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历”的价值:
于“得到”与“学到”中淬炼人生
文/池朝兴
2025年10月15日
摘要:一句“人生没有无用的经历,要么得到,要么学到”,道出了个体生命历程中经验积累的深刻哲理。本文旨在探讨这一命题的内在逻辑与现实意义,论证无论成败顺逆,每一次经历都是个人成长的宝贵资源。通过分析“经历”在认知提升、心理韧性与职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并结合当代社会实际,本文提出,以“允许”和“顺应”的姿态拥抱不确定性,是实现经历价值最大化的核心路径。
关键词:经历;成长型思维;心理韧性;终身学习;不确定性
一、 引言
“今天是10月15日,星期三。人生没有无用的经历,要么得到,要么学到。”这段清晨的问候,看似简单,却蕴含着东方智慧与现代心理学交融的人生哲学。它揭示了一个朴素而深刻的真理:人生的画卷由无数经历绘就,其价值不在于表面的成败,而在于内在的收获。世事起伏难料,恰是这“起伏”本身,构成了我们“长一智”的阶梯。本文将从“经历即财富:认知的深化与智慧的生成”、“从对抗到顺应:心态转变的力量”以及“实践与应用:在起伏难料的世事中前行”三个维度,系统阐述如何将一切发生“皆为我所用”。
二、 经历即财富:认知的深化与智慧的生成
“经一事,长一智”是中国传统文化对经验价值最精炼的概括。任何经历,无论其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得到”(如成功、荣誉、物质回报)还是“学到”(如教训、反思、新认知),都在客观上丰富了我们的生命数据库。
1. “得到”是显性收获,奠定人生基石。 成功的项目、甜蜜的爱情、达成的目标,这些“得到”的经历,为我们提供了正向反馈和自信源泉。它们是人生旅途中的里程碑,证明了我们能力的边界,并为后续行动积累了资本。例如,一位创业者首次融资成功,他“得到”的不仅是资金,更是市场对其商业模式的初步认可,这份经历是其事业大厦的重要基石。
2. “学到”是隐性升华,拓展能力边界。 相比之下,“学到”往往源于那些看似“无用”甚至“失败”的经历。一次考试的失利,让我们学到高效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一段关系的破裂,让我们学到沟通与边界感的艺术;一个职业的挫折,让我们学到行业趋势与自身定位的偏差。正如爱迪生发明电灯前经历了上千次“失败”,他却认为“我没有失败,我只是发现了一千种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这种将“失败”重新定义为“学习”的思维,正是“学到”精髓的体现。在知识快速迭代的今天,这种从挫折中“学到”的能力,比暂时的“得到”更具长远价值。
三、 从对抗到顺应:心态转变的力量
“当你不再畏惧与对抗,只是以允许的姿态顺应种种经历,那一切发生就皆可为你所用。”这句话指出了实现经历价值最大化的关键——心态的转变。
1. 畏惧与对抗的桎梏。 当人们畏惧失败、拒绝变化时,会本能地对抗不如意的经历。这种对抗消耗巨大的心理能量,使人沉浸在抱怨、悔恨或逃避中,从而错过了经历本身蕴含的成长契机。一个因害怕被批评而拒绝接受挑战的员工,也同时拒绝了提升能力、展现勇气的机会。
2. “允许”与“顺应”的智慧。 “允许”不是消极的认命,而是全然接纳已经发生的事实,这是一种内在的平和。“顺应”则是在接纳的基础上,主动调整策略,从现状中寻找新的可能性和发力点。这深刻契合了心理学中的“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相信能力可以通过努力和学习来发展。具备这种思维的人,会将挑战视为机遇,将批评视为反馈。例如,在当前经济波动中,许多传统行业从业者没有一味对抗数字化浪潮,而是顺应趋势,学习新技能,成功实现了职业转型。他们“允许”了时代的变迁,并“顺应”这一经历,将其转化为自身发展的新引擎。
四、 实践与应用:在起伏难料的世事中前行
将理论智慧应用于实际生活,需要我们构建一套将经历“为我所用”的实践体系。
1. 建立“复盘”机制。 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定期复盘是确保“经一事,长一智”的制度保障。通过回顾目标、评估结果、分析原因、总结规律,将感性的经历上升为理性的认知,避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2. 培养心理韧性。 人生的“起伏难料”要求我们具备快速从逆境中恢复和成长的能力,即心理韧性。通过正念冥想、积极重构认知、建立支持系统等方式,我们可以增强自己的心理弹性,从而在风浪中保持“允许”的姿态,并更快地找到“顺应”的方向。
3. 拥抱终身学习。 “要么得到,要么学到”的本质是终身学习。在一个“黑天鹅”事件频发的时代,没有一劳永逸的“得到”。唯有将每一次经历,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视为学习的机会,保持好奇与开放,才能持续进化,在不确定的世界里构建确定的自身价值。
五、 结论
“人生没有无用的经历”,这是一个充满希望与力量的断言。它告诉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刻都在参与塑造我们。我们无法选择所有经历,但我们可以选择面对经历的态度。当我们停止对无常的抱怨与恐惧,转而以学习者和受益者的视角,去审视、接纳并利用每一段旅程——无论是阳光大道还是崎岖小径——我们便真正掌握了将“起伏难料”的世事,点石成金为个人成长智慧的炼金术。最终,我们不再是经历的被动承受者,而是主动的提炼者与创造者,在“得到”与“学到”的循环往复中,淬炼出愈发成熟、智慧与坚韧的人生。
【作者简介】
池朝兴,作家诗人。多篇作品发表及获奖于国内外书报刊杂志或网络。出版诗集《金色的希望》《金色的阳光》《金色的大地》等。广州市城管执法局退休干部(正局)、关工委副主任,广东五星志愿者,人大代表民情联络员,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作家平台主编,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学会、中国诗歌网、广东省作家协会、广东省老干部书画诗词摄影家协会、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广州市海珠区作协、荔湾区作协会员,华夏精短文学学会会员、签约作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