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学道街小学滨江校区
作者:唐小虎
秋阳将树影揉作满地碎金,倾洒在学道街小学滨江校区的蜜糖色门楣上。高显俊会长的声音乘着秋风漫过来:“今天,我们要走进的,是一所藏在秋光里的'生长乐园'”话音未落,肖邡举起无人机遥控器,嗡嗡蜂鸣中,镜头缓缓升起——青神县摄影家协会、青神县作家协会、青神县影视艺术家协会的老师们肩并肩站成三排,笑容被秋阳镀上金边,背景是蓝得透明的天空,和青神县学道街小学滨江校区熠熠生辉的银字招牌。
青神县学道街小学滨江校区位于青竹街道盐关社区,总投资约1.3亿元,占地45亩,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按24个班规模设计,可提供1080个小学学位、满足738名学生寄宿需求,2022年立项,2025年9月投入使用。校园环境整洁雅致、秩序井然,配备智慧黑板、多媒体设备等现代化教学工具,以及实验室、图书室等功能室;教室内均安装了智慧黑板,还精心布置了班级文化墙。学校以“三美”(心美、知美、行美)为核心理念,着力加强学生行为道德教育。
踏入校门,背景墙上——“勤奋刻苦地学,生动活泼地玩”十二个橘黄色大字格外醒目。执行校长何欣岭笑着解释:“这是要让孩子们在墨香里扎根,在笑声里拔节。”校区一角的春芽楼前,草坪中央矗立着学校的精神坐标:“向着美好生长”六个红字在阳光下灼灼其华。每个字都如饱满的种子,带着晨露的湿润,深深扎根在孩子们的心田。走廊里,彩色卡纸剪裁的学生作品随风轻摆,稚嫩笔触下的太空飞船与海底世界,藏着对未来的斑斓憧憬。教室里书声琅琅,阳光斜斜掠过课桌上的笔袋,在少年们专注的侧脸上投下细密的绒毛光斑。操场上,奔跑的身影与翻飞的秋叶共舞,清脆的笑声穿透秋日微凉的空气,在教学楼间轻轻回荡。这里没有千篇一律的成长模板,只有顺应天性的拔节声,在每一堂课的互动里、每一次游戏的欢闹中悄然发生。生长,从不是高悬的标语,而是写在孩子们眼底的日常轨迹。
春芽楼与缤纷楼之间,一棵国槐正巍然矗立。虽刚栽种半载,树干已粗壮如孩童的腰,枝叶舒展如绿云垂落,将天空裁成一块一块的蓝宝石。“这棵树是去年秋分种的。”何校长缓步走来,指尖轻触粗糙的树皮,“当时我们想,学校要像树一样,把根扎进泥土最深处,枝叶却要拼命够着阳光。你瞧,今年新抽的枝条都快触到三楼窗台了。”秋风掠过国槐枝叶,沙沙声里,我仿佛听见细密的年轮转动声——那是土地深沉的呼吸,是岁月温厚的期待,是“祖国栋梁”四个字,在湿润的泥土里慢慢舒展根系。
教学楼的设计藏着巧思。三幢米白色建筑如三片展开的书页,由连廊串起一个端正的“品”字。连廊的米白墙壁上,贴满了孩子们的蜡笔画:有顶着光圈的歪扭太阳,有吐着七彩泡泡的胖头鱼,还有系着红领巾的国槐树——枝桠上挂满星星。“这些都是孩子们上周的'树与梦想'主题创作。”何校长指着一幅画,画里的国槐树枝上挂着彩色书包,“你看,他们把自己的航天梦、画家梦,都挂在树上了。”连廊地面铺着浅灰防滑瓷砖,踩上去像踏在云端。晴天时,阳光从玻璃穹顶漏下来,光斑与影子在地面交织成流动的剪影:有的像蹦跳的兔子,有的像振翅的蝴蝶,还有个扎羊角辫的影子,正追着光斑奔跑,活像株撒欢的小树苗。
学校最后面一幢三楼一底是学生宿舍,可入住738名学生,一室六床、带写字台、卫生间和阳台,干净整洁,现住有60名学生,所见床单洁净,被子叠放整齐。何校长说:“这些都是孩子们自己打理的,我们的辅导老师主要是培养孩子们的习惯。”
“看,那是我们的双操场!”何校长的声音陡然扬起,手指向教学楼东西两侧。顺着指尖望去,两个操场如翡翠绒毯铺展在岷江之畔。东侧是占地28亩的橄榄球场,(青神中学橄榄球队是四川省唯一的地市级英式七人制橄榄球专业队伍,自2018年组建以来屡创佳绩,并在2025年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资格赛中代表四川队获得女子组第三名,成功晋级全国决赛。)西侧则是塑胶跑道环绕的风雨操场,赤红跑道圈着茵茵草坪,几个孩子正沿着跑道冲刺,藏青色校服衣角被风掀起,像一群振翅欲飞的小鸽子。操场北侧的篮球场上传来喝彩,篮框下,五年级男生正跃起投篮,篮球撞击地面的咚咚声,像春雷滚过操场。“这是全市唯一的双操场配置。”何校长眼底闪着骄傲的光,“晴天让孩子们在橄榄球场撒野,雨天就转战室内风雨操场。我们不想让任何天气,挡住孩子们奔跑的脚步。”话音刚落,清脆的下课铃便跳着舞响起来。
