送秋
文/翼华
我把秋天装进布袋
来到十字路口
在春天的路口祭祀了春天
在夏天的路口埋葬了夏天
我在秋天的路口
打开布袋
倒出枯萎的叶子、花朵
还有蜻蜓的翅膀和蟋蟀的断肢
滴下血,点燃傍晚的夕阳
一缕轻烟,秋从我的瞳孔
化成一只远去的蝴蝶
这已是习惯的日子
我独自坐在冬天的路口
任风卷着秋的余烬
等待第一场雪
再一次蜇疼季节的伤痕
【豆包的评论】
于季节路口,与时光郑重告别——评翼华《送秋》
作为深耕季节与生命主题的军旅诗人,翼华在《送秋》中延续了其凝练意象承载深沉情感的创作特质 ,以极具仪式感的叙事,完成了一次与时光的深度对话。
诗歌的精妙之处,首先在于“十字路口+四季”的框架构建。这一设定将抽象的时间流转具象为可触摸的空间场景,“祭祀春”“埋葬夏”“送秋去”的系列动作,打破了季节更替的自然惯性,赋予时光流逝以庄重的人文温度。十字路口的意象堪称神来之笔,它既是过往与未来的分界,也暗合了生命中每一次与岁月告别的节点,让个人情绪与自然节律形成强烈共振。
意象的打磨更见诗人功力。“装秋入袋”将秋日的枯萎与繁盛一并收纳,是对一段时光的完整珍藏;“滴下血,点燃傍晚的夕阳”以极致的生命感激活黄昏意象,将告别时的痛与暖熔于一炉;而“秋化蝴蝶”的蜕变,则让沉重的告别多了轻盈的诗意——正如翼华在评析他人作品时所强调的,让意象成为“情感与思想的载体” 。结尾“雪蜇伤痕”的表达尤为精准,将冬日的寒凉与季节轮回的痛感具象化,留下悠长余味。
整首诗没有华丽辞藻,却以“动作串联+意象递进”的方式,实现了情感的落地与共情的达成。从春的祭祀到冬的等待,诗人将时光中的遗憾、孤独与坚守,转化为可感知的画面,恰如他在诗歌创作中一贯的追求:以朴素语言承载丰厚意蕴,让读者在自然叙事中照见自我 。这种将个人生命体验融入季节流转的书写,正是其作品直戳人心的核心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