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 心亭山(江西)
如果只会沐浴光鲜亮丽的阳光
而不敢揭开阴暗龌龊的面纱
能称得上合格的“诗人”吗?
如果只听得到花开的声音
而听不到贫穷苦难的呻吟
还算得上具有“诗心”吗?
一个忧国忧民有良知的诗人
可以原谅无助无奈无能为力
绝不宽恕无心无肺无动于衷
我仅仅是个跟在诗人后面的歌者
也曾经痛过,为武汉的封城
也曾经哭过,为河南的大水
面对痛苦,我瘦弱的笔会颤抖
面对罪恶,我苍白的纸有血迹
敲打着难眠的深夜我常常泪流满面
我曾想打开每一扇关闭的门窗
也曾想擦干每一滴悲伤的泪水
祖国啊!您每一场灾难都让我死过一回!
我还要马不停蹄地奋笔疾书
用文字去消毒,哪怕毒气攻心
用诗歌去挡水,哪怕水漫头顶
可惜我的文字太软弱无力
可怜我的声音太单薄细微
我的诗歌无法抵达缪斯的神圣
而你们这些自以为是的诗人呀
是否能与当代社会同呼吸?
是否能与祖国和人民共命运?
2023.12.01.
亿名读诗:
这是亭山先生2023的诗,从这首诗里人们会读到良知与担当以及痛苦与灾难。同时,在这首诗里也会感知到亭山先生对诗歌的理解以及亭山先生宏大而悲悯的心怀。
诗不应该是锦上添花的颂谀,而应该是雪中送炭的良言;诗不应该是载歌载舞的艺伎,而应该是向苦难打开怀抱的胸襟。这首诗泣心沥血,把社会的前途与个人的风骨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士有暖饭,常思冻馁;士有光烛,举之而行。若有哀号,谁人无耳?若有佳药,愿逢其病。从古至今,大德之人以其身而验万苦之身,以其心而察百磨之心,所以一个良善而勇敢的人一直承担着精神之栋的作用,假设社会上没有了这样的人,就成为了混沌之稀粥,在欲望中如泥流迂迂而行。
作为一个诗人,诗歌要写什么,要担当什么,读了亭山先生的这首诗应该会深有启悟。诗歌难道没有责任吗?诗歌难道不需要良心吗?亭山先生此诗是最好的回答。
但愿亭山先生的呼喊,在四野的远方都能听到群峰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