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温柔为盾,护一场幻梦深情——樊志刚《残梦》《怜悯》组诗评
残梦
文/樊志刚(辽宁)
我步履轻轻
怕扰乱你的残梦
明知是场虚幻
也不忍把你惊醒
残酷的现实
是这般的无情
我没有理由
打破你的梦境
我知道你无法
接受这是个幻影
万般的无奈
何以说清
怜悯
文/樊志刚(辽宁)
挽一缕憧憬
融入你的梦境
幻化成蝶
与你同行
越过溪谷
流连在花径
温慰你的寂寞
与孤独的心
或许是前世
我欠你的缘份
否则何以对你
如此怜悯
这两首小诗以“梦境”为纽带,串联起“不忍惊扰”的疼惜与“化蝶相伴”的深情,如同一帧慢镜头里的心灵独白,在极简的笔触中藏着沉甸甸的温柔与宿命感。
两首诗的妙处,在于**“情感逻辑的递进与呼应”**。《残梦》是“克制的守护”——“步履轻轻”“不忍惊醒”的动作,对应“明知虚幻”却“无法打破”的矛盾,将面对他人脆弱时的小心翼翼写到极致。“残酷的现实”“万般的无奈”没有具体指向,却让这份守护更具共情力:谁不曾为了护住某个人的“梦”,甘愿在现实面前暂作退让?
而《残梦》里的“无奈”,在《怜悯》中化作了“主动的奔赴”。从“怕扰乱”到“挽一缕憧憬融入”,从旁观的守护到化蝶“与你同行”,情感从克制的“不忍”升级为主动的“温慰”。“越过溪谷”“流连花径”的具象场景,为抽象的“怜悯”赋予了温度,不再是单薄的同情,而是陪着对方在虚幻里寻得片刻慰藉的深情。
最动人的,是诗人对“情感本质”的细腻捕捉。《残梦》写透了“明知是假,仍愿守护”的人性柔软;《怜悯》则以“前世欠你的缘份”为这份深情寻得注脚,让“怜悯”超越了简单的共情,多了层宿命般的牵绊。两首诗没有华丽辞藻,却用“轻轻的步履”“化蝶的幻梦”,把人与人之间那份“怕你疼、愿你安”的温柔,写得克制又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