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 钓 遐 想
作者:李葆春
播音:友园
晨曦微露时,常有身影背着沉甸甸的渔具包,踏着沾露的青草向河畔走去;暮色四合间,又有人提着鼓胀的渔获,带着一身晚风的凉意踏上归途。垂钓——在青山环抱的碧波边抛竿,看钓线携着饵料划出轻柔弧线坠入水中;在寂静的等待里全神贯注紧盯浮漂,任思绪随水波轻轻荡漾;待浮漂猛地一沉、钓线绷紧的瞬间,便握紧鱼竿与水中生灵博弈,最终在鱼儿跃出水面的兴奋中,将这份收获提上岸来。
垂钓的出发点,古往今来各不相同:姜太公垂钓,志在国运大业;旧社会百姓垂钓,只为填饱饥腹;如今人们垂钓,则是为了享受生活。
可某次观看电视上的反腐败专题报道,画面里落马官员低头忏悔的模样,却让我对“垂钓”生出另一重遐想。那些曾身居高位、手握权力的贪官,不正如水中抵不住诱惑的鱼吗?水中的鱼,或因贪食面团的香甜、蚯蚓的鲜活而咬钩;官场上的贪官,亦因抵不住金钱的诱惑、别墅的奢华、美色的围猎而上“钩”。行贿者深谙“投其所好”的道理,恰似垂钓者调配饵料,将一张张银行卡、一套套房产、一次次不正当“好处”,包装成看似无害的“诱饵”,精准抛向那些心念动摇的官员。
淡水钓的诱饵朴素,海钓的诱饵鲜活,可无论何种形态,本质都是引鱼入瓮的陷阱;官场上的“诱饵”或许包装更华丽、隐藏更隐蔽,可一旦被贪欲裹挟着吞下,便再难脱身。水中鱼群虽多,但抛下诱饵后,有的虽心动却嗅而远之,不曾真正吞饵;有的仅轻轻舔饵便警觉躲避;咬钩的终究是少数。可这些鱼一旦咬钩,便只能在钓线束缚中挣扎,最终被扔进渔护,失去自在游弋的可能。贪官亦是如此,即便知晓“伸手必被捉”的道理,仍有人抱着“不会被发现”的侥幸,将不义之财揽入囊中,把权力异化为谋私的工具。他们忘了入职时“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背离了“廉洁奉公”的使命,在纸醉金迷中沉迷享乐,在贪婪泥潭里越陷越深——恰似那些吞了诱饵的鱼,终究逃不过被“收网”的结局,从曾经的“宝座”跌落,走进冰冷的牢笼,为自己的贪欲付出沉重代价。而这些吞饵者中,既有蜕化变质的分子,也有混进党内的不良异己。
中国反腐与美国反腐截然不同。中国反腐是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治本之前先有效治标,既坚决惩治受贿者,也绝不放过行贿者。而美国的反腐,堪称“口号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其每年近万亿美元的军备竞赛经费,投入速度却落后于中国,这些钱究竟去向何方,引人深思。
写下这些思考时,家中恰好来了位老友。他凑过来翻看我的文稿,读完后莞尔一笑:“你这想法,倒让我想起之前写的一首打油诗。”说着便轻声吟诵起来,字句虽朴实,却道尽了贪腐者的结局。我听后心中一动,便将这首诗作为此文的收尾,既是对这份“垂钓遐想”的总结,也愿为世人敲响一记警钟:
婪鱼贪官
水中畅游逍遥乐,垂涎美食被俘获。
悔恨诱饵吞进肚,垂死挣扎进油锅。
宝座位上众人宠,行贿诱饵抛水中。
受贿犹如鱼咬钩,贪念作祟进牢笼。
写于2024年7月28日,修改润色于2025年9月18日
【作者简介】
李葆春,一位拥有41年军龄的退休军人,曾三次立三等军功,在职担任主官期间,所带单位及个人多次获评军级、大军区级乃至全军“先进单位”与“先进个人”荣誉;是党龄长达55年的老党员,荣获中共中央颁发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如今已是76岁的古稀老人。
退休十余年来,重拾文学写作爱好,先后编撰出版自传体回忆录《人生无悔》及文学作品集《心潭清浅》《心海拾贝》三部著作,并在微刊文学平台发表作品百余篇。现任都市头条《当代文艺》团体大连分社社长,即便受耳聋、眼花、脑梗等多种疾病困扰,仍秉持“老骥伏枥”的精神,在文学沃土上不懈耕耘。
【主播简介】
友园,中共党员,高校退休。声音艺术的发烧友,数十年沉醉于合唱,喜欢用歌声抒发情感,以诵读净化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