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华本草智慧,筑起基孔肯雅热防线
★文/李广昌
近日,基孔肯雅热的防控形势再度引发关注。随着双节假期结束,广东及其他省市务工人员陆续返程,我县防疫工作压力骤增。为阻断疫情传播,有关部门已对人员密集的牡丹亭公园花带等区域实施药物喷洒灭蚊,虽给市民休闲带来暂时不便,却是阻断病毒传播的必要之举。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经蚊媒传播的病毒性疾病。潜伏期通常为3-7天,最长可达12天。其主要临床特征为突发高热与剧烈关节疼痛,具体表现为:
1. 高热:体温可骤然升至39°C以上,持续数日至一周。
2. 关节剧痛:多关节受累,以手腕、脚踝、膝盖等部位尤为明显。
3. 皮疹表现:发热后2-5天出现斑丘疹,多见于躯干与四肢。
4. 全身症状:伴随肌肉酸痛、头痛、乏力等全身不适。
5. 其他特征:可能出现结膜充血、恶心呕吐等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该病与登革热症状相似,但关节疼痛程度更重、病程更长。由于其传播完全依赖蚊媒,因此阻断蚊虫叮咬成为防控关键。
当前广泛使用的化学驱蚊剂虽效果显著,但可能引起人体不适。其实,中华本草宝库中蕴藏着丰富的天然驱蚊智慧。从古代防疫典籍到上世纪中叶的实践应用,徐长卿、藿香、薄荷等芳香药材始终在防病抗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精选数种效验确凿的驱蚊本草,以飨读者:
1. 薄荷
清凉沁脾的薄荷醇能有效干扰蚊虫嗅觉。可取鲜叶揉搓涂抹(过敏体质慎用),或盆栽置于门窗位置,形成天然屏障。
2. 藿香
独特的药草香气令蚊虫避而远之。常与佩兰配伍使用,共奏化湿驱蚊之效。
3. 徐长卿
被誉为“驱蚊王牌”,其根茎含有的丹皮酚具持久驱蚊效果。研末制囊,乃古代避疫要药。
4. 佩兰
《诗经》有云“士与女,方秉兰兮”,古人夏季佩兰既为风雅,亦为驱疫。其芳香挥发油能有效驱避蚊虫。
5. 薰衣草
兼具安神与驱蚊双重功效。可悬挂干花于窗前,或稀释精油喷洒帘幔,公园栽种更能形成生态防蚊带。
6. 丁香
辛辣浓郁的丁香油酚驱蚊力极强。可制成“丁香橙”放置室内,或与肉桂共煮取液喷洒。
7. 花椒
除调味外,其辛麻气味亦是驱蚊利器。可煮水喷洒或直接摆放干燥花椒。
8. 紫苏
适合庭院种植的驱蚊植物。鲜叶随取随用,夏日户外活动时放置数盆,防蚊效果显著。
9. 罗勒
药食同源的优选,房前屋后种植既可驱蚊又能入馔。
10. 艾草
传统驱蚊圣品。燃烧艾条(注意防火安全)或悬挂干艾,驱蚊除秽一举两得。
11. 荆芥
现代研究证实其荆芥内酯的驱蚊效果优于人工驱蚊剂DEET,堪称自然界的驱蚊奇迹。
12. 樟树
樟脑成分驱蚊效果卓著。可用樟木屑制囊,或燃樟粉条(注意通风)驱蚊。
13. 其他如香茅、沉香等芳香药材均可酌情使用。更可将上述药材配伍打成粗粉,制成随身香囊,既承古人之智,又应今时之需。
这些凝聚先人智慧的本草良方,与现代防控措施相辅相成,共同构筑起立体防蚊体系。让我们重拾本草智慧,在芳草清香中筑起坚实的健康防线,让千年药香在现代防疫中焕发新的生机。建议市民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合理选用,将传统智慧与现代科学完美融合,共护美好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