不过片刻,教学楼里便涌出潮水般的孩子,像挣脱鸟笼的雏雀。他们身着统一校服:雪白上衣配藏青长裤,领口的红领巾在秋风里跳动如火焰。“一二三四!”体育老师的口令刚落,孩子们便排成整齐的方阵,广播操的音乐随即流淌开来。胳膊如破土的春笋般挺直,膝盖像装了弹簧般起落,连小脸上都绷着股小大人的认真。东侧跳绳区早已沸腾:女生们跳起双摇,跳绳甩得啪啪作响,脚尖轻点地面的哒哒声,像撒落一捧碎珍珠;男生们则围成圈玩“编花篮”,小腿交叉如藤蔓缠绕,蹦跳间的笑声漫过操场,惊飞了枝头的麻雀。
正午的食堂里,焦糖色的饭香裹着白雾般的热气扑面而来。孩子们按班级列队进入,厨师早已将保温桶在餐桌旁摆成整齐的方阵:番茄炒蛋红得透亮,红烧肉泛着琥珀光泽,回锅肉裹着豆瓣酱的油香,清炒豆芽脆生生的,冬瓜汤散发出甜润的清香.....还有冒着热气的珍珠米饭。孩子们捧着餐盘有序打饭,每个盘子都堆得像小山坡。“阿姨,我还要一碗蛋花汤!”扎羊角辫的小女孩踮着脚举高餐盘,脆生生的声音像摇响银铃铛。打汤阿姨笑着舀起一勺,奶白的蛋花在汤里旋开,像朵刚绽放的睡莲。我凑近一看,她餐盘里的红烧肉油光锃亮,嘴角还沾着饭粒——是一年级五班的阳欣言。“饭好吃吗?”我轻声问。她用力点头,眼睛弯成月牙:“好吃!阿姨给我盛了两块红烧肉呢!”参观完低年级用餐区,我们登上二楼,高年级学生正安静用餐。五年级餐桌旁,一个男孩正埋头扒饭,我弯下腰问:“饭菜合口味吗?能吃饱吗?”刘宇轩猛地抬头,耳朵尖泛起红晕:“合口味!不够还能加,我刚添了第二碗饭,阿姨说小伙子长身体,得多吃点。”他筷子上夹着的红烧肉还在滴油,在阳光下亮晶晶的,像块暖融融的小太阳。
走出食堂的时候,秋阳已经当顶。国槐树的影子显得很粗壮,像一双温暖的手,托着孩子们的笑声。何校长站在国槐树下,望着远处的操场,轻声说:“我们做教育的,就像种庄稼。要耐心,要用心,要等它慢慢生长。”风里飘来桂香,混着餐厅的饭香,混着孩子们的笑声,我突然明白,“向着美好生长”不是一句口号——它是国槐树上的新枝,是教学楼里的画,是双操场上的奔跑,是食堂里的加饭,是每个孩子脸上的笑容,是所有老师眼里的期待。
滨江校区的秋天,不见半分萧瑟。桂树缀满米黄碎金,国槐新枝正悄悄抽条,孩子们的运动鞋踏过落叶沙沙作响,连空气里都浮动着拔节生长的微响。我伸手触摸国槐的树干,能感觉到它沉稳的心跳——和孩子们奔跑时的心跳同频,和老师们讲课的语调共振,和整个校园的呼吸融为一体,朝着阳光,朝着云端,慢慢生长。
远处,无人机再次腾空。镜头里的校园浸在金色秋光中,像块温润的翡翠,每个角落都闪着暖光。而我们,正站在这片光芒里,被桂香与笑声包裹,被生长的力量打动,被满溢的希望填满心房。
2025年10月15日于青神
唐小虎,笔名:梦里,酷爱文学。喜爱散文、歌词创作。《三苏文学》常务社长,微信号/wxid_s3otpbxws4pn21,青神县作家协会会员。与音乐走廊合作之歌曲《锦绣青神》、《相知相守风雨同舟》、《南方的雪》等广为传唱。被百度音乐、MVBOX、酷狗等音乐平台收录其中。多篇散文作品在省、市级多家自媒体平台发表;主要作品:《青神之夜》、《峨眉情缘》、《老家的味道》、《天下太平 人皆向往》、《汉阳时光:一捧江水 半轮诗月》、《桂花香溢 岁月沉香》、《“东方明珠”之印象.白果》、《开放包容之浪漫丽江》、《腾冲之约》、《梦幻泸沽湖,摩梭走婚俗》、《洱海的风令人醉》、《邛海结缘》等。
赵文碧,四川省青神县河坝子人,三苏文学社社长、主编,擅长写散文与地方传说,代表作品有《火烧玉蟾寺》、《丞相敬师》等,作品常见于《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江山文学网、都市头条、金榜头条、美篇、百度等。
三苏文学将在每年年底评选当年三苏文学的优秀作者,按投稿量、浏览量、评论数、获精次数、上红榜各占25%,前三名将获得精美荣誉证书及至尊奖杯,并同时在《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都市头条、金榜头条、今日头条、百度等平台广泛颁布彰显荣耀,到时可以做现场颁奖活动。欢迎文学老师们踊跃参加、积极支持、互相转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