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冯计英
靛穹夜幕缀寒星,薄霭拂云护月翎。
风卷九霄销旧迹,舟驰雪浪启新程。
且抛块垒沉残夜,欲引晨光染素汀。
鱼龙潜跃沧波阔,云翼终扶曙色升。
2025年10月16日于上海挹露轩
Seven-Character Regulated Verse: A Promising Future
By Feng Jiying
The indigo vault of night is spangled with cold stars,
Thin mists brush clouds to shield the moon’s soft glow.
Winds sweep the nine heavens, erasing old traces,
A boat cuts through snow-white waves to start a new journey.
Let us cast away pent-up cares to sink with the dying night,
Eager to draw the morning light to tinge the plain’s pure hue.
Dragons and fish dive and leap in the vast blue waves,
Wings of cloud shall finally lift the dawn’s glow high.
Written at Yilu Xuan, Shanghai, October 16, 2025
🌹🌹 作家简介🌹🌹
冯计英,笔名:御风,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鸟虫篆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云天文学社、中国华语精品文学作家学会签约作家、诗人,一枝红莲文学诗社总顾问,一枝红莲文学诗社签约作家诗人,世界作家澜韵府诗社总监审、签约作家诗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黑龙江省诗词协会会员,伊春市诗词学会会员,上海武夷源文学社会员。
🌷🌷Author Profile🌷🌷
Feng Jiying, pen - name: Yufeng, is a member of the China Democratic League. He is a researcher at the Bird-and-Insect Script Art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Art Development Center of the Ministry of Culture. He is a contracted writer and poet of the China Yuntian Literature Society and the China Chinese Boutique Literature Writers Society, the general consultant of the Red Lotus Literature Poetry Society, a contracted writer and poet of the Red Lotus Literature Poetry Society, the director - censor and contracted writer and poet of the World Writers Lanyunfu Poetry Society. He is also a member of the Chinese Poetry Society, a member of the Heilongjiang Poetry Association, a member of the Yichun Poetry Society, and a member of the Shanghai Wuyiyuan Literature Society.
点评词
借天地灵韵铸时代诗魂——冯计英《七律·未来可期》的气象解构与精神升维
点评词作者/柴永红
