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县的确是个大县大地方,地宽、人多、水大。黄河渭河洛河,三条著名的大水流经县域,因此土地膏腴,物产丰美。单是地里长出的大豆,做出的豆腐就名冠三省秦晋豫了;树上结的枣呢,盛夏成熟,凭了大棚调温,直到岁尾仍可持续采摘鲜枣,畅销秦岭南北。
我早在旧文里说过,豆腐应列入中国第五大发明,因为四大发明就算不是中国人,也迟早会被外国人发明的。但是中国人若不发明豆腐,那么全人类,可能至今无此口福呢。
大荔豆腐白嫩温软,观之如上等宣纸。五寸厚的豆腐,搭手轻压,马上矮去二寸,大有逢硬退让之德也,手一松,又同步反弹原形。入口速化,落腹片刻,但觉一团和气萦回身心。若请张飞吃几口大荔豆腐,估计他不想再打仗了,而要改行学刺绣。
眼见大荔女子轻手轻脚端一大盆上来,细声文气边挪步边说:汤菜来咧!落定圆桌中央,一看,满盆豆腐没见汤呀?原来,豆腐全漂浮在汤面,如游泳天才不动不沉,只把香气推送给环坐食客。如此 “轻浮”,概因豆浆乃大荔天然矿泉水磨出的,特殊的配方与制作工艺却秘不示人。
至于大荔冬枣,更是独绝,似乎抛光机刨过的,标准得一如滚珠圆圆,一望而精灵可人。二指捏一颗,大小正合适,一口气咥了八颗。我平时几乎不吃水果,原来是没碰见合口的果子。冬枣那味道,大概可细分出二十三种味道,却只能说出四个字:脆甜津润。世间最难描写的一是味道,一是爱情,只能亲口品尝亲身体验。尝过了体验过了,依然无法语言炫耀别人。想想其他地方产的枣子,单是一个椭圆形外观,如同微缩版冬瓜,看上去便是个呆蠢相,食欲也就难以跟进。
很多年前就听到一句东府谚语:“刁蒲城,野渭南,不讲理的大荔县。”谚语的特性是将某种瑕疵无限放大,以达耸人听闻之效果,目的是要广而远之传播,以满足人们的嘲讽欲。此回采风结识了不少大荔朋友,他们貌相周正,热情诚恳,谈吐得体——便对“不讲理的大荔县”这句表面恶意实为调侃的话,有了别样理解。
理者,法也,对簿公堂也,无奈也。大荔人以感情为最高礼数,尽量从人性人情的角度处理人际关系,化解彼此纠纷,不劳驾法官。想想也真是个好,人际关系闹到非得讲理不可的地步,还有什么诗意!
2025,10,15,雨后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