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味的形式
——画家吴马的山水画艺术理念浅析
作者/文华
英国艺术理论家克莱夫·贝尔在1913年著作《艺术》中提出了“有意味的形式”的核心美学概念,指艺术作品中线条、色彩等要素通过特定组合关系所引发的纯粹审美情感形式,强调形式本身的独立价值而非内容或现实模仿,成为现代艺术理论的重要基石。
画家吴马的山水画独具面貌,他作品中的线条、色彩、型块,以及由此形成的画面的节奏感、韵律感,极具视觉张力和视觉冲击力。可以说,吴马绘画作品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形式语言,并且是有意味的形式,这些无不透露出,作为一个成熟的画家,吴马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美学思想和艺术理念。
那么,如何来解读吴马的艺术观念与艺术作品呢?吴马的艺术理念根植于中国传统哲学与美学体系,其核心可概括为以下三个维度:
一、形神兼备的笔墨观
吴马继承顾恺之“以形写神”理念,强调通过笔墨形态表现物象内在神韵。其山水画以谢赫“六法”为准则,追求“气韵生动”与“骨法用笔”的统一,如西部印象系列中通过干湿墨色皴擦表现昆仑山骨骼肌理,实现“形似”与“神似”的辩证统一。大写意奔马则运用书法笔意勾勒动态,以飞白线条表现马鬃飞扬之势,形成“动于纸间,势透纸外”的张力。
二、天人合一的意境论
受道家“澄怀味象”思想影响,吴马主张“心源与自然精神融合”。其山水画通过留白与虚实处理,如《西部印象》以淡墨虚化背景突出山体,营造“画内有马,画外有天地”的想象空间,体现宗炳“圣人含道映物”的哲学观。这种创作方式将自然景观升华为“形而上的精神产物”,实现“物我相融”的深层意境。
三、人文精神的当代诠释
吴马在传统笔墨中注入现代审美意识,如《西部印象》系列融合重彩表现主义,以昆仑山为载体传递“万山之祖”的文化象征意义。其奔马作品则通过“骁腾万里”的意象,将自然物象转化为时代精神的视觉符号,呼应克莱夫·贝尔“有意味的形式”理论。这种创作路径既延续了“笔墨是中国画生命”的传统认知,又拓展了水墨艺术的当代表达维度。

吴马作品

吴马作品

吴马作品

吴马作品

吴马作品

吴马作品

吴马作品

吴马作品

吴马作品

吴马作品

吴马作品

吴马作品
画家吴马在新疆喀什古城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