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花蕊(连载26)
(第三章 文学名著与人物形象)④
(八)《水浒传》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作,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
通过描写梁山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反映了当时两个阶级的不同生活状况。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官逼民反”的客观真理,愤怒地揭露了朝政的腐败和官吏豪绅的罪恶,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表现了农民阶级强烈要求摆脱剥削与压迫的斗争愿望,并在客观上真实地描叙了封建社会中农民革命必然遭致失败的历史悲剧。表达了作者对英雄失败的惋惜和同情。
艺术成就:
①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真切动人,既有个性,又有共性。紧扣人物阶级出身、社会地位、个人经历展示人物性格。
②结构上以官逼民反、替天行道为主线,总体非常完整,但各个故事之间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③以当时人民的口语为基础,创造了通俗、丰富的文学语言,以传神见长,生动、简洁、明快。
小说对封建社会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曾发生过深刻影响。但所宣扬的“忠义”观念,特别是后半部的受招安、打方腊,宣扬投降主义的错误路线,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作品的积极、战斗意义。
人物形象逼真,性格鲜明,被理想化,具有传奇色彩:
林冲:始而逆来顺受,一再退让,终至火烧草料场,怒而杀仇,雪夜上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
鲁智深:见义勇为,粗犷豪爽,拳打镇关西的壮举。酷爱自由,舍己为人,斗争坚决。
李逵:一往无前,矢志革命,要“杀去东京”“夺鸟位”。立场坚定,爱憎分明,嫉恶如仇。
武松:正直刚烈,英勇无畏的打虎英雄。是力和勇的典型。
(待续)
2025.10.17.于樵仙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