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西北,古代齐国与鲁国交界处有一座似俊马的山,属泰山山脉,名马山。系济南市长清区马山镇辖区,是历史上中医鼻祖扁鹊故里。马山古为道教盛地,也是风景优美的游览景区,有“马山之胜在山顶”之说。
马山西侧宾谷河溪水日夜流淌,静谧清幽,青山绿水,美不胜收。宾谷河四周,万木葱笼,野芳吐艳;溪水悠悠,夏季有山泉飞瀑,形如龙跃九霄,声若钟鼓雷鸣;水光潋滟,仰望长天之碧空,细听鸟鸣之悠悠,使人不知是醉心诗境,还是置身画苑,确是天下美景。马山独特气候土壤,使马山产的中药材天下闻名。山上还有野生的灵芝、山参、何首乌、金银花、野菊花、柴胡等遍布马山山麓。特别是马山黄精也是非常名贵的药材。
古时,这个地方人烟稀少,有狼虫虎豹的出没,外地人很少进大山里面采药,只有马山周边村庄的人和山上道士敢进山采药,那里的人常年住在山里,善于攀登悬崖,进山的人冒着很大的生命风险采挖药材,而且还加工药材,是一个非常危险和辛苦的行业,这个地方的药材好药效高。从古到今,说起马山药材来,那是天下闻名,在扁鹊故里有关药材的故事还真不少哩。相传,古时候滚栗山下住着一对中年夫妇,以采药、种药为生,日子过得不错。后来他们在九月生了一个女孩,视若掌上明珠,因此起名秋菊。相传很早以前,黄精既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的名字,又是山里一个采药人的名字。
据传说,马山宾谷河边有个采药的青年人;姓黄,名叫黄敬,生在马山下,父母都是老实农民。黄敬家道贫寒,比较瘦弱,未老先衰,二十刚出头,就身体很多病。这一年三月三日马山上赶山会,马山周围方圆百里商家、店铺、百姓都来赶会,非常热闹。黄敬儿背了一篓新采的中药材,在山会上叫卖。滚栗山(龙象山)下卖丹参的秋菊姑娘见是黄敬,就端来一碗丹参茶。“黄大哥,怎么好长时间见不到您啊?喝点水吧!”“现在正是药材春采的时候,我一直在附近山上采药呢!”两人说说笑笑,谈得很投机,两人早就心里互相装着,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感。
正在这时,也来赶山会的卢国陈县令的大少爷陈皮见卖丹参的秋菊姑娘长得漂亮,便调戏、纠缠秋菊姑娘,陈皮依仗自己父亲是县令,到处欺压百姓,见到漂亮姑娘就想强娶,家中有三房妻妾,今天看到秋菊又想强娶民女。黄敬路见不平,用扁担揍了他,打伤了陈皮,然后逃到马山透明洞躲避。黄敬十八岁那年,父母不幸都染上了瘟疫,为了给父母治病,黄敬变卖了所有的家产,请遍方圆几十里的郎中不管用。皇天不负有心人,一日终于碰到了神医扁鹊,经扁鹊诊治双亲的病总算慢慢好起来了,但家中因此也欠下了一大笔债务。为了偿还债务,黄敬只好每天到山里采药。现在又摊上和陈皮这档子事,只能躲进山里避难。县衙的人几次抓他也没有抓到。躲在马山山洞里的黄敬,从此,便开始在山上靠吃野菜和草根生存。有一回,黄敬偶然发现在一片阴暗潮湿的灌木丛中,长着一些开着淡绿色小花的不知名的植物,当时正饥饿难耐,就顺手揪了一把草叶充饥,叶子吃完又拔出手指粗的、长得像萝卜一样的草根,用山泉水洗净就吃,顿时觉得又香又甜,比草梗草叶好吃多了,而且吃完草根之后渐渐有了力气。从那之后,黄敬每天就专挖这种草根填饱肚子。这样过了两个月,黄敬渐渐感到自己走起路来身轻似燕,跳涧越沟如履平川。黄敬忽然想起神医扁鹊讲过,中药上有个叫鸡头精的草药,和这个一摸一样,想来就是这种草了。黄敬拿起铲子,挖呀挖,发现根子长着一个圆块,长长的,初看像个芋头似的。黄敬儿吃这植物的根吃出了甜头,越吃人越有精神。
黄敬发现山坡上树林下这种植物较多,上边长满绿叶,根状茎圆柱状,由于结节膨大,因此"节间"一头粗、一头细,在粗的一头有短分枝,直径1~2厘米。茎高50~90厘米,或可达1米以上,有时呈攀援状。叶轮生,每轮4~6枚,条状披针形,长8~15厘米,宽(4~)6~16毫米,先端拳卷或弯曲成钩。
花序通常具2~4朵花,似成伞形状,总花梗长1~2厘米,花梗长(2.5~)4~10毫米,俯垂;苞片位于花梗基部,膜质,钻形或条状披针形,长3~5毫米,具1脉;花被乳白色至淡黄色,全长9~12毫米,花被筒中部稍缢缩,裂片长约4毫米;花丝长0.5~1毫米,花药长2~3毫米;子房长约3毫米,花柱长5~7毫米。
一年过去了,黄敬稀疏、白里透黄的头发变得乌黑油亮,面皮细腻,红里透白。弯腰曲背的身板也变得硬朗,充满着青年人的英俊气。
县官儿子陈皮见秋菊模样俊俏,亭亭玉立,一直不忘秋菊,硬要娶她为小,秋菊宁死不从,县衙前来抓人,家人只好把送到亲戚家躲藏起来。
