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五集:主动出击
场景1:龙潭镇,作战室,夜,内
· 陈望、沈玉奴、赵铁山站在一张巨大的海图前。
· 陈望(手指海图上一处岛屿):“密报确认,‘鬼夜叉’的老巢就在这座龟蛇岛。他们刚经历败仗,正在修整,防备必然松懈。”
· 赵铁山(摩拳擦掌):“好!正好趁他病,要他命!老子带人端了他的老窝!”
· 沈玉奴:“此举风险极大,但若成功,可断苏半城一臂,更能缴获大量物资,壮大我们。需周密计划。”
场景2:战前准备,蒙太奇段落
· 【镜头】新下水的两艘装备了改良弩炮的战舰加入船队。
· 【镜头】“跳帮死士”进行最后的实战演练。
· 【镜头】陈望亲自检查战备物资,为出征弟兄敬酒壮行。
· 【镜头】沈玉奴将一份标注了龟蛇岛附近洋流、暗礁的详细海图交给陈望。
场景3:海上,夜袭龟蛇岛,夜,外
· 望孚与漕帮联合舰队,借着夜色和浓雾,悄无声息地接近龟蛇岛。
· 瞭望塔上的倭寇哨兵被打瞌睡的同伴推醒时,舰队已经近在咫尺!
· 郑老大(怒吼):“放火箭!进攻!”
· 无数火箭如同流星火雨,射向岛上的营寨和停泊的倭船!
场景4:岛上激战,夜,外
· 爆炸声、喊杀声震天动地。
· 倭寇从睡梦中惊醒,仓促应战,乱作一团。
· 赵铁山一马当先,带领跳帮死士冲上主岛,与负隅顽抗的倭寇展开血腥的接舷战。
· 陈望坐镇指挥舰,冷静调度,切断倭寇退路。
场景5:鬼夜叉的末路,夜,内
· 身受重伤的“鬼夜叉”退守到山洞深处,被赵铁山带人堵住。
· 一番惨烈搏杀后,赵铁山亲手斩下“鬼夜叉”的首级!
· 倭寇主力就此覆灭。
(第二十五集终)
---
第二十六集:凯旋与惊变
场景1:满载而归,日,外
· 联合舰队带着缴获的大量金银、货物、以及被倭寇掳掠的百姓,胜利返航。
· 龙潭镇码头再次成为欢乐的海洋。此次大胜,意义非凡,不仅报仇雪恨,更打通了海上商路,缴获颇丰。
· 陈望的声望达到顶点,被誉为“海商守护者”。
场景2:苏府的恐慌,日,内
· 苏半城接到“鬼夜叉”覆灭的消息,惊得跌坐在太师椅上。
· 苏半城(失神):“完了……海上倚仗,没了……”
· 苏文柏也慌了神:“父亲,那陈望下一个目标,会不会就是我们?”
场景3:李瑾的退缩,夜,内
· 李瑾在书房里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 李瑾(对王管事):“陈望如今势大,连倭寇都被他剿了!我们……我们不能再与他为敌了!得想办法缓和关系!”
· 王管事嘴上应承,心中冷笑,更坚定了另寻出路的想法。
场景4:沈玉奴的发现,夜,内
· 沈玉奴安插在苏府的眼线,送来一份密报。
· 密报显示,苏半城正在暗中变卖部分产业,筹集巨额现金,似乎有重大图谋。
· 沈玉奴(警觉):“他筹集如此巨款,想做什么?莫非……还想做最后一搏?”
场景5:王管事的投诚,夜,内 (转折点)
· 王管事通过极其隐秘的渠道,约见陈望。
· 在一处安全屋,王管事将一本记录着与苏半城、李瑾资金往来(包括支付给倭寇的巨额款项)的私账,交给了陈望。
· 王管事(卑微地):“陈东家,往日是王某糊涂。这是苏半城和李瑾勾结倭寇、以及一些其他不法之事的证据。只求东家日后,能给王某一条活路。”
· 陈望接过账本,翻看几页,眼中寒光乍现。这无疑是扳倒对手的致命武器!
(第二十六集终)
---
二十五、二十六集核心要点:
1. 战略转折: 主角方从防御转入战略反攻,并通过一场干净利落的歼灭战,彻底清除了海上的最大威胁,掌握了主动权。
2. 反派崩溃: 反派联盟因核心武力被消灭而陷入恐慌和内部分裂,李瑾想退缩,苏半城图谋最后一搏,王管事则直接叛变。
3. 关键证据: 王管事交出的私账,成为了压垮反派联盟的最后一根稻草,使得后续的清算成为可能。
4. 节奏加快: 这两集剧情紧凑,战斗场面激烈,信息量大,迅速将故事推向高潮。
5. 悬念再起: 苏半城筹集巨款的意图,以及陈望将如何利用这本私账,成为了新的悬念,吸引观众继续关注。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刘寨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认证作家。曾就读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并参加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同时有二十多篇诗词获专家评审金奖。其创作的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春笋杯”文学奖。
目前,已发表作品一万余篇,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等诗词,以及《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等近二百部长篇小说,多刊于都市头条及全国各大报刊平台。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