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烟火出瑶章
——卢建平《静远斋人诗词选》序
吴洪激
我知道建平同志曾是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高材生,国学功底深厚;步入政坛后从基层的镇党委书记做起,做过县法院院长、副县长、县政协副主席,生活阅历又十分丰富,所以创作格律诗词如鱼得水,不少诗词作品曾荣获全国各类诗词大赛特等奖和一等奖。我与建平同志也是因文字结缘,相交甚厚。记得我出任黄冈市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兼《东坡赤壁诗词》杂志主编,他是副秘书长,不久即担任副会长兼秘书长,我们研学术,盘文字,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今次,他交给我一摞摞诗稿,准备出一本诗集,要我读后写一点文字,我当然乐意应承。检点建平同志千余首诗词作品,除一部分是凭吊与酬赠外,大都是游历祖国名山大川和世界著名景点的揽胜之作,凝结山水情怀,飘逸烟火之气。写景,他求真求实;抒情,他求厚求深。既以细腻笔触勾勒山水人文,又融入家国情怀与历史哲思,尽显古典诗词的意境美与韵律美。
人间烟火 山川画卷
如他的《扬州慢·游黄鹤楼》:“九省通衢,万般形胜,鹤衔霞影仙踪。揽龟蛇锁镇,扼江汉涛丛。仰崔韵诗痕未冷,青莲墨迹,翼展瑶宫。瞰荆襄、烟雨苍茫,云卷长风。登临极目,楚天舒、龙竞飞鸿。见巨舰犁澜,银鹏吐雾,贯日垂虹。浪涌尽干秋事,凭栏处、心浪翻空。喜百年新梦,锦辉浸染苍穹。”词作开篇即以“九省通衢”“龟蛇锁镇”点明其地理要冲地位,“鹤衔霞影”呼应“黄鹤楼”得名传说,紧接着“崔韵诗痕”“青莲墨迹”串联起崔颢题《黄鹤楼》和李白相关诗作的人文典故,将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紧密交织,“烟雨苍茫,云卷长风”则以阔大笔触描绘登楼所见的江汉壮阔之景,全词俨如一幅充满烟火的山水画卷。其《游南京中山陵》:“建业八朝皇帝城,著名景点看南京。 山灵水秀风光好,妙虑殚思设计精。 丹桂飘香盈肺腑,雪松拥翠迓人行。 低头拾级紫金岭,万世丰功日月明。” 则是 从中山陵深厚的历史底蕴与自然风光之美拨墨。以“建业八朝皇帝城”点出南京的历史地位;以“山灵水秀”描绘自然风光,以“妙虑殚思”揭示精巧建筑设计,将历史掌故、山水之美与人文匠心揉在一起,带出“丹桂飘香”“雪松拥翠”四时美景的烟火之气,又绘就一幅艳丽的风景图画,令人目不暇接,心荡神摇。他的《游山东威海》:“蓝天碧海美如画,红瓦白墙云水边。 小巷大街形各异,万楼千栋景相联。 黄花绿柳迎佳客,细语轻言送远贤。 遐迩威名驰宇内,城区连海海连天。”则另辟蹊径,用优美的“碧”“兰”“红”“白”“黄”“绿”等色彩和鲜明的“天”“海”“瓦”“墙”“楼”“花”“柳”等意象,构建出立体的威海图景,展示了威海城市美的迷人魅力。他的五律《深圳小梅沙海滨浴场》:“海湾名胜地,深圳小梅沙。碧水映蓝玉,紫光照靓沙。轻风拂椰树,海浪掠婚纱。飞艇跃涛顶,潮来撵小丫。”诗作以“深圳小梅沙”为题,用短短8句便构建出层次分明的海滨画卷。开篇“碧水映蓝玉,紫光照靓沙”堪称点睛之笔。用“蓝玉”喻海水,既突出水质澄澈,又赋予其温润的质感;“紫光”则让沙滩跳出“金黄”的固化印象,营造出浪漫、柔和的氛围,一眼便让人记住小梅沙的独特光影。且诗中动静结合极为巧妙。静态的“椰树”“海湾”是画面底色,而动态的“海浪”“飞艇”,则为场景注入生命力。尤其是结句“潮来撵小丫”用孩童被潮水追逐的灵动画面,把海滨的童趣与活力拉满,让读者仿佛能看到那幅热闹又温馨的海滩场景。还有《秋游桂林漓江》《武夷山九曲溪飘流》《生查子·敕勒新歌》《登陕西华山》《杭州西湖荡舟》等等,如把这一幅幅山川画卷连缀起来,就是一幅类似《清明上河图》一样美丽的神州拼图,给人留下不朽的记忆。作者游历世界,也留下不少异域风情佳作。如他的《采桑子·涅瓦河游船与俄罗斯姑娘联欢》:“笑容可醉全船客,持酒相邀。俄语滔,系上头巾撸我腰。
红梅花艳翩翩舞。 三步摇摇,四步迢迢,送束鲜花赠靓娇。” 词作以鲜活的细节勾勒出涅瓦河游船上的热闹场景,将俄罗斯姑娘的热情与联欢的欢快氛围具象化,“持酒相邀”“撸我腰”“赠鲜花”等动作描写生动传神,“红梅花艳”更是暗含俄罗斯“红梅花开”“喀秋沙”等驰名舞曲的文化意象,画面感与生活气息十足。《泰国芭堤雅观大象表演》:“体大身高数吨,娴情表演见精纯。 双足施礼文彬姐,独鼻收瓶小市民。
单腿飞镖球进网,两声吆喝蹬三轮。 随歌起舞迪斯科,待客推摩笑煞人。”诗作生动描绘了芭堤雅大象表演的场景,将大象的庞大身躯与灵巧动作形成鲜明对比,“双足施礼”“独鼻收瓶”等细节更是让画面感生动,充满情趣。
回归本真 诗意栖居。