转眼过了两个年头。一天,有人进山打柴,在滚球山附近见到一披头散发的“妖怪”,吓得没命地跑回家。消息传开后,就再也没人敢进山砍柴了。这事被卢邑知县知道后,便派了几个衙役进山查看虚实,果然发现有“妖怪”,但他们根本就追赶不上。于是便想方设法在“妖怪”经常出没的地方挖了几个陷阱,才把“妖怪”捉住。县官问明了事情的经过,这哪是什么妖怪,原来是两年前逃进山里的黄敬。由于原来陈皮父亲陈县令因搜刮民脂民膏,在办案中徇私枉法,贪污赈灾银两,纵容儿子陈皮欺压百姓,早已被削去官职,现在的县官根本不关原来陈皮事情。
县官很奇怪黄敬他为什么能穿山跳涧,行走如飞?黄敬说自己也不清楚。县官看他很害怕的样子,心想他必然不敢撒谎,马山上中草药那么多,他在山里待了两年,虽披头散发,衣不遮体;但依然身体健壮,又不说不定是吃了什么长生不老仙草。于是就问黄敬在山里都吃些什么,黄敬回答说自己吃的像萝卜样子一样的东西,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县官一听,赶紧派了几个衙役跟着黄敬上马山去挖了一些。带回来一看,县官不认识,问众人,也没有一个认识的。县官见黄敬讲的都是实情,就放他回家去了。后来,黄敬他遇上在山中采药的扁鹊,扁鹊在马山采药行医,被誉为“神医”。黄敬就拜扁鹊为师继续学医采药。
黄敬在跟着扁鹊行医时就把发现植物的事告诉了扁鹊。扁鹊听说马山上有这种植物草药,便迅速回到马山,听了黄敬介绍说这种植物的神奇功效,并看了实物之后,认定是名贵中药材。由于是黄敬发现这个植物,植物根部似鸡头,此药是在马山发现,因此就把这个植物叫“马山鸡头黄精”马山是泰山山脉:民间也有叫“泰山鸡头黄精”的;并有药书记载:“黄精补诸虚,填精髓,平补气血而润。”因此后人称之为“血气双补之王”,并视为益寿珍品。
后来四邻八乡的乡亲们一传十、十传百都找黄敬讨要鸡头精这个药,鸡头精这个植物,味甘温无毒。黄敬采了药经过扁鹊精心炮制,不知救了多少人的命。鸡头精这味药物主治疗五痔和腰腹中冷气宿疾、长筋骨补益精气,服后令人多子,还能增加饮食,补养人的力气,润肌肤,延长人的寿命啊! 此种“仙药”采得多了,扁鹊就叫黄敬把它加工好,送给山里山外那些体弱多病、年老力衰的穷人,用水煎服,壮了好多人的身体,救了好多人的命。
马山野生黄精为百合科植物,其地下根状茎入药,根茎结节状圆锥形,一端粗,另一端渐细,其关节处有茎痕,又有侧芽,形似鸡头,故名“鸡头黄精”,是药典质量最上品的黄精品种,可谓是黄精中的珍品“马山鸡头黄精”。
一次,黄敬跟随扁鹊外出行医,来到一个山村里,碰到那位卖丹参的姑娘菊花。姑娘向他哭诉,那天黄敬逃走以后,她曾到处寻找他,无果。为了躲避陈皮骚扰,便来到人烟稀少的姥姥家,也不敢回家。扁鹊也是龙象山下村的人,论起来和菊花姑娘还有点沾亲带故。此时,扁鹊发话了:“你们今天二人相见,是缘分;我也了却一桩夙愿,由我做主,就成就一件好事吧!”神医扁鹊保媒,两人又情投意合,就在姑娘的姥姥家成了亲。有情人终成眷属。婚后两人回到了马山龙象山下,黄敬不再行医,继续采药种药,秋菊就继续种植丹参和其他药材,因此黄精、丹参等药材种植传承至今。当地的人吃了黄精这种植物根,很多人病势减退,气力倍增、肌肉充盈、骨髓坚强,精力增加。人们只记得这个植物是黄敬采来的,吃了能有力气,就把马山“黄敬”就误叫成了“马山黄精”。黄精性味甘甜,食用爽口。其肉质根状茎肥厚,含有大量淀粉、糖分、脂肪、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和多种其他营养成分,生食、炖服既能充饥,又有健身之用,可令人气力倍增、肌肉充盈、骨髓坚强,对身体十分有益。黄精根状茎形状有如山芋,山区老百姓常把它当作蔬菜食用。鸡头黄精有很多名字,黄鸡菜、笔管菜、爪子参、老虎姜、鸡爪参。为黄精属植物,根茎横走,圆柱状,结节膨大。叶轮生,无柄。药用植物,具有补脾,润肺生津的作用。马山旅游资源丰富,中医药文化资源深厚,在战争年代是革命根据地,有着很多的红色故事。
为积极响应区委提出的继续抢抓“黄河战略、西兴战略、省市一体化战略”三大机遇,四大战略,七区联动,加快建设现代化山水魅力中心城区号召。
作者撰写与中药发展有关故事,目的为促进中医药、文化旅游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与封建迷信无关。欢迎大家关注点赞评论,你们的支持,就是我创作的动力源泉!(原创作品,保护著作权,转发请注明出处,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作者:(李士民)
以上内容为用户自行编辑发布,如遇到版权等法律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官方客服,平台客服会第一时间配合处理,客服电话:18749415159(微信)、QQ:757700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