文心雕龙,冯计英这首《七律·未来可期》,却以“星穹为幕、沧波为台”,将个人情志融入天地格局,用“风卷九霄”的壮阔、“云翼扶曙”的雄浑,古典七律的格律框架里,搭建起一座连通过往与未来、个体与时代的精神桥梁。不是对传统诗词的简单承袭,而是以现代人的生命感知激活古典意象,让“未来”不再是抽象的期许,而是能听见雪浪翻涌、能看见曙色升腾、能触摸到晨光温度的具象存在——这是一首用天地灵韵写就的时代战歌,更是一次用诗词力量唤醒生命信念的精神远征。
一、意象:从“星月夜”到“曙色升”的天地叙事,铺展未来的壮阔图景
全诗八句,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天地时序图”,每一联都是一个独立的时空切片,却又以“破旧立新”为暗线,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最终在“云翼扶曙”的画面中完成精神升维。所有意象皆非孤立的自然符号,而是被赋予了时代意志与生命力量,从“冷寂的夜”到“炽热的晨”,从“个体的块垒”到“天地的沧波”,诗人以小见大,“未来可期”的主题在天地格局中愈发厚重。
(一)首联:靛穹缀星,霭护月翎——夜的静谧里藏着待发的生机
“靛穹夜幕缀寒星,薄霭拂云护月翎”,开篇即以“靛穹”破题,跳出“漆黑夜空”的俗套表述,用“靛”这一介于蓝与紫之间的色彩,为夜幕定调——它不是纯粹的黑暗,而是黎明前酝酿光明的过渡色,如同宣纸上未干的墨,藏着晕染开来的希望。“缀寒星”的“缀”字,堪称神来之笔:不是“布满”的密集,而是“点缀”的疏朗,仿佛夜空中的星子是被天地亲手安放的灯盏,每一颗“寒星”都带着清冷的光,却又在“靛穹”的映衬下,透出一丝不事张扬的暖意。
后句“薄霭拂云护月翎”,更将自然意象赋予人格化的温情。“薄霭”本是无依无靠的水汽,诗人却让它有了“拂云”的动作——“拂”是轻柔的触碰,不是粗暴的搅动,如同指尖划过云层,带着小心翼翼的珍视;而“护月翎”的“护”字,更是将这份珍视推向极致。“月翎”是罕见的喻体,诗人不将月亮比作玉盘、银钩,却比作带翎羽的生灵,既写出月光的轻盈灵动,又暗示这轮月并非孤悬夜空,而是有“羽翼”相伴、有“薄霭”守护的生命体。此时的夜,是“冷”的,却不是“寂”的:寒星是希望的符号,薄霭是守护的力量,月翎是待飞的羽翼,三者在靛蓝色的天幕下,共同编织出一幅“静谧却不沉寂”的夜景——这不是绝望的黑夜,而是为“启新程”积蓄力量的前夜。
(二)颔联:风卷九霄,舟驰雪浪——动的壮阔中写尽破旧的决绝
“风卷九霄销旧迹,舟驰雪浪启新程”,是全诗的“转折之笔”,意象从“静”转向“动”,从“夜的守护”转向“晨的奔赴”,力道千钧,堪称“诗眼”。“风卷九霄”的“卷”字,有横扫一切的气势:它不是地面的微风,而是能抵达“九霄”高空的强风,所到之处,“旧迹”尽销。这里的“销”字,用得极有深意——不是“摧毁”的暴戾,而是“消融”的释然,如同冰雪在暖阳下融化,不留痕迹、不存遗憾,将过往的困顿、纠结、遗憾,都化作九霄云外的尘埃。
下句“舟驰雪浪启新程”,与“风卷九霄”形成完美对仗,又在意义上层层递进。“驰”字写出船行的迅疾,仿佛能听见船帆鼓荡的声响、船头劈浪的轰鸣;“雪浪”则将浪花比作白雪,既写出浪的洁白纯净,又暗含“雪”的净化之意——雪能覆盖污垢,浪能冲刷痕迹,“雪浪”所过之处,皆是崭新的航道。“启新程”的“启”字,与“销旧迹”的“销”字形成鲜明对比:一“销”一“启”,一“破”一“立”,完成了从“过往”到“未来”的时空跨越。此时的“风”与“舟”,已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意象:“风”是推动时代变革的力量,是打破固有格局的勇气;“舟”是承载个体梦想的载体,是奔赴新途的信念。风助舟行,舟借风力,二者相携,让“新程”的开启不再是孤勇的冒险,而是有天地助力的必然。
(三)颈联:抛却块垒,引染晨光——人的意志与自然的交融
“且抛块垒沉残夜,欲引晨光染素汀”,从“天地意象”转向“人天互动”,将个人情志融入自然时序,让“未来可期”的主题有了更具体的生命温度。“块垒”是古典诗词中的经典意象,指心中的郁结、愁绪、遗憾,诗人用“且抛”二字,带着一种洒脱的决断——“且”是姑且、索性,暗含“不必纠结、不必留恋”的豁达;“抛”是主动的丢弃,不是被动的承受,仿佛将心中的重担随手丢进“残夜”,随着黑夜的消逝一同沉没。这里的“残夜”,已不再是单纯的时间概念,而是“过往困境”的象征,“抛块垒”的动作,既是对自我的解脱,也是对未来的致敬。
