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综合新华社、央视总台最新消息,全球亿万驾友福音来了。最近,我国科研团队通过三大关键技术突破攻克全固态金属锂电池界面瓶颈难题,可使100公斤电池续航里程从500公里提升至1000公里,且通过针刺与高温安全测试。
消息面上,最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黄学杰团队联合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张恒团队、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姚霞银团队开发出一种阴离子调控技术,突破了全固态金属锂电池走向实用的最大瓶颈。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可持续发展》。
业界公认,全固态金属锂电池被誉为下一代储能技术的“圣杯”。但它一直面临一个棘手难题——固态电解质和金属锂电极之间必须保持紧密接触。传统做法要靠笨重的外部设备持续施压,导致电池又大又重,难以投入实际应用。
在这项研究中,中国科研团队找到了问题症结,即全固态金属锂电池中锂电极和电解质之间的接触不理想,存在大量微小的孔隙和裂缝。为解决这一问题,中科研究团队
【首先】在硫化物电解质中引入碘离子。在电池工作时,这些碘离子会在电场作用下移动至电极界面,形成一层富碘界面的“胶水”。这层富破界面“胶水”,能够主动吸引锂离子,像“自我修复”一样自动填充进所有缝隙和孔洞,从而让电极和电解质始终保持紧密贴合,使得全固态锂电池的界面接触不再依赖外部加压。
【其次】中科院金属所采用柔性电解质技术突破并制成聚合物骨架,使电池可弯折2万次,储电能力提升86%。
【再次】中国中科院金属所采用柔性电解质技术突破并制成聚合物骨架,使电池可弯折2万次,储电能力提升86%。
更重要的是,通过上述三项技术突破,使基于上述技术制备出的全固态锂电池原型电池,在标准测试条件下循环充放电数百次后,性能依然稳定优异,远超现有同类电池的水平。从而使100公斤电池续航里程从500公里提升至1000公里,且通过针刺与高温安全测试。
笔者志清今天10月17日从相关方面刚解禁的消息获知,我国攻关成功的全固态锂电池原型电池,将使传统液态电池每100公斤能量密度达到约250Wh/kg,新技术使单体电池超500Wh/kg。同时电解质用量减少30%,系统能量利用率提升至92%(常规电池约为85%),从而确保使100公斤电池续航里程从500公里提升至1000公里,且通过针刺与高温安全测试。再次巩固、提升了我国在新能源汽车的全球领先地位!为此特赋《添声杨柳枝》为评为观。
千里驱车续洒潇。
路迢迢。
全凭新能迭创骄。
任游遨。
绿锂喜闻瓶颈去。
添电贮。
高温针刺虑全消。
乐淘淘。
一一2025年10月17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 委书 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上海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顾问;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冰心文化传媒网顾问、《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2023年《古韵新吟》执行主编、2025年《古韵新声》执行主编、上海诗社行政社长、上海新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