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迹河北》
走马燕赵,顺平伊祁山,尧帝出生地(4)
早就想去伊祁山,因为那里是尧帝的故乡。
伊祁山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辖的顺平县。顺平古代称完县。完县不如顺平好听,且寓意平安顺利,风调雨顺。
数百公里专程去顺平,就是想去伊祁山敬拜伟大尧帝的圣诞地。人活不过第4代信息几乎荡然无存。平凡的人进入天国后,弥留人间的信息大概已是魂飞魄散。可伟人不一般,特别是万世享祭的圣人,是死而不亡的。尧帝相隔4千多年,代代在世的人不断怀念,祭拜,仰望,加持起来的信息场经久不衰,文化力量愈发强大。
保定市西北向几十公里就是伊祁山,实际是中太行山脉的边缘小山。
此行从太原南站出发,坐动车到了定州,然后坐公交车到附近的曲阳县落脚。住下来第二天坐保定市的671公交车到的顺平。顺平的前一站是唐县。唐县与顺平县都得去,两地都说是帝尧故里。唐县更是硬绑绑的理由在,什么叫唐,唐就是尧的别称,就是尧帝最早当领袖的部落。但尧帝出生在顺平县伊祁山也没人否定。实际上都有充分的背书,古代两地本来是一个县,时分时合,只是因为县际划分多了层行政壁垒。都说是尧的故里无可厚非,圣人光辉均沾。
坐车到了顺平县城,听导航指引在县城南环路上下来,打了个网约车便直奔城北的伊祁山。大约不到十公里便到了太行山的脚下。导航目标显示已到达。这是叫常各庄的大村子。人口看来不少,房舍院墙整洁。许多家庭都有轿车停在门边。村里人日子过的不错,自有尧帝的照应了。道路两边的商铺,一条弯弯曲曲的村道纵贯南北。网约车师傅绕来绕去找不到方向。问了几位村民,说拐弯处有块巨石写着伊祁山。
好容易找到路口的一块石头,仔细看才见是一块高1米多些普通杂石,泥尘覆盖,上有伊祁山的字样。紧靠一座小简易矮房子,墙上歪歪扭扭有图文。是伊祁山的简介了。
看了这一场景。心里顿时拔凉拔凉的不舒服。顺平人喊的震天响的尧帝故里,沿途没看到一块引导路牌。好容易找到的参照地标,竟是如此的浮皮潦草。
沿着村道走了几百米,终于看到了山边的一座门楼,上写伊祁山。景区的门口不整洁,堆放着许多食品垃圾。停车坪上空空如也。没有游客,我算是包场了。
伊祁山不高,进了山门,门口有几组尧帝故事的雕塑小品。有"禅让""围棋教子""尧历"等,是陶唐氏帝尧文化的核心部分。
禅让,是帝尧做部落方国领袖多年,年事已高,为了找到贤人接班,他主动到全国各地寻访能够担当国家治理的大贤人。留传的故事很丰富。他先是找到太行山隐居的大智慧许由,想让许出山继任王位。但许由坚持出世了拒绝名利。还生发出"许由洗耳"的成语故事。后又打听到吕梁山有一位叫蒲子的高人,德才兼备,于是就到今天山西蒲县一带寻访。恰好在山上遇到打柴的蒲子。便说明来意,恳求蒲子接任他的方国领袖。蒲子有自知之明。他感动之余,便给帝尧介绍了黄河岸边中条山下的蒲坂之地,有位英明的部落酋长,他叫舜。蒲子说舜的人品与才华比自己要强许多倍。
帝尧便循着蒲子的指引,到黄河边的今山西永济市境内,找到了舜。舜也是部落联盟的领袖。果然象蒲子说的气度不凡。于是与舜说好,他主动退出帝位,推举舜接了他的王位。这就是史上有名的"禅让",帝尧高风亮节,主动舍弃权力让贤,感动了千秋万代。
"围棋教子",是说的帝尧和大儿子丹朱的故事。尧帝当然知道培养教育后代的重要性。他尤其对长子丹朱满怀希望。幼时就教习儿子学习围棋,开阔视野,拓展格局。丹朱长大后,封地在今山西晋东南上党一带。结果丹朱不思进取,好逸恶劳,把治理的一方天地搞的乌烟瘴气。尧帝对儿子丹朱很是失望。他天下为公,于是决意不把王位嫡传亲子,遍地访贤。找到舜后便主动禅让。
丹朱作为帝尧的儿子,父亲的光辉掩盖了他做人的瑕疵。丹朱虽理世无能,但自幼对棋奕很感兴趣。后人尊他为围棋界的“棋圣"。为了纪念丹朱,他昔日的封地,今晋东南上党设置了长子县,就算是丹朱的享祭了。
有人可能会出现画外音,中国的围棋祖宗在山西陵川县棋子山,围棋之圣是商朝做过重臣,后跑到东北做了朝鲜王的箕子。这是3千年前的事。丹朱比箕子早1千多年。可考的史料有限。只能说明中华文化太古老了。有两个棋圣也不为过。因丹朱生在伊祁山,后人还尊他为祁姓、刘氏族姓的"远古二世祖"。
帝尧对中华文明的一大贡献是创设了历法,让农耕农时有规律可循。他派了4位得力的官员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分别到东西南北4个方向观测日月星辰的起落,找出了四季变化的轨迹。不断探索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等农历,并制定了"尧历"。这是中国最早有记载的历法。