下句“欲引晨光染素汀”,更将人的主动性推向极致。“欲引”二字,打破了“等待晨光”的被动思维——诗人不是坐等黎明到来,而是主动“牵引”晨光,把人变成了光明的召唤者、未来的创造者。“染素汀”的“染”字,是全诗最具画面感的动词:晨光不是冰冷的光线,而是有温度、有色彩的颜料,“染”过“素汀”(洁白的水边平地),原本朴素的土地变得五彩斑斓。这是对“未来”最生动的想象:不是虚无的光明,而是能改变环境、滋养生命、带来色彩的实在存在。此时,人的意志与自然的力量完美交融:人“抛却块垒”以迎接未来,自然“送来晨光”以滋养人,二者相互成就,“未来可期”从抽象的信念,变成了可触可感的期待。
(四)尾联:鱼龙跃波,云翼扶曙——天地的交响中奏响未来的凯歌
“鱼龙潜跃沧波阔,云翼终扶曙色升”,作为全诗的收束,意象从“具体”转向“壮阔”,从“人天互动”转向“天地交响”,将“未来可期”的主题推向高潮。“鱼龙潜跃沧波阔”的“潜跃”二字,写出水中生灵的灵动与力量:“潜”是深入水底的积蓄,是不事张扬的沉淀;“跃”是跃出水面的绽放,是厚积薄发的突破。而“沧波阔”则为“鱼龙潜跃”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沧波”是深蓝色的巨浪,象征着充满挑战却也充满机遇的时代;“阔”则意味着没有边界、没有阻碍,每一个“鱼龙”(象征奋斗的个体)都能在这片广阔的天地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
下句“云翼终扶曙色升”,是全诗的“精神顶点”,也是对首联“月翎”的完美呼应。“云翼”是云朵化作的羽翼,不是单薄的翅膀,而是能托举黎明的力量;“终扶”的“终”字,带着“历经等待、终将实现”的笃定——不是“突然降临”的侥幸,而是“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的必然;“扶”字则比“推”“举”更显温柔与坚定,仿佛天地伸出双手,小心翼翼地将“曙色”从地平线托举起来,让光明一点点照亮黑暗。此时的“曙色”,已不再是单纯的晨光,而是“未来”的象征——它的升起,是时代的进步,是个体的成长,是所有“抛块垒、启新程”的努力最终换来的成果。鱼龙在沧波中跃动,云翼在天际间托举,天地交响,人景相融,“未来可期”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回荡在九霄云外、响彻在沧波之上的凯歌。
二、格律:七律框架下的“守正创新”,古典韵律承载时代精神
作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冯计英对七律格律的把控堪称精准,却又不被格律束缚,“守正”中暗藏“创新”,古典诗词的韵律之美与现代精神的刚健之力完美契合。七律讲究“起承转合”的结构、“平仄相对”的韵律、“词性对仗”的工整,这首诗不仅一一遵循,更在细节处融入巧思,格律成为“表达主题的工具”,而非“束缚情感的枷锁”。
(一)“起承转合”:结构严谨,层层递进
全诗严格遵循七律“起承转合”的结构逻辑,每一部分都紧扣“未来可期”的主题,却又各有侧重,形成完整的叙事链条。
- 起(首联):以“靛穹寒星、薄霭月翎”起笔,铺陈“夜的静谧”,为全诗奠定“蓄势待发”的基调,是“未来”到来前的铺垫;
- 承(颔联):以“风卷九霄、舟驰雪浪”承接,完成“从夜到昼、从旧到新”的转折,是“未来”开启的关键;
- 转(颈联):以“抛块垒、引晨光”转折,将视角从“天地”转向“人”,写出人对未来的主动追求,是“未来”实现的核心;
- 合(尾联):以“鱼龙跃波、云翼扶曙”收合,将“人”与“天地”重新融合,在壮阔的画面中完成“未来可期”的主题升华,是“未来”实现的圆满。
这种结构安排,全诗的叙事逻辑清晰、情感递进自然,从“铺垫”到“转折”,从“核心”到“升华”,一步一个脚印,最终将“未来可期”的主题推向高潮,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清晰地感受到“从黑暗到光明、从迷茫到坚定”的心理变化,仿佛亲身经历了一次“启新程、迎未来”的旅程。
(二)“平仄对仗”:韵律和谐,力道千钧
七律讲究“平仄相对”,即诗句的平仄要交替出现,上下句的平仄要相互对应,以形成和谐的韵律。这首诗在平仄上堪称典范,如首联“靛穹夜幕缀寒星”(仄平仄仄仄平平)与“薄霭拂云护月翎”(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交替,读来朗朗上口;颔联“风卷九霄销旧迹”(平仄仄平平仄仄)与“舟驰雪浪启新程”(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相对,韵律铿锵,尤其是“卷”“驰”“销”“启”等动词的运用,让平仄的韵律中多了一份“力量感”——仿佛每一个字都带着风的气势、浪的轰鸣,“破旧立新”的主题在韵律中愈发鲜明。
