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石头去省城寄宿读书后,老屋忽然空阔起来。秀荷把儿子的房间收拾得纤尘不染,蓝布书包还挂在床头,像是明天就会回来取。守仁开始学着打理菜园——这原是秀荷的领地,如今他弓着腰给番茄搭架,动作笨拙却认真。
白露过后的某个清晨,守仁在翻整篱笆边的泥土时,铁锹撞到了硬物。是个锈蚀的铁皮盒子,边角已经溃烂,露出里面发黑的纸页。他小心撬开,认出是当年埋下的那个盒子。野菊花早已化作褐粉,月牙石蒙着白霜般的氧化物,唯有那张写着"保重"的纸条,墨迹虽淡,笔画依然清晰。
他蹲在菜畦间,就着晨光看了很久。直到秀荷在灶间喊吃早饭,才把碎石残屑倒回土里,单将纸条对折塞进衣袋。起身时听见骨骼咯吱作响,这才惊觉蹲得太久。
第四十四章
寒露时节,渡口装了新的照明灯。镁光灯柱雪亮,夜航的货船在百米外就能望见。守仁夜间巡视时,总要把旧马灯也提上——灯罩熏得昏黄,是爹那辈传下来的老物件。
这晚暴雨骤至,河面漆黑如墨。新装的照明灯电路故障,瞬间熄灭。正有运建材的船队要通过,汽笛声在风雨里显得焦灼。守仁举起马灯,站到引航墩最前端。
那点昏黄的光在暴雨中摇曳,却始终未灭。船队缓缓通过时,船长拉响汽笛致意,悠长的声浪撞碎在雨幕里。守仁举灯的手臂早已麻木,雨水顺着蓑衣往领口里灌。
翌日清晨,他在系缆桩旁捡到个铝制酒壶。想必是昨夜哪艘船的船员不慎落下的,壶身刻着艘扬帆的三桅船,下面有行小字:"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守仁摩挲着那些凹凸的刻痕,想起很多年前某个少年说起大海时发亮的眼睛。他把酒壶挂在桃树枝上,风过时,空壶与枝干碰撞,发出寂寞的清响。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刘寨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认证作家。曾就读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并参加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同时有二十多篇诗词获专家评审金奖。其创作的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春笋杯”文学奖。
目前,已发表作品一万余篇,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等诗词,以及《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等近二百部长篇小说,多刊于都市头条及全国各大报刊平台。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