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派红学的带头人
傅济生
如皋红楼梦研究会会长刘桂江在这十一年多时间里为推动红学研究、弘扬地方文化做出了诸多贡献,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组织学术研讨与交流活动
(1).参与多地研讨会:积极带领团队参加在南京、上海等地举办的红学专题研讨会。例如,2021年4月赴南京市溧水区委党校参加“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红学新探研讨会”,5月又在上海参加关于《红楼梦》作者研究的采访交流座谈会。这些活动促进了不同地区学者间的互动和思想碰撞,提升了如皋红学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搭建合作平台:在德国、北京、青岛、九江、苏州等地设立了研究中心。通过与各地专家、媒体人的合作,为如皋的红学研究成果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空间,也吸引了更多人关注和支持如皋的红学研究工作。
2. 支持并推广研究成果
(1).出版文集作品:主持出版了多部与冒辟疆及其著作相关的文集。自从2014年8月18日如皋红楼梦研究会成立以来,《如皋红学》的大量研究成果,包括《冒辟疆著作红楼梦探源》《悬案不悬冒辟疆著作红楼梦七十三证》《冒辟疆著作红楼梦杂谈》《红楼梦中的如皋历史文化》《新考证红学》等书籍,以及数种期刊数百篇文章,琳琅满目,正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有些作品是作者数十年的研究成果,从《红楼梦》成书的年代和作者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巨匠,官宦门第、书香子弟,社交广泛,精於医卜、巫娼都通,熟悉女性,善待女友,有丰富的女性故事、人生坎坷、风尘碌碌、并从如皋方言、板鹞风筝、女儿墙、小花枝巷、人物影射、诗词引用、对联暗谕、画轴寓意、风土人情、民俗习惯、服饰、发型、树木花卉、建筑风格、水系、两府一园、昆剧家班、私家尼姑庵、水绘园的涩浪坡,就是贾母赏月坡……”等等方面与《红楼梦》进行比较、对照、探讨、论证《石头记》(红楼梦)甲戌本是康熙三十三年甲戌年,“曹雪芹”是冒辟疆的笔名。 研究认为《红楼梦》的大观园即如皋水绘园;如皋方言在《红楼梦》中随处可见;《冒辟疆全集》中有多处能证明冒辟疆著作《红楼梦》;冒氏族谱中的人名有十多人和贾家人名相同,如:“冒演、冒法、冒化、冒敷、冒敬、冒政、冒敏、冒兰、冒珍、冒琏等”;刘姥姥的原型在如皋;还有董小宛就是林黛玉,……等等。为证实“冒著红楼”的观点提供了大量力证。这些出版物不仅丰富了红学领域的资料库,也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宣传推广成果:通过加印报纸、印发内部刊物等方式,扩大对研究成果的宣传。例如江苏省委原副书记顾浩同志《红楼梦的作者到底是谁》,在《如皋日报》《江南时报》等媒体上转载,让更多人了解到如皋红学派的独特见解。
3. 深入考证与研究工作
(1).搜集整理资料:致力于冒辟疆及其相关文献的搜集和整理工作,从《冒辟疆全集》中寻找蛛丝马迹,探寻《红楼梦》作者的真实身份。这种扎实的基础工作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系统解读文本:组织人员用如皋元素全面解读120回的《红楼梦》,形成《如派红学解读〈红楼梦〉》。通过对每一回中方言、风俗、故事情节起源及人物原型的分析,增强了“冒著红楼”观点的说服力。
4. 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
(1).接待外地访客:亲自陪同重要客人参观水绘园等文化遗址,介绍冒辟疆的历史典故,增进外界对如皋文化底蕴的了解。例如,曾接待《同济大学》张振山教授、《世界汉学会》正副会长木斋教授、朴宰雨教授……等等众多海内外知名人士,并安排地道的文化体验活动。
(2).拓展研究渠道:探索多样化的研究路径,如邀请电台节目主持人用如皋话讲述《红楼梦》中的方言词汇,使普通民众也能参与到红学研究中来,提高了公众参与度和文化认同感。
5. 推动地方文化建设
(1).结合地方特色:注重挖掘《红楼梦》中的如皋元素,将其融入地方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之中。这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本地传统文化,还促进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2).培养人才队伍:鼓励和支持会员撰写论文,提升研究水平。同时,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到红学研究中,为学术传承注入新鲜血液。
6. 对外宣传与形象塑造
(1). 媒体合作:借助主流媒体的力量,及时报道研究进展和重要发现,塑造了如皋作为红学研究重镇的良好形象。
(2).国际视野:关注国际汉学界动态,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将如皋的红学研究成果推向世界舞台。
综上所述,刘桂江会长通过组织学术活动、支持研究出版、深入考证分析、加强文化交流等多种方式,有力推动了如皋乃至全国的红学研究发展,特别是在“冒著红楼”这一独特观点上的探索和论证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他的努力不仅丰富了红学领域的学术资源,也为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上所述仅是笔者的所见所闻,必有漏落,又不便请刘桂江会长補正,因为如果请他補正,鉴于他的谦慎人格,他可能不让发表,所以我只有自行发表,恳请刘桂江会长宽恕,在此深表谢忱,並请《如皋红楼梦研究会》的同仁,及各界人士批评指教,谢谢。
2025.1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