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惊蛰前的雨下得绵密,河面浮着层浅雾。守仁巡完堤往回走,看见个身影撑着黑伞站在老桃树下。走近了才认出是鬓角斑白的远航——穿着熨帖的灰色夹克,脚边放着皮质旅行袋。
两人隔着雨幕对望,像隔着四十年的光阴。最后是远航先开口,声音带着学者特有的温润:"我回来参加水利研讨会。"
守仁点头,引他往院里走。青石阶被雨水洗得发亮,秀荷正在檐下拣豆,抬头时竹筛晃了晃。远航微微颔首:"弟妹。"
三个年过半百的人围坐在灶房方桌前。远航从旅行袋取出纸包:"杭州的莼菜,炖汤鲜。"油纸掀开,水汽裹着湖光山色漫出来。
"见过海了?"守仁拨弄着灶膛里的柴灰。
"见过。"远航眼镜片蒙着白雾,"太平洋的水,比黄河蓝。"
秀荷舀起滚水沏茶,茶叶在粗陶碗里舒展成春山的形状。远航忽然从钱夹层抽出张泛黄的照片——两个赤膊少年蹲在河滩上,中间是用泥沙堆成的歪扭城堡。
"那年发大水前拍的。"他指尖轻抚照片边缘,"后来总梦见城堡被冲垮。"
守仁添了根柴火:"冲垮了,才能长出新的。"
雨声渐稀时,远航起身告辞。守仁送他到渡口,机动船正在晨雾里发动。临上船前,远航从袋底摸出个海螺放在系缆桩上:"给石头的孩子当玩意儿。"
第四十八章
谷雨那日,守仁在整理渡口仓库时,把海螺与那个刻着帆船的酒壶并排挂在桃枝上。转身看见秀荷提着竹篮走来,篮里装着他年轻时那件绣月牙的靛蓝夹袄。
"该晒晒了。"她抖开衣裳,阳光穿过细密的针脚,那些深蓝色的线迹像浸过河水,在布料上留下永恒的水痕。
河风掠过,桃枝上的信物们轻轻碰撞。海螺唱着远洋的低语,酒壶回荡着江湖的澎湃,而褪色的月牙绣纹里,还藏着少年指尖的温度。
守仁望向河面。新下水的双体客轮正拉响汽笛,声浪惊起成群白鹭;老船工们的号子声犹在耳畔,与集装箱货轮的轮机声叠成交响;当年驴车碾过的土路,如今已有测量队的红旗在飘动。
他弯腰捧起河水,看浑黄的水珠从指缝间漏下。这水携着昆仑山的雪、黄土高原的沙、先人的血泪与今人的梦想,终将奔流入海。而渡口永远在这里,如同掌心这道被缆绳磨出的茧,记录着所有出发与归来的形状。
秀荷将晒好的夹袄披在他肩上。
春风拂过,桃瓣纷扬如雪。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刘寨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认证作家。曾就读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并参加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同时有二十多篇诗词获专家评审金奖。其创作的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春笋杯”文学奖。
目前,已发表作品一万余篇,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等诗词,以及《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等近二百部长篇小说,多刊于都市头条及全国各大报刊平台。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