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左起为江苏省盐务局领导:王业树、王朐生、朱泽敏、王永吉;右为作者赵庆熙,前排是女儿赵婧。摄于1987年4月
陪老同志考察调研
作者:赵庆熙
一九八七年春季,大概是四月底,省盐务管理局组织已经退居二线的老领导王业树、王朐生、朱泽敏等十几位老同志组成一个调研小组,对灌东盐场、灌西盐场、徐圩盐场等困难多的重点盐场进行考察调研。这些老同志都是在江苏盐业战线艰苦奋斗一辈子的老革命,他们都是在基层摸爬滚打一生,熟悉生产流程,掌握职工心态,经验丰富的老同志。他们深入基层调研,能够把握基层单位的脉搏和动态,找出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而解决关键问题。
一天,场办公室接到省盐务管理局办公室电话,省局老干部调研组已经结束在灌东盐场的调研活动,第二天将到灌西盐场。为了接待好老同志,当天下午我们场专门召开领导班子会议,我那时在灌西盐场任党委副书记。大家一致认为,灌西盐场目前困难较多、压力很大,这次老同志来“会诊”,是一个很好的机遇,接待工作不能马虎。但是,四五月份又是盐业生产大忙关键时刻,一线工作亦不能放松。于是研究决定,接待老同老调研工作由徐士珍场长和我负责,其他场领导仍然把精力放在全场的一线生产。
随后几天的陪伴老领导的考查调研,才让我真正领略到老干部、老同志深入基层、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体察民情、严于律己的生活作风。
第二天,接到老同志后,他们拒绝了我们场领导班子集中汇报的提议,简单向徐场长和我交待一下这次调研的步骤就让我们领他们到工区和生产班组。在新河工区的座谈会上,老同志们认真听取工区工长史庆祝同志介绍原盐产量和质量情况,对该工区取得的成绩大加赞赏。在黄海工区调研时,工长林树春提出就在工区会议室坐一坐,找些老工人开个座谈会吧。三位王老执意不肯,当时王业树、王朐生、王永吉都任过省盐务局书记或副书记,都是老领导。所以在盐业系统被称为“三王”老。他们一定要到第一线的盐圩子(生产小组)、到操作。盐场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上世纪八十年代,运盐河常年运盐走船,盐圩子之间都是三十到五十公分宽的跳,盐场人或盐工常年生活在那样环境中习惯了无所谓,但是像王老、朱老(朱泽敏老局长)常年在局机关工作,且都年已六旬的老同志,就不能不让我们担心了。可是老领导们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很让我们敬佩。我们也只能满足他们的要求。
在黄海工区西五圩,已经退休多年的老工人张大爹家中听他说,他们圩子现在吃水还靠木船运,平时没有蔬菜吃,想上街买点菜连跳也不敢过。现场的老干部们深表同情并连声歉意说:“我们工作没有做好……我们工作没有做好……”老领导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让我们这些相陪的年轻同志倍感脸红。
在燕尾运销站考察调研时,运销站负责人李庆明同志汇报运销站生产经营情况后说:“到目前企业存在两多、两差的困难。即退休职工多.青年工人多,两差就是生产设备差;燕尾运销站属于多行业单位,有生产车间、有码头、还有运盐的航运公司等。职工福利差;企业一千多职工甚至连一个像样的浴室都没有。老同志们听得认真,问得仔细,还不时地记着笔记,我记得老书记王业树在总结讲话时实事求是地强调,运销站作为老企业退休职工多、青年工人多,这是客观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这要全场、全盐务管理局通盘考虑。而企业设备老化.企业应该有长远规划,及时更新来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至于职工福利问题更是你们企业负责人重视的大事,企业资金再紧张,也要保证职工每天工作结束回家能吃上热呼的饭,隔几天也能洗上一次澡。领导的讲话给我们场站同志触动很大,运销站及时研究上报了企业今后几年的设备更新计划。半年后他们利用旧房改造的职工浴室开张,我也根据调研情况,结合灌西盐场实际撰写了《引导青工学技术是企业的当务之急》发表在《连云港团讯》刊物上。
在燕尾运销站吃中餐时还遇到了让我们尴尬的事。本来按正常安排,我们都不在基层就餐,回到场机关食堂用餐。那天在运销站码头参观时耽误了一点时间,等结束时已经快十二点了,站领导提出就在站食堂简单吃个便饭,虽然运销站距灌西盐场机关不足十公里,但是因为下午还在站里有活动,老领导们亦同意在站食堂就餐,并明确要求按四菜一汤准备。开饭时站领导拿出两瓶酒要给老领导们倒点酒,可怎么劝老同志们都不让倒,站领导说是自己掏钱买的,让老领导喝两口解解乏,最后还是被老领导们以下午还要调研为由拒绝了。这件事给我印象特别深,老革命、老领导廉洁自律的行为也影响了我的一生。
