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望岳雅集公益诗词学校8期x307班学员徐世阳毕业感言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诗词培训名校望岳雅集公益诗校第八期学习圆满结束了。
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通过高水平授课老师的课件讲解传达以及分组一对一的辅导修改指正,我在诗词方面有了很大提升。这一切都是在望岳诗院的老师们细致入微、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精神的教导下才能取得的成绩。
在当今金钱物欲至上的时代,还有象望岳诗校这样不收分文银两,全心全意以弘扬中华文化,传承唐诗宋词精髓的教学组织真是凤毛麟角,难能可贵。学生能得诗词名家传精点脉真是三生有幸,从内心里感激不尽。
有人说:吟诗作赋既不能当饭吃,又不能带来富贵荣华,白白浪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何苦呢?的确熬更受夜,如饥似渴地推平仄、敲对仗、寻押韵、找病句、消减重复累赘的字。引经据典,力争精益求精。随时身上都带着纸和笔,看到什么触动心灵的东西就迅及拿起笔抒发心中的感慨。好象着了魔一样,不顾老婆、孩子、亲朋们异样的热嘲冷讽,执意坚持自己的创作爱好,挑灯夜笔,冥思苦想。自己本是一个干活的农民,却偏爱上诗词,见缝插针、坚持不懈地努力探索、钻研诗词方面的技巧方法,向名家学习,向导师咨询,利用现代网络赋予的诗词校验工具,创作出多达千余首的诗词歌赋。就是为了以诗传情,表达心里的感想及生活中见闻。风花雪月,人文景观,世象百态都想以诗文的形式表达展示出来。既能表达,还欲写精的理念而勤学苦练。画龙还须点睛,没有望岳老师们的精准培训,是很难写出平仄对仗工整、诗意盎然、雅致迷人的好诗的。也只能停留在古风甚至于打油诗的圈子里上不得台面。
通过在望岳里学习,才知真正的好诗不仅仅是平仄对仗符合标准,更重要的是一首诗的精髓即诗眼所在点睛之笔。每一个字都有神韵,每一句话都围绕中心思想,通过起承转合的合理安排使一首诗读起来回味无穷,意犹未尽,浮想联翩。能达到艺术的高境界,流芳久远。
学诗永远在路上,只有不断学习名家精品雅作,集思广益,多记词汇,善于观察,并丰富想象才能够写出脍炙人口、百读不厌的好诗。活到老,学到老。以诗为荣。以望岳精神为榜样。努力提升,争取成为一位新时代的合格诗词爱好者而砥砺前行。
习诗感怀
徐世阳(重庆)
填词作赋妙诗研,望岳栽培铭记先。
世象纷繁胸臆抒,风花月雨景观牵。
神州山水俱描绘,人物古今诸咏宣。
不觅名声财禄显,只求后晓也尘缘。
2025.10.14
作者简介:徐世阳(世纪阳光),重庆垫江人,1965年生,农民,高中文化,现在乌鲁木齐经营棉絮被套之类床上用品,爱好诗词。乙巳年三月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望岳诗词公益学校第八期西院307分院培训学习,师从胡朝水校长、岳桂兰院长、魏海录、王芳、张启龙、夏新年、陈晓葵、许庆等教官及辅导老师们的耐心、细致的教导,逐步提升诗词歌赋的练习。记录生活,世象百态,风花雪月,人文景观。格律打油任驰骋,见闻生情抒我心。曾在《中华文学社》《荣耀中国诗社》《诗韵佳园文学社》《远阳文学》《神州文学家园》《都市头条井冈山群》《文海墨韵》《春风诗社》等平台发表近千首诗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