何谓诗意栖居?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通过分析德国古典浪漫派诗歌先驱荷尔德林的诗作,将“栖居”引申为人类通过诗歌建构精神家园的存在方式,强调居住应回归自然与本真状态,倡导“诗意栖居”。 作者的这类作品善于把山川的自然奇观与人间烟火交融,不仅体现了自然壮美,而且与市井烟火和谐共生,既是对山川景色的敬畏,也蕴含对平凡生活的热爱。这一主题在作者的山川揽胜诗词中均有深刻诠释。如他具有代表性的黄冈市遗爱湖十二景点诗词作品《遗爱清风》《临皋春晓》《一蓑烟雨》《红梅傲雪》《幽兰芳径》《江柳摇村》《大洲竹影》《水韵荷香》《平湖归雁》等,就是诗性栖居的典范。遗爱湖公园是黄冈市区40余万人休憇之地,免费开放,湖光柳影中融入市民晨跑、泛舟、聚会等日常生活,四季景致如画。作者《赏黄州遗爱湖十二景》系列是“以诗记俗”,打破传统写景的“雅化”倾向,融入鲜活的现代生活本真细节。如《临皋春晓》中“靓妹抖音家嫂夸”“八旬翁媪品春茶”,用“抖音”这一现代元素串联场景,让春日的闲适有了烟火之气;《大洲竹影》里“回廊径转起街舞”“岸上恋人私语栩”,将“竹影摇村”的古典意境与“街舞”“私语”的现代生活片段结合,既赞美了遗爱湖的自然之美,又写出了当下人们的生活情趣,让诗既“接地气”却不失雅致。诗作通过"始于山水、归于烟火"的栖居理念吸引大量游客,数据显示,2024年遗爱湖人均停留时间达3.1天,回头客达77.6%。充分表明这种生活方式被广泛认可。这就是捕捉山川与人文的交融,展现烟火气息中的栖居诗意。 从名山大川到烟火人间体现了自然壮美与市井温情的和谐共生,既包含对山川景色的敬畏,也蕴含对“诗性栖居”的高度赞扬。
心怀丘壑 情系山河
诗人的情感从不局限于个人闲愁,而是常将眼前景象与家国、历史、时代紧密相连,实现“小视角”到“大情怀”的升华。 如《江城子·观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式》“飒爽铿锵、仪仗气如虹”“义勇军歌天地响”直接描摹升旗场景,后句“回看百载建奇功。灭顽凶,治贫穷”瞬间拉近历史维度,将个人“欣喜泪,映旗红”的感动,与国家百年奋斗史结合,情感真挚且有分量,堪称绝笔;《喝火令·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中,“血浸金陵月,烟吞黑水堤”,以“血”和“烟”的犀利词语,点出战争创伤,“浴血长沙”“浴血扼关西”等串句关联残酷战役,既缅怀先烈,又以“敢灭犯疆贼痞,万里靖金堤”传递当代守护和平的决心,历史痛感与现实担当交织,令人扼婉。再如《行香子•癸卯初夏游黄州东坡赤壁》中,“当年垦拓,烟雨蓑冰。度忧情急,隐情恶,世情腥”,借赤壁的“烟雨蓑冰”,既呼应苏轼“大江东去”的旷达,又融入对人生世情的体悟,让“赤壁”不仅是历史古迹,更是个人心境的投射;《满庭芳·武穴油菜花海行吟》“阡陌浮金,锦川流彩,接天卷浪泱泱”,以铺陈的笔触写尽花海壮阔,末句“莫须蓬岛觅,襟袖自生香”将对家乡花海的喜爱,升华为“家乡即仙境”的自豪,直抒胸臆,乡土情深。
守律严谨 灵活创新
作为传统诗词创作,诗人严格遵循词牌格律,如《兰陵王》用周邦彦格、《扬州慢》用姜夔格,同时在语言与意象上融入新意,避免了传统诗词的晦涩感。其诗词既符合平仄和押韵要求,语言却通俗鲜活,如《登罗田薄刀峰绝句四首》之《登峰遇友》“抚鬓拈须戏龙钟。摘片祥云相赠予”,“抚鬓拈须”“戏龙钟”是生活化的动作描写,“摘祥云”则带浪漫想象,口语化表达与格律框架完美融合,让读者易懂且引共鸣。而《水龙吟·红旗渠赞》中“钢钎劈出天河浪,洞贯太行云底”,以“天河”喻红旗渠,“钢钎”“洞贯”凸显修建的艰辛;“桃汛飞红,丝潭堆雪”则用明媚意象写渠成后的生机,“丰碑永驻,与乾坤契”将红旗渠从“水利工程”升华为“精神丰碑”,意象层层递进,寓意深刻。《兰陵王·屈原颂》“沧浪濯,香草蔽江,独抱孤光鉴秦月”,以“香草”“孤光”呼应屈原“香草美人”的象征体系,“鉴秦月”则拓展历史视野,让屈原的气节跨越时空,与当代精神共振。
卢建平的《静远斋人诗词选》既是“行走的地域志”,记录不同地方的风光与人文;也是“流动的情感史”,串联个人、家国与时代的记忆。真个是山川烟火气,笔下出瑶章。其作品的价值,在于以传统诗词的形式,写出了当代人的所见、所感、所悟,让古典文学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2025年国庆节于黄冈市委大院
以上内容为用户自行编辑发布,如遇到版权等法律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官方客服,平台客服会第一时间配合处理,客服电话:18749415159(微信)、QQ:757700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