学者认为,21世纪山西省襄汾县发现的"陶寺遗址",判断是帝尧建立的方国都城。规模宏大,规制清晰。特别是遗址上出土的一排日光柱,就是尧帝创设历法的观测点。
伊祁山,只是传说是尧王的出生地。上还有"太子庵"遗址。为什么是传说,因为我们华夏文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仅3千多年。人们只是倾向于伊祁山是尧帝的出生地。尧帝故里与出生地主要有几处在争议。一是山西临汾说,据传尧都区尧庙都伊村,认为是尧王的出生地。二是四川眉山丹棱说,也是说的有板有眼,还有古代文献和文人的记载佐证。三还有江苏淮安的金湖,也认为是尧帝故里。现在还搞了尧帝故里文化旅游区。此外还有山东定陶说,北京定陶乡说等。
没有确切的历史文字记载,许多故事都是凭口水传下来的。当然捕风捉影是常见的,加上文学故事生发,与史实真相出入很大。就是我们现在公认的两部史学名著,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宋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记载的许多历史故事也是舌头资料,不过提供了研究挖掘的线索。有句话,历史没有真相,只有视角和立场。
包括经过学者们严谨推敲的《辞源》,观点也值得商榷。"帝尧,初封于陶,(山东定陶),后徙封于唐,今山西临汾一带。"这样解读尧帝,为什么总说是陶唐氏。也是含糊其词,朦胧不清。
伊祁山之所以一般认定为帝尧的出生地,因为有大面积的传说印证。《史记索引》《诗经》等史籍及文学描写都曾涉及到。除顺平县的伊祁山,还有紧邻的唐县庆都山。庆都是尧王的生母,相传怀孕14个月才生下尧。唐县是尧王的最早封地。此外还有唐县近邻的望都县,早年曾是庆都县,是尧王母亲的娘家。这几个县的尧文化痕迹,遍地可以俯拾。东尧村,西尧村,尧故城等。这些广泛的大面积的文化痕迹,不会是空穴来风。
伊祁山尧文化,应该只是帝尧历史过程的一部分。出生长大的故乡。伊祁山紧靠冀中平原,平原很少有古老文明的存在,黄土丘陵地,近平原的山地往往是古人类适合的生存环境。帝尧生于此,有地理前提。帝尧的父亲是部落领袖,部落的中心聚集地在今唐县一带。所以他有先天的优越。长大到13岁,便受封于陶地。陶地具体点儿在哪里,有的说在山东定陶县今陶丘一带,有的说在北京房山一带。帝尧长到15岁时,他的封地扩大了。除了陶地之外,又受封了唐地。所以后人又称尧王为"陶唐氏"。
陶唐氏,为何备受人们尊崇,是尧王少年时代便表现出惊人的治理天赋。他把陶地和唐地部落经管的非常出色,深受部落民众的喜欢和拥戴。成人之后他执掌了更大的权力,成为部落联盟的大领袖。
帝尧推进了华夏文明的进程,先民从渔猎新石器时代走进部落方国,兴稼穑,促农耕,创历法。在治国理政方面,留下了禅让,"华表"等文明财富。
后来他率领部族大迁徙,从太行山东的冀中平原过河北井陉,到了太行山右的山西太原初建北都。汾河谷地太原水患不断,帝尧又南迁山西临汾,建了规模宏大的方国都城。
不管后来发生了什么,伊祁山是帝尧之根脉。播撒的文明千秋放光。
顺平县还没有精心开发伊祁山。对外挂牌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据介绍,每年正月十六,七月初七,这里进行隆重的祭祖活动,商贾百姓,文人墨客,都来这里观伊祁山景,感受尧文化。
顺平县除了伊祁山的尧帝出生地,还建有花木兰庙。传说古代花木兰曾率军在黑山一带阻击外敌。实际上花木兰是文学塑造出来的巾帼女英。原型人物在河南虞城县。时间是1500年前的北魏时期。当时北方的柔然入侵中原。花木兰替父从军,以男子身份加入了军队,以智慧隐瞒了女儿身。后英勇杀敌,擢升为将军,留下了千古佳话。顺平县有她的美丽传说。
顺平县历史文化悠久,应该是尧帝建都的第一皇城,也是华夏有史以来最为古老的帝都了。除皇城外,还有创制历法的4位官员(羲仲,羲叔,和仲,和叔)的府邸遗址,人称"夏叔府邸"。
跑了一趟顺平县,瞻仰了帝尧福地伊祁山,圆了多年的愿心。其实顺平县还有不少名胜古迹,游人感兴趣的有国保级文物王氏庄园,伍侯古塔,战国长城遗址。还有自然风光优美的龙潭湖景区等处。聚焦了帝尧文化的伊祁山,就把这些好去处省略了。江山如此多娇,该去的好地方实在太多。伊祁山虽然远不如名山大川雄奇伟岸,有道是山高人为峰。有尧帝精魂的这座大山,足够是震撼心灵的一次旅行了。
以上内容为用户自行编辑发布,如遇到版权等法律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官方客服,平台客服会第一时间配合处理,客服电话:18749415159(微信)、QQ:757700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