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精神代代传》征文:从沂蒙山区走出的将军——杨汉文、杨进峰
杨自坤
杨汉文:中国共产党党员,原济南军区空军中将政委。生于一九二八年十月九日,山东省临沭县曹庄镇郭庄人,系杨家将第三十四世。
祖孙三代抗日救亡
一九三九年十二月十六日,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一一五师东进支队、进驻杨汉文的家乡郭庄。自此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老百姓、纷纷投入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誓死不当亡国奴!一九四0年四月郭庄成立了农民救国会,父亲杨永奎为首任会长,并于一九四一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任党支部书记;祖母杨谢氏积极支持并担任妇救会长;一九四二年四月,13岁的杨汉文担任了“郭庄抗日救国儿童团”团长。带领五十八名儿童团员,站岗、放哨、查路条。他们和全体村民一起配合老四团钢八连,同日本鬼子、伪军进行不屈不饶的斗争!穷凶极恶的日寇和汉奸到处散布:“只要抓住杨谢氏家的人,无论男女老幼,格杀勿论”面对严峻的形势和威胁,祖孙三代毫无畏惧,从不退缩!1943年他又参加“青年抗日先锋队”。
以身许国
一九四五年一月,杨谢氏带头把不满十七岁的孙子杨汉文、送去参加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
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又参加了解放战争的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等战役。在舟山群岛战役中,他所在的连队四名连级干部只剩他一人的情况下,身先士卒带领全连完成了任务。建国后又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任九兵团政治干事,一九五五年凯旋回国。
一九七六年八月,调到西藏拉萨空军指挥所任政委、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空军党委委员。他顶风雪、冒严寒,无惧高原严重缺氧,深入基层到海拔五千三百米的、世界最高甘叭拉等雷达站调研,想方设法为官兵解决实际困难。由于他工作细致、政绩突出,一九七八年三月《解放军报》头版头条,以《在世界“屋脊”攀高山越深谷,不畏艰险,行万里——杨汉文政委把政治工作做到边远连队》为题,并加上《不惜风霜劳苦》的编后语,做了长篇报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做了报道,在部队和地方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功勋卓著
一九七九年三月调任空军政治部任组织部长。一九八三年五月,调成都空军指挥所任政委,一九八五年任成都空军政治部主任,一九八七年三月,调济南军区任空军副政委(以副代正)后任政委。一九八八年授少将军衔,一九九0年授中将军衔。
为了建设一支强大的空军,他先后主持编写了《飞行员训练政治工作概(细)则》和《空军青年守则》,研究制定了《飞行员安全立功条例》,亲自拟写了《我是人民飞行员》一书,人手一册;海湾战争后,针对部队中存在的思想认识问题,拟写了《辩证认识武器装备的优劣,坚定夺取防空作战胜利的信心》一文荣获军事学术研究成果二等奖。
他多次参加国家和军队的大型会议,受到毛泽东、华国锋、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15年9月3日身着八路军服装,应邀参加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的阅兵庆典。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荣获“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荣获独立勋章一枚,荣誉证书几十份。
家国情怀
二00六年五月,他微服简从,带领家人到临沭杨九楼墓地祭祀列祖列宗,并深情地对族人说:“到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能忘了祖宗”先后捐款两万多元整修郭庄、临沭杨九楼祖宗墓园、杨氏文化馆;二0一六年临沭杨九楼和山西代州杨忠武祠杨家将对接成功,老将军心情无比激动并题词祝贺:期望杨家后代牢记杨家将的忠孝文化、弘扬沂蒙精神!
杨进峰:中国共产党党员,大学文化。原解放军总装备部设计研究总院主任、专家组少将专家、高级工程师。生于一九五四年四月二十六日,山东省临沭县前杨楼村人,系杨家将第三十五世。
慈母教诲红色传承
一九四二年,共产党领导的老四团来到临沭县,点燃起革命的火焰,她的母亲张贵兰毅然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担任村里的妇救会长。面对鬼子、汉奸的疯狂凶残,不顾个人安危走村串户,发动群众和敌人进行顽强的斗争。一九四六年五月,县里开展大规模的征兵运动,她作为妇救会长带头说服丈夫参了军。一九四八年五月,部队途径离家十公里的蛟龙湾时,恋家的丈夫趁机开小差回了家。为了国家的解放,她劝导丈夫说:“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咱得永远跟着共产党走啊,等全国解放了再回家。你放心我一定管好孩子,等你回来过好日子”丈夫很受感动,直到一九五六年才复员回家。
一九四六年腊月,村里接收了从前线转下来的伤病员,她一家就住了五个。为了伤病员早日康复,她把家中仅有的两只母鸡杀了炖汤。伤病员的身体痊愈了,她却累瘦了…伤病员归队时眼含热泪动情地说:“您真是沂蒙山区的红嫂、子弟兵的亲娘啊!等革命胜利了,我们一定回来把您来看望!”
