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头题字 耿明
文化为桥 微光成炬
——北方都市文化志愿服务团队大安研学侧记
十月的凉风裹着湿意扑面而来,将深秋浸得愈发真切。10月14日清晨,天是沉沉的阴,淅淅沥沥的小雨打在车窗上,碎一片水痕。松原市北方都市文化志愿服务团队、松原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松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吉林省名人研究会松原委员会、吉林省残疾人作协、松原市残疾人作协、松原市肢残人协会、松原市美丽工坊、松原女摄影家协会、松原之声朗诵艺术团、松原市芳华艺术团、夫余国艺术团、松原市灯塔青少年志愿者协会、莲花寺爱心公益群、心苑诗社、北方文学芳草地等多家团队近50人,未被冷意冲淡半分热情,伴着雨丝驱车上路,向着大安的方向出发——一场关于励志学习、文化交流与风光游览的公益研学,就此在微凉的雨雾中拉开序幕。
创艺大院里的“匠心与坚守”
上午近9点,团队抵达“大安市残疾人创艺大院”,一阵清脆的鞭炮声立刻在院门口响起,像一串跳跃的音符。这是大院负责人司马宪光老师最热烈的欢迎,瞬间驱散了旅途的寒气。
院子里很快热闹起来。吉林油田扶余采油厂原党委书记翟述本老师,虽已年逾七旬,却精神矍铄。他带领夫余国艺术团的6名团员,在欢快的乐曲中跳起藏族舞蹈,舞步收放自如、动作刚劲有力,仿佛岁月的痕迹都被蓬勃的活力冲淡。围观的队员们忍不住拍手叫好,掌声与音乐交融,将现场氛围烘托得愈发火热。合影时,大家簇拥着司马宪光老师,笑容映在镜头里,也深深刻进彼此的记忆。
吉林省残疾人作协副主席、松原市肢残人协会秘书长张晓彦,松原市残疾人作协主席吴锐,美丽工坊员工翟文杰,松原市肢残人协会会员李洪喜,纷纷激动地上前与司马老师握手问候。
走进创艺大院的工作室,暖意瞬间裹住所有人。司马宪光老师和徒弟的手工制品摆满架子,景泰蓝手工艺独树一帜,镂空葫芦饱满圆润。一位徒弟专程从大安市区赶来,现场表演技艺,很快将半成品幻化成精致艺术品,让每个人都惊叹于匠心的力量。不少队员还现场学艺,在手把手的指导下体验创作乐趣。
司马宪光老师坐在大家中间,缓缓讲起自己的创作历程。他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有力,从选材构思到手工制作,从销路拓展到见证徒弟成长的欣慰,再到对创艺大院未来的憧憬,每一个细节里都彰显着身残志坚的毅力。队员们静静聆听,有人悄悄红了眼眶。
随后,团队队长张晓彦、主编部部长吴玉梅站出来,清晰说明活动目的与后续安排——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参观,更是文化与公益的深度牵手。紧接着的研讨会,更像是一场“心灵共鸣”:有人感慨“看到司马老师在艰难里熬出的坚持,才懂什么是‘把热爱做到极致’”;有人当场定下自己的创作计划;还有人即兴朗诵励志诗句;几名朗诵者还诵读了因事未到的知名评论家富有先生的诗歌;几位书法家挥毫写下“大安巧匠融蓝凝叶脉”“华夏贤才载誉伴茅香”“艺润非遗”……大家手举书法作品合影,齐声喊出响亮的口号,每个人的心里都燃起一把滚烫的火焰。
机车博览园里的“工业与非遗”
午后,团队转场至中国·大安机车博览园。天公作美,当天几次都是上车下雨、下车便停。志愿服务团队受到博览园总经理的热情欢迎,总经理还向大家简要介绍了园区情况。翟述本带领的舞蹈团队再次登场,他们在博览园大门前跳起舞蹈,柔美的舞步与粗犷的机车相映成趣,工业文化的硬朗与艺术的柔美交织,让这场研学的文化内涵愈发厚重。
远远望去,一列列蒸汽机车静静矗立在园区里,黝黑的车身泛着岁月的冷光,却更显工业时代的坚实与辉煌。这里在2021年6月创下“最大规模的蒸汽机车头展示”吉尼斯世界纪录,“三场两馆一线一平台”的规划清晰明了——火车头广场的机车昂首挺胸,蒸汽机车广场的老物件满是故事,人们在体验馆能亲身感受开火车的乐趣……大家仿佛能听见旧时列车轰鸣的回响,触摸到工业历史的脉搏。
松原女摄影家协会张桂芝主席带着会员们热情参与此次活动,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她们带来的“宝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郭尔罗斯剪纸传承人李艳玲设计的剪纸服装。白色底布上,红色剪纸图案精致典雅,两位队员穿上服装站在机车前,冷硬的钢铁与鲜活的非遗在此刻此地碰撞出奇妙的火花。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将这独特的画面永久定格。
队员们跟随着博览园讲解员,一步步走近这些“钢铁猛兽”,倾听每一台机车背后的历史,触摸冰冷的车身,指尖能感受到雨丝残留的湿意,仿佛穿越时光,去真切感受当年轰鸣引擎的温度。
归途上的“收获与回响”
踏上返程的途中,雨又零星下了起来。车厢里没有了来时的喧闹,却多了几分回味与思索:有人翻看手机里的照片,小声讨论着司马老师的手工作品;有人分享在博览园的见闻,感慨工业历史的独特魅力;更多人说起被司马宪光老师激励的瞬间,“以后遇到难事儿,就想想今天这雨天里的坚持”。
这场大安之行,早已超越了“研学”本身。北方都市文化志愿服务团队用脚步丈量文化的温度,用交流传递励志的力量,连微凉的雨都成了这段旅程的独特注脚。后续,《北方都市文化》《百度》《松嫩流域文化》等网刊还将刊发此次活动的报道与作品,让司马宪光老师的故事、让“自强不息、文化向善”的精神,像一束光,照亮更多人的路。
车窗外的雨丝向后倒退,而这场关于文化与热爱、坚守与传承的旅程,才刚刚开始新的篇章。
文字:张晓彦
摄影:张桂芝、雷恩来、山东大汉、徐淑芳、曲凤维、张洪奎、李艳玲、参加活动人员
视频:张桂芝、黑衣剑客
文学顾问:吉振宇、金巍
采风顾问:沈凤祥、王国发
国学顾问:沈洪友、侯玉田
艺术顾问:张桂芝、赵昕、王桂芬、耿明
评论顾问:姚宗希、傅宝魁、王凤岐
总顾问:李明军
总编辑:张晓彦
执行总编:沈树立、周昌龙
主编:吴玉梅、吴垚、王国琦、王迪
副主编:徐丽、杨晓梅、柴丽岩 、贾春晖
主办单位:
松嫩流域文学社
北方都市文化编辑部
协办单位:
松原市残疾人联合会
吉林名人名企研修院
松原市文艺志愿者协会
松原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
松原市宁江区作家协会
松原市女摄影家协会
松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吉林油田文联、体协
金秋俱乐部
吉林油田松原采气厂
吉林油田消防支队
吉林油田供电公司
松原之声朗诵艺术团
《朗读者》读书会
东镇广播剧社
吉林龙华传记文化工作室
松原文昌社传统文化志愿者
查干湖散曲社
投稿邮箱:Limj967@163.com
本期编辑 张晓彦
本期编审 李明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