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请读者朋友帮忙点击文后“赞赏”后面的广告
通灵宝玉是“五彩”的吗?
作者:李铁
在人们印象里,玉不是白的就是绿的,可通灵宝玉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
《红楼梦》前80回没明写,120回的续书里好像也没写,许多专家对此各执一词。其实,对于通灵宝玉的颜色,作者专门费不少笔墨描写,只不过用的是暗笔。如果只是看小说,很容易就错过了,不能领会作者的本意。
岁数稍大点的人,主要看了越剧《红楼梦》。在这部电影里面,通灵宝玉是绿的。而岁数稍小一点的人,主要是看了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在这部电视剧里,通灵宝玉是白色透明的,上边还有好多隐约的图案,和书上的描写差不多。这两部影视作品背后都有强大的专家团队,但他们意见不统一,通灵宝玉的颜色书上又查不着,所以大家只好瞎猜,然后打嘴仗。
但是,对于通灵宝玉颜色的问题,作者其实专门有明确的交待。
在第三十五回,有个黄金莺,她是薛宝钗的丫鬟,手很巧,还会做梅花络。什么叫梅花络?我没见过,想必和中国结有点类似,像个小网兜,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这东西制作起来很难,一般人不会。
于是,宝玉挨打后,薛宝钗便让她去给宝玉做梅花络,哄宝玉开心。宝玉一想这玩艺儿不错,于是就要了。但梅花络只能装一些小东西,宝玉说,不管装什么的,每样颜色都来两个。可黄金莺不干了,她说不同颜色的线有上千种,要是这样的话,就是半年,自己也干不完。后来,还是宝钗出了主意,让她把通灵宝玉给络上。
贾宝玉一想也对,连忙把通灵宝玉摘下递过去。但这时候黄金莺又犯了难,到底用什么颜色才好呢?她想,这么金贵的东西用杂色肯定不行,用大红又犯了色,黄的不起眼,黑的又过暗。最后,她用金线加黑珠儿线把通灵宝玉给络上了。
这个故事看起来很普通,很容易轻易就错过去。但仔细琢磨,这里提到用大红色的线就会和通灵宝玉犯色。什么叫犯色呢?按通常理解,两种颜色相同或相近的物体放在一起,就会犯色。如果线是大红的,绿色的通灵宝玉能犯色吗?不能!白色的通灵宝玉能犯色吗?也不能!所以,我们看的电影、电视剧都是错的。通灵宝玉只有是红色的,才能犯色,这也是《红楼梦》唯一一处真正交待通灵宝玉颜色的地方。
有不少人是看小说,在第二回,冷子兴说宝玉一出生,嘴里就含着一块“五彩”美玉。所以他们认为,作者已经明确写出通灵宝玉是“五彩”的。而女娲恰好也是用五色土炼石补天,石头就是玉,通灵宝玉是“五彩”的,这不必有任何争议。
但是,这个论断并没有任何说服力。第八回,脂砚斋明确批注,“五色花纹缠护”中的“五色”是指“文”,而通灵宝玉的颜色是“灿若明霞”。所以,“五彩”只是它的纹理而已,并不是指颜色。
也有人认为,第八回明确说通灵宝玉的颜色是“灿若明霞”,霞就是红色,所以作者在这里其实早就交待通灵宝玉是红的。
但这也是误解。我们肯定曾听说有“金色霞光”的说法,在描写花朵鲜艳时,也能说“粉的像霞”。霞还可以是其他颜色,比如黄色、橘色、青色、白色等等。
知道通灵宝玉的颜色很重要吗?当然重要!《红楼梦》的一个别名叫《石头记》,大家都知道,玉是石头变的。如果玉是红的,那么,石头就是红玉,《石头记》也等同于《红玉记》,也就是红玉的传记。这也完全符合作者使“闺阁昭传”的本意。
所以,通灵宝玉并不是“五彩”的,而是大红色。而只有知道通灵宝玉的颜色,才能知道“自譬”石头的人,或者这部书女主人公的名字,才可能知道《红楼梦》隐去的真事,知道书中存了那些假语,作者“原应叹息”的又是什么。
文/李铁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作者李铁,1993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硕士毕业,在甘肃新华社分社担任10年一线记者,熟悉西北5省特别是甘肃一草一木,冒着生命危险去过甘肃很多偏远地方,2002年到北京工作至今。
王孝付签名售书:王孝付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于2019年1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价58元,另加邮费10元。另有少量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售价38元,另加邮费10元,处女作,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首版首印;两本书一起买,只收12元邮费,合计108元;作家亲笔签名并加盖私人印章,有收藏价值,值得珍藏。欲购书者请加作者微信:18856210219或18605621367(注明“购书”字样)。或者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进入购买。或者点购买直接网上购买。

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梗概:该书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之末的江南小城,是一部中国版的《茶花女》和《复活》式的悲剧故事。作品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悲剧人生,透视了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中人性在金钱面前的扭曲、异化与裂变,解读了人生、爱情、事业等永恒不变的人类主题,展现了在人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经济乱世之中,清者自清和志行高洁者的人性之美……小说规模30余万字,183节,是一部都市题材的言情小说,也是一部现代版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内容提要:“千古词状元,宋史未立传”“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永满腹经纶,却终生抑郁;才情绝世,却乐于与歌伎厮混;自诩“白衣卿相”,但最大的官职不过是一个屯田员外郎;生前穷困潦倒,死后却被无数后人追忆……本书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基本依据传主一生的活动线索和命运起伏,刻画了柳永这位既生不逢时,又生逢其时的落魄词人的艺术形象,着力记述了这位大词人悲喜交集的人生。
《金秋文学》是开放性纯文学电子刊物,守住文学最后一片净土,留下心灵最后的精神家园。现面向全国(海内外)华人作家、诗人、编剧、**家等文学爱好者征稿。
烦请读者朋友帮忙点击文后“赞赏”后面的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