五天的考察调研在紧凑而有序中结束了,调研组在反馈交流情况时,我们场领导班子全部参加了。徐士珍场长代表班子向老领导们汇报了场生产经营状况及党建情况,并就因为社会负担重,盐场要生产经营,要自负养老,还要自办学校和自办医院,加之盐价多年不变价格太低影响,盐场面临诸多的实际问题,场内存在退休职工多、青年工人多、待业青年多。广大盐工们吃水难、行路难、吃菜难等,这“三多”、“三难”现象十分严重。这些问题和困难,束缚了企业的手脚,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参加考察调研的老同志们经过几天的调查了解,实事求是地评价我们灌西盐场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一致表示,他们会如实地把我们面临的困境向盐务管理局领导班子汇报,并形成材料向省有关部门上报,争取上级政府的扶持和帮助。同时老领导也要求我们场领导成员要精诚团结,奋发进取,开拓创新,想出新办法,拿出新举措,不能一味地依赖等、靠、要。比如青年工人多要加强青工学习引导、技术培训,使之尽快成长为同行业的行家里手;针对待业青年多情况,场领导要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广开就业门路,让广大待业人员能有施展自己能力和才华的舞台。老领导们还要求我们场领导一班人,面对吃水难、行路难、吃菜难等“三难”问题,不能有畏难情绪,而是要有详细规划,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勒紧裤带、节能降耗,节约每一分钱,一个一个问题去解决,坚持下去,就会收到好的效果。
到了周末星期六,那个年代国内还没有实行每周双休日制度,省盐务局组织的退居二线的十几位老领导调研组在灌西盐场五天调研工作结束后回新浦。那时候省盐务管理局还在新浦,参加调研活动的王业树、王朐声、王永吉和朱泽敏等四位老书记、老局长被徐士珍场长留下,准备等第二天利用星期天陪他们钓鱼娱乐一下,几位老同志欣然应允。但同时要求我们必须按实付款给塘主,无奈之下我们只能表示照办。
本来安排好的事情,哪知晚上情况有变,市里有个活动需要场长参加。徐场长就把我叫过去,安排我负责接待,并一再交待我要照顾好老领导,安全第一、玩得开心。场农工商公司下属的小南沟农场有几百亩淡水鱼塘,我当晚就联系场农工商公司经理,让他们联系鱼场负责人落实钓鱼场地和渔具,随即又告诉场办公室主任,让他安排机关食堂准备星期天中午工作餐。
第二天早上,我陪几位老领导早餐后就一起乘车前去鱼场,因为是星期天,我把休息在家的夫人及六岁的女儿一起带去玩,乖巧的女儿嘴巴很甜,爷爷长、爷爷短的不停呼叫,让几老人合不拢嘴。到鱼塘口,渔场的领导早就准备好工具等候在那儿,哪知几位老同志应该早有准备,饵料、渔竿、网兜一应俱全。在各自找好位置打好鱼窝后,几位老领导还拉着我和女儿在一起合照一张照片。这张珍贵照片我一直珍藏着。
接下来的时间,几位都已花甲之年的“老顽童”精神抖擞,相互调侃,还不时地开着无伤大雅的玩笑,而我则跑前跑后地为他们找凳子、送鱼食、端茶倒水,也忙得不亦乐呼。一晃两个小时过去了,姜还是老的辣,几位老领导收获颇丰,每人都钓了四五条,每条都一两斤重,乐得几人笑逐颜开。虽然时间还充裕,可他们都收起鱼竿不钓了,说是钓几条玩玩过把瘾就行了。于是我就要带他们回场机关休息用餐,他们说什么也不答应,非说时间还早,回家烧鱼做午饭还来得及。王业树老书记还提议每人送我一条鱼,说我上午光为他们服务没有钓鱼,带几条回家烧吃。让我这个没钓鱼的人收获比他们还大,心中充满了对关怀爱护我的老人家们的敬仰。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现在想起仿佛如发生在昨日,虽然陪十几位老领导考察调研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老人家们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对盐工们热情关怀的言辞,对自己严格要求的行为至今仍历历在目。他们仿佛时时在看着我、鼓励我、鞭策我,让我这个盐工的后代在人生道路上健康成长!
上图右为江苏省盐务局党委书记王业树,中间为燕尾运销站站长李庆明,左为灌西盐场党委副书记赵庆熙。摄于1987年4月
2016年9月写于南京江宁
作者简介:
赵庆熙:本科学历,做过代课老师, 农场农工、盐场工人、搞过行政管理,公务员退休。 喜欢文学,先后在省市报刊杂志发表文章数十篇,其中获奖文章十余篇,一九九0年与朋友合著《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新论》,由海洋出版社出版,作者任副主编,获江苏省人民政府第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连云港市作家协会会员。 二0二五年六月由中国图书出版社出版专著《平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