全国解放后,她全身心投入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她扶危济困、先人后己、总是一副热心肠。在她的影响下一家三代九位亲人先后走进了军营。
她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杨进峰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献身国防事业
杨进峰1974年参军后,他先后主持完成了我国卫星发射场加注供气系统设计及科研工作,是加注供气专业的国家级学术带头人,解放军报曾报道过他的事迹。他先后参加了神州五号、六号、七号飞船卫星发射任务的技术保障;参加了海南卫星发射场选址和低温加注系统方案的论证,是加注供气技术保障组组长,他先后完成了部队近百座油库的设计及建设工作。他主编100多万字的《石油库设计与管理》被誉为部队油库的设计泰斗!参与国家《石油库设计规范》军队《后方石油库设计规范》中石油《石油库建设设计标准》及《加油站建设与管理》。一九七九年以来先后参加过的工程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荣获部委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优秀工程设计奖19项;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二00四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不忘乡愁
在家乡他是一位有名的公益家和大孝子。几十年来每次回家都与村干部和群众交流家乡发展意见,先后捐款几十万元帮助家乡修路、安装路灯、闭路电视、接通自来水等建设项目。
他把母亲“人行好事莫问前程”的教诲作为、为人处世的终生目标!只要到青岛、日照、连云港、徐州等离家近的地方出差,无论多么疲劳、也要为年迈的母亲洗脸、洗脚,捶背捏肩,亲自下厨做好饭菜端到母亲的面前。
二0一七年三月初九,纪念杨令公诞辰1090周年。他和临沭杨九楼理事会一起,参加了在山西代州杨忠武祠认祖归宗碑的安放、和揭幕仪式并题词祝贺。
沂蒙精神代代传
毛泽东主席一九五八年在成都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讲:“集家谱、族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也可以为人文地理、聚落地理,提供宝贵的资料。祖宗都不敬,谈何爱国。”
二0一五年,临沭杨九楼理事会和全体族人、在杨化春会长的带领下,紧跟党中央步伐。积极响应中宣部的号召,以修缮家谱为契机:安排常务副会长杨进学、秘书长杨进运等人,把二位将军和杨家众多英模人物的事迹编纂成系列丛书,在杨九楼分支的一百多个村庄分发、宣扬。以临沭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杨氏文化馆》为载体,向社会各界宣扬杨家将的忠孝文化,弘扬沂蒙精神——以启迪后人、再创辉煌!因为家风好了,国风自然会好!
令人欣喜的是:在二位将军和杨家历代英雄模范人物精神的感召下,临沭杨九楼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一大批,以杨维峰、杨忠波为代表的默默奉献的后起之秀!
敬礼!伟大的沂蒙精神啊,犹如那蒙山沂水巍然屹立、源远流长、代代相传!
🌟 诗🌟 经🌟 唯🌟 美🌟
🌟 国🌟 风🌟 传🌟 奇🌟
🌟 欢🌟 迎🌟 走🌟 进🌟
🌟 国🌟 风🌟 诗🌟 社🌟
1970年冬,作为特种兵服役国防科委第二十一核试验基地。自幼酷爱文学,从戎入医门。先后在部队受嘉奖、立功、入党。
1996年入编《中华特色名医辞典》、并入选《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1997年应邀参加首届国际民族医药研讨会。2010年就读临沭县老年大学文学班。1996年在《陕西中医》发表论文,2012年先后在《沭水诗社》发表作品《上大学》《卖豆腐》《贺女儿读研》《游台湾》等文章。2022年5月在临沂客户端发表《灵性的小黄猫》
2024年迄今已在《海外头条》发表《山东地名文化征文——临沭杨九楼》等60多篇热点文章。
编辑简介:王思雨,女,笔名:诗雨年华,80后,山东临沂人,临沭县作协副主席,临沂市作协会员,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作品见于《齐鲁晚报·青未了》《新疆文学》《临沂日报》《日照日报》《七月颂歌》《东方散文》《真言贞语》《今日头条》《双月湖》《鲁南商报》《钻石文艺》等各大报刊杂志和网络平台。
以上内容为用户自行编辑发布,如遇到版权等法律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官方客服,平台客服会第一时间配合处理,客服电话:18749415159(微信)、QQ:757700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