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光诚(广西南宁)
一湖清瘦曜维扬,飘带飞虹跨滃泱。
双打台阶双打柱,满桥风月满桥芳。
樊川居士挥神笔,白石道人书雅章。
玉女箫音惊大帝,乾隆六下醉灵光。
农学武
这首是一首描写扬州二十四桥景色及其文化底蕴的七言律诗,从多个角度展现了二十四桥独特的魅力。
整首诗围绕扬州二十四桥展开,营造出一种典雅、清幽且富有历史文化气息的意境。诗人通过对桥的景色描写,以及与桥相关的文人典故、传说故事的运用,将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紧密融合,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二十四桥边,感受到那弥漫千年的诗意与风情。
首联“一湖清瘦曜维扬,飘带飞虹跨滃泱”:
“一湖清瘦”描绘出湖水清澈且似乎带着一种纤细、秀美的姿态,“清瘦”二字赋予湖水以独特的韵味,让人联想到湖水的灵动与婉约。
“曜维扬”,“曜”有照耀之意,“维扬”是扬州的别称,说明这片湖水让扬州更加光彩照人。
“飘带飞虹”运用比喻的手法,将二十四桥比作飘带和飞虹,形象地写出了桥的轻盈优美和横跨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的壮观景象,“跨滃泱”进一步强调了桥跨越宽阔湖水的气势,开篇便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引出了诗中的主角——二十四桥。
颔联“双打台阶双打柱,满桥风月满桥芳”:
“双打台阶双打柱”,具体描写桥的建筑细节,“双打”表示二十四,表述强调了台阶和桥柱都是二十四的对称性,给人一种规整、精致之感,体现出二十四桥建筑工艺的精巧。
“满桥风月满桥芳”则着重描绘桥上的氛围,“风月”代表美好的景色和浪漫的氛围,“芳”不仅指花香,也可理解为美好的气息,此句生动地展现了桥上充满了迷人的风光和浓郁的芬芳,让人感受到一种温馨浪漫的气息。
颈联“樊川居士挥神笔,白石道人书雅章”:
“樊川居士”指唐代诗人杜牧,“白石道人”是宋代词人姜夔。这两位文学大家都曾为扬州二十四桥留下过动人的诗篇。
“挥神笔”、“书雅章”强调了他们在文学创作上的高超技艺,杜牧的诗和姜夔的词为二十四桥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这座桥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文学艺术的承载物,此联通过两位文人的典故,从文化层面丰富了二十四桥的内涵。
尾联“玉女箫音惊大帝,乾隆六下醉灵光”:
“玉女箫音”化用了二十四桥的传说,相传古代有玉女在桥上吹箫,箫声悠扬美妙。“惊大帝”则夸张地写出箫声的美妙绝伦,竟然惊动了天上的大帝,给二十四桥增添了神秘浪漫的色彩。
“乾隆六下醉灵光”提到了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想必是被扬州二十四桥的美景所陶醉。此句从历史传说和帝王的角度,进一步强调了二十四桥的魅力,它的美景不仅吸引了文人墨客,连帝王也为之倾倒。
艺术手法
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诗中运用了比喻(“飘带飞虹跨滃泱”)、夸张(“玉女箫音惊大帝”)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二十四桥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用典丰富内涵:通过引用杜牧、姜夔等文人以及玉女吹箫、乾隆下江南等典故传说,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使二十四桥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价值得以充分展现,提升了诗歌的艺术品位。
总体而言,这首《七律·二十四桥》是一首佳作,隆先生以流畅的语言、巧妙的构思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二十四桥的美丽景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读者领略到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独特的魅力。
个人简历
隆光诚,广西那坡县人,现在南宁工作和定居。广西诗词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广西散曲学会创始会员。桂林都市诗社等多个文学社副社长。香港《诗词荟萃文学社》副社长、主编。广西知名诗人,有多篇诗词作品在全国各级专业刊物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