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峰的这幅山水作品《碧山秀水泛清晖》,以全景式构图与精妙笔墨,铺展开一幅气韵生动的山水长卷,于咫尺之间尽显山河的雄浑与灵秀,传递出传统山水画“天人合一”的审美哲思。
一、技法层叠:皴染之间见山水骨力
画家以传统技法为基,通过多样笔墨语言塑造山水质感:
- 皴法交融,石质入微:灵活运用披麻皴、解索皴等技法,对不同地貌的山石进行差异化表现。陡峭崖壁以刚劲皴线凸显坚硬冷峻,缓坡丘陵以柔和皴法体现土质疏松,让每一处山石的“骨相”与“肌理”在笔墨中清晰可辨,尽显山水的自然本真。
- 水墨晕化,层次纵深:淡墨轻染远山,营造云雾缥缈的空蒙意境;重墨勾勒近石,突出体积与重量;林木以浓淡墨点簇,表现枝叶疏密。水墨的虚实相生间,近景的屋舍亭台、中景的峰峦林木、远景的云雾群山层次分明,山水的空间纵深感与气韵流动感自然生成。
二、意境营造:诗画之中含人文温情
作品通过细节与题款,构建出充满人文温度的山水意境:
- 可居可游,格局悠然:画面中的屋舍、亭台、木桥,将“人”的痕迹巧妙融入山水之间,让观者仿佛能踏入画中,或于亭中观水,或于屋前看山,使山水从“自然物象”升华为“可居可游”的精神栖居地,体现了传统山水画“画中有人,人在画中”的审美追求。
- 诗题点睛,意韵绵长:题款“碧山秀水泛清晖 时在甲辰春月 云风”,以精炼文字点染画面意境,书法笔意洒脱俊朗,与水墨韵味相得益彰。诗与画的融合,让山水超越了视觉表象,成为承载审美理想与生活情怀的文化载体,如同一首无声的山水诗,在笔墨间流淌着悠然诗意。
三、艺术精神:承古开新的山水哲思
马云峰的山水创作深植传统却不囿于古,在研习宋元山水气韵、明清笔墨章法的基础上,以当代视角重构山水意境。他既保留了传统山水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理念,又以更具生活化、人性化的细节处理(如屋舍的色彩点缀、木桥的形态刻画),让传统山水与当代审美产生共鸣。这种“守正创新”的艺术态度,让作品既蕴含传统山水画的文化底蕴,又具备贴合当下的艺术活力,于碧山秀水间,展现出传统水墨在当代的鲜活生命力。
《碧山秀水泛清晖》是马云峰对自然山河的深情摹写,更是对人文精神的细腻抒发。观者于笔墨织就的山水韵中,可读懂画家对山河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更能体悟到传统山水画在当代语境下的独特魅力——寸纸之间,尽藏天地之心、人文之美。
马云峰,号“牧马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人。先后从师于中国美协会员许世山。王红莉。1995年毕业于黑龙江省艺术学院,从事美术课教育十几年,清华美院培训中心美术理论与书画创作高级研修班毕业。
现为:
中国书画院高级院士,
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
中国名家书画院会员,
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黑龙江省艺术品收藏研究会常务理事,
哈尔滨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北京市荣华斋书画院特聘画家,
江苏宜兴徐悲鸿纪念馆特聘画家。
作品多次被国家、省市级博物馆、美术馆收藏。《龙马精神》被四川三星堆博物馆收藏,作品《激流》被哈尔滨历史博物馆收藏。
作者简介:
孙成贵,笔耕不辍,退休后专注书法创作与文化公益志愿事业。现任哈尔滨滨江书画院、松滨书画苑院长,系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中国楹联学会等多家书画组织成员,国家一级书法师,中国当代名家艺术研究院签约艺术家,中哈爱心书画艺术联盟副主席。同时为中华志愿者协会、黑龙江省志愿服务联合会等多家志愿及慈善组织成员。其文学、书法作品多见于《都市头条》《百花齐放网》等媒体。
来源 |作者
编审 |黄现
编辑 |长久
出品 |海内外文学联合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