对仗上,这首诗更是“工稳而不刻板”,颔联与颈联的对仗不仅词性相对,更在意义上形成呼应。如颔联“风卷九霄”对“舟驰雪浪”:“风”(名词)对“舟”(名词),“卷”(动词)对“驰”(动词),“九霄”(名词,空间)对“雪浪”(名词,景观),词性完全对应;而“销旧迹”对“启新程”:“销”(动词)对“启”(动词),“旧迹”(名词,过往)对“新程”(名词,未来),不仅词性对仗,更在意义上形成“破与立”的对比,对仗成为“表达主题的工具”。颈联“且抛块垒”对“欲引晨光”:“且”(副词)对“欲”(副词),“抛”(动词)对“引”(动词),“块垒”(名词,负面情绪)对“晨光”(名词,正面希望);“沉残夜”对“染素汀”:“沉”(动词)对“染”(动词),“残夜”(名词,黑暗)对“素汀”(名词,纯净之地),同样是“词性对仗”与“意义呼应”的完美结合。这种“工稳而有深意”的对仗,诗句不仅有形式之美,更有内涵之厚,避免了“为对仗而对仗”的空洞。
(三)“炼字炼意”:一字千钧,激活意象
古典诗词的精髓在于“炼字”,即通过精准的字词选择,意象更鲜活、情感更深刻。这首诗在“炼字”上堪称极致,每一个动词、形容词都经过精心打磨,平凡的字词焕发出不凡的力量。
- “缀”(首联):不用“挂”“点”,而用“缀”,写出星子的精致与灵动,仿佛是天地亲手缝制的装饰;
- “护”(首联):不用“遮”“挡”,而用“护”,写出薄霭对月翎的珍视,赋予自然意象以温情;
- “卷”(颔联):不用“吹”“刮”,而用“卷”,写出风的气势与力量,仿佛能横扫一切旧迹;
- “驰”(颔联):不用“行”“驶”,而用“驰”,写出船行的迅疾与坚定,仿佛能冲破一切阻碍;
- “抛”(颈联):不用“放”“丢”,而用“抛”,写出丢弃块垒的洒脱与决绝,仿佛能放下所有过往;
- “引”(颈联):不用“等”“迎”,而用“引”,写出牵引晨光的主动与热情,仿佛能召唤光明到来;
- “扶”(尾联):不用“推”“举”,而用“扶”,写出云翼托举曙色的温柔与坚定,仿佛能守护光明升起。
这些精准的“炼字”,每一个意象都有了“生命”,每一句诗都有了“力量”,更让“未来可期”的主题从抽象的概念,变成了能通过字词感知到的“动作”与“情感”——读者能感受到“卷风”的气势、“驰舟”的坚定、“抛块垒”的洒脱、“扶曙色”的温暖,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未来”不是遥不可及的幻想,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动作”就能抵达的现实。
三、精神:从“个人情志”到“时代信念”的升维,“未来可期”成为集体共鸣
一首好的诗词,不仅要有优美的意象、严谨的格律,更要有能打动人心的精神内核。《七律·未来可期》的可贵之处,在于它跳出了“个人悲欢”的局限,将“个人对未来的期许”升华为“时代对未来的信念”,每一个读者都能在诗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感受到“破旧立新”的勇气、“奔赴新程”的坚定、“迎接光明”的希望——这是一种能跨越个体差异、连接时代脉搏的精神力量,也是这首诗能引发广泛共鸣的核心原因。
(一)“销旧迹”与“启新程”:直面过往,勇赴未来
“风卷九霄销旧迹,舟驰雪浪启新程”,这两句诗不仅是自然意象的描绘,更是对“如何面对过往、如何走向未来”的深刻回答。“旧迹”可以是个人的失败、遗憾、纠结,也可以是时代的困境、阻碍、局限;“销旧迹”不是对过往的否定,而是对过往的释然——它意味着不被过去的错误束缚,不被曾经的遗憾拖累,以“风卷九霄”的勇气,将所有阻碍未来的东西一一消融。而“启新程”则是对未来的坚定选择——不是盲目的冒险,而是“舟驰雪浪”的笃定,带着对未来的信心,“雪浪”(象征挑战)中一往无前。这种“直面过往、勇赴未来”的态度,正是现代人最需要的精神力量,也是时代发展最需要的勇气——无论是个人成长,还是时代进步,都需要“销旧迹”的释然与“启新程”的坚定,这首诗恰好道出了这种共同的心声。
“且抛块垒沉残夜,欲引晨光染素汀”,这两句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传递出“主动创造未来”的精神。“块垒”是心中的郁结,是阻碍我们前进的自我设限——可能是对未知的恐惧,对失败的担忧,对过往的执念;而“抛块垒”的“抛”字,不是被动的“放下”,而是主动的“丢弃”,带着“索性一搏”的豁达与“不必纠结”的决断。诗人没有说“愿块垒消散”,而是说“且抛块垒沉残夜”,将“块垒”与“残夜”绑定,过往的愁绪随黑夜一同沉没,这是对自我的解脱,更是对未来的主动奔赴。
更难得的是“欲引晨光”的“引”字——它彻底打破了“等待光明”的被动思维。多数人面对未来,常抱“等晨光自来”的心态,而诗人却主张“引晨光”:把自己从“光明的等待者”变成“光明的召唤者”,主动伸出手去牵引晨光,光明因自己的行动而提前到来。“染素汀”的画面,更是将这种“主动创造”具象化:晨光不是冰冷的光线,而是能被“引”来、能“染”出色彩的颜料,原本朴素的“素汀”,因晨光的浸染而变得鲜活——这恰是对“未来”的最好诠释:未来不是预设的蓝图,而是需要我们用双手创造的风景;不是“等来的美好”,而是“拼来的荣光”。这种“主动创造”的精神,正是当代人在快节奏、高压力生活中最需要的信念支撑,也是时代发展最核心的动力——从个人的职业突破,到社会的创新变革,无不是“抛块垒”后的轻装上阵,“引晨光”中的主动作为。
(三)“鱼龙跃”与“云翼扶”:个体奋斗与时代助力的共振
“鱼龙潜跃沧波阔,云翼终扶曙色升”,尾联将“个人情志”与“时代格局”完美融合,写出了“个体奋斗”与“时代助力”的共振之美。“鱼龙潜跃”中的“鱼龙”,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每一个在时代浪潮中奋斗的普通人——“潜”是默默的积蓄,是不为人知的努力;“跃”是厚积薄发的突破,是不甘平庸的绽放。而“沧波阔”则为“鱼龙”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这“沧波”是时代赋予的机遇,是社会提供的空间,“阔”而无边,容得下每一份努力,装得下每一个梦想。没有“沧波阔”,“鱼龙”的“潜跃”便失去了意义;没有“鱼龙潜跃”,“沧波阔”也会显得空寂。
下句“云翼终扶曙色升”中的“云翼”,则是“时代助力”的象征——它是社会的支持、政策的扶持、他人的帮助,是那些看不见却真实存在的“托举力量”。“终扶”的“终”字,带着“历经波折、终将抵达”的笃定:个体的奋斗或许会遭遇挫折,或许会陷入迷茫,但只要坚持下去,“云翼”终会到来,托举着“曙色”(象征梦想与未来)缓缓升起。这里的“扶”字,不是“包办”,而是“助力”——不代替“鱼龙”潜跃,而是为“曙色”的升起添一把力;不否定个体的努力,而是让个体的奋斗更有方向、更有底气。这种“个体奋斗”与“时代助力”的共振,正是“未来可期”的核心逻辑:未来不是靠某一个人的单打独斗,也不是靠时代的凭空馈赠,而是个体与时代相互成就、彼此托举的结果。正如诗中的“鱼龙”与“云翼”,前者的“潜跃”为“曙色”的升起积蓄力量,后者的“扶举”让“曙色”的升起成为必然——这既是对个人奋斗的肯定,也是对时代发展的赞颂,更是对“未来”最真切的期许。
四、跨文化表达:中英文的意象适配,中国诗魂走向世界
除了中文原诗的精妙,这首诗的英文翻译同样值得称道。好的诗歌翻译,不仅是字词的对应,更是意象的传递、精神的共鸣——译文在严格遵循英文诗歌韵律的同时,精准还原了原诗的意象精髓与精神内核,“未来可期”的中国诗魂,能被世界读者感知与理解。
(一)意象还原:精准传递“中国风”的独特韵味
译文对原诗核心意象的翻译,既保留了中文的诗意,又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避免了“直译”的生硬。如“靛穹夜幕”译为“the indigo vault of night”,“vault”(穹顶)一词精准还原了“穹”的空间感,“indigo”(靛蓝色)则完整保留了原诗的色彩基调,英文读者能想象出“靛蓝色穹顶般的夜空”;“月翎”译为“the moon’s soft glow”,虽未直译“翎羽”,但“soft glow”(柔和的光辉)却传递出“月翎”的轻盈与温柔,避免了英文读者对“moon’s feather”的困惑;“雪浪”译为“snow-white waves”,用“snow-white”(雪白的)直接对应“雪”的意象,让“浪花如白雪”的画面感跃然纸上;“素汀”译为“the plain’s pure hue”,“pure hue”(纯净的色调)既保留了“素”的朴素感,又符合英文对“水边平地”的描述习惯。
更难得的是对动态意象的翻译,如“风卷九霄”译为“Winds sweep the nine heavens”,“sweep”(横扫)一词精准传递“卷”的气势;“舟驰雪浪”译为“A boat cuts through snow-white waves”,“cuts through”(划破)写出“驰”的迅疾;“云翼终扶曙色升”译为“Wings of cloud shall finally lift the dawn’s glow high”,“lift high”(高高托起)完美还原“扶”的温柔与坚定。这些动词的选择,英文译文同样充满“动感”,与原诗的“壮阔气象”保持一致。
(二)精神共鸣:“未来可期”的信念跨越语言
译文不仅还原了意象,更传递了原诗的精神内核。如“且抛块垒沉残夜”译为“Let us cast away pent-up cares to sink with the dying night”,“cast away”(丢弃)对应“抛”的主动,“pent-up cares”(压抑的忧虑)精准诠释“块垒”的内涵,“dying night”(消逝的黑夜)则对应“残夜”,英文读者能理解“丢弃忧虑、告别过去”的豁达;“欲引晨光染素汀”译为“Eager to draw the morning light to tinge the plain’s pure hue”,“Eager to draw”(渴望牵引)传递“欲引”的主动,“tinge”(浸染)对应“染”的动作,“主动召唤光明”的精神清晰可见。
尾联“鱼龙潜跃沧波阔,云翼终扶曙色升”译为“Dragons and fish dive and leap in the vast blue waves, Wings of cloud shall finally lift the dawn’s glow high”,直接保留“Dragons”(龙)这一中国文化特有的意象,既传递“鱼龙”的灵动,又让世界读者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vast blue waves”(广阔的蓝色波浪)对应“沧波阔”,“finally lift the dawn’s glow high”(最终将晨光高高托起)传递“终扶”的笃定,“个体奋斗、时代助力、未来可期”的精神,通过英文传递给每一位读者。这种“意象精准、精神共鸣”的翻译,这首中国七律不再是局限于中文世界的佳作,而是能跨越语言、文化的界限,成为世界读者共同感知“未来信念”的精神载体。
五、结语:以诗为炬,照亮未来的漫漫长路
冯计英的《七律·未来可期》,是一首“有气象、有精神、有温度”的时代佳作。以天地为幕布,用星、月、风、浪、鱼龙、云翼等意象,编织出一幅“从黑夜到黎明、从过往到未来”的壮阔图景;以七律为骨架,“守正创新”的格律中,古典韵律与现代精神完美融合;以信念为火种,将“直面过往、主动创造、个体与时代共振”的精神,传递给每一位读者。
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我们或许会因过往的遗憾而纠结,因未来的未知而迷茫,因前行的阻碍而退缩——而这首诗,恰如一束穿透迷雾的晨光,告诉我们:不必沉溺于“残夜”的黑暗,因为“风”会销尽旧迹,“舟”会开启新程;不必困于心中的“块垒”,因为我们可以主动“抛却”,主动“牵引”晨光;不必畏惧“沧波”的广阔,因为每一次“潜跃”都是成长,每一份努力都会被“云翼”托举。
“云翼终扶曙色升”,这不仅是诗中的画面,更是诗人对未来的信念,对时代的赞颂,对每一个奋斗者的期许。我们在人生的“雪浪”中“驰舟”,时代的“沧波”中“潜跃”,请记得这首诗——它是照亮未来漫漫长路的火炬,是支撑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更是对“未来可期”最动人的诠释。而这份诠释,会随着诗词的流传,跨越时空,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属于自己的“新程”上,奔赴属于自己的“曙色”。
以上内容为用户自行编辑发布,如遇到版权等法律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官方客服,平台客服会第一时间配合处理,客服电话:18749415159(微信)、QQ:757700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