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裂痕
正月十五刚过,县里一份措辞严厉的通报直接送到了王主任的办公桌上。
通报指出,清河镇副食品加工厂近期供应的部分豆腐产品,经抽查检测,存在菌落总数超标、蛋白质含量低于标准等问题。更严重的是,县招待所一次小型会议上,用该厂豆腐制作的菜肴出现多名与会者轻微腹泻的情况。通报要求工厂立即停产整顿,查明原因,追究责任。
王主任捏着通报的手指关节发白,额头上渗出细密的冷汗。他苦心经营的政绩工程,在关键时刻轰然倒塌。短暂的恐慌过后,一股邪火猛地窜上心头。
他立刻召集全厂紧急会议。车间里,机器破天荒地沉寂下来,工人们面面相觑,气氛压抑。王主任铁青着脸,将通报内容简单传达,随后,锐利的目光像刀子一样剐向站在人群中的陈远航。
“同志们!发生这样的事情,我很痛心!”王主任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变形,“这充分说明,我们有些技术人员,业务不精,责任心不强!在关键的生产环节上麻痹大意,甚至可能受到某些落后小作坊思想的干扰,忽视了产品质量这条生命线!”
他没有点名,但所有人都知道他在说谁。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陈远航身上,有同情,有疑惑,也有事不关己的冷漠。
陈远航猛地抬起头,脸上血色瞬间褪去。他张了张嘴,想为自己辩解,想说出自己多次提出过的建议和警告。但王主任根本不给他机会。
“从现在起,全厂停产整顿!由陈远航同志牵头,限期内必须查出问题根源,写出深刻检查!否则……”王主任冷哼一声,未尽之语充满了威胁。
会议在令人窒息的沉默中结束。工人们低声议论着散开,经过陈远航身边时,都下意识地避开他的目光。老李拍了拍他的肩膀,叹了口气,什么也没说。
陈远航独自一人站在空旷的车间里,耳边似乎还回响着王主任那诛心的指责。他看着那些沉默的机器,看着地面上残留的豆渣和水渍,一种巨大的屈辱和荒谬感几乎将他淹没。他成了替罪羊,成了掩盖管理失误和盲目追求产量恶果的牺牲品。
第十七章 寒夜
夜幕早早地降临,寒风呼啸着刮过镇子,卷起地上的残雪。工厂停产的消息像长了翅膀,迅速传遍了清河镇。有人幸灾乐祸,有人摇头叹息,更多的人则是把目光投向了那家似乎早已被遗忘的程家豆腐坊。
陈远航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回招待所的。他没有开灯,直接和衣倒在冰冷的床上,睁着眼睛,望着天花板上模糊的黑暗。王主任的指责、工人们异样的目光、还有那份冰冷的通报,在他脑海里反复盘旋。
他想起了自己离家时母亲的叮嘱:“远航,做事要凭良心。”想起了大学老师的话:“技术是工具,关键在于用它的人。”更想起了程家父女那沉默而倔强的身影,以及自己那份无法宣之于口的、对那份传统手艺的欣赏与愧疚。
良心?他还有良心吗?他明明看到了问题,却因为怯懦和所谓的“服从”,最终成了帮凶。
一股强烈的冲动驱使着他猛地坐起身。他必须做点什么,至少,他要去面对。他穿上外套,裹紧围巾,再次走进了寒冷的夜色中。这一次,他没有犹豫,径直走向程家豆腐坊。
作坊里还亮着灯,昏黄的光线从门缝和窗户里透出来,在雪地上投下一小片温暖的区域。他听到里面传来石磨缓慢而沉稳的转动声,还有程守仁偶尔一两声咳嗽。
他站在院门外,抬起手,却仿佛有千钧重,迟迟无法落下。就在这时,院门“吱呀”一声从里面被拉开了。晓梅端着一盆废水正要出来泼掉,猛地看到门外黑影里站着一个人,吓了一跳,待看清是陈远航时,她脸上的表情瞬间冷了下来。
“你来做什么?”她的声音比这冬夜的风还要冷上几分。
“我……”陈远航喉咙发紧,一时语塞。他看着晓梅那双在寒夜里清亮逼人的眼睛,所有准备好的说辞都显得苍白无力。
晓梅没有等他回答,将盆里的水泼在门口的积雪上,热水瞬间融化了冰雪,冒出腾腾白气,也隔开了两人之间的距离。
“你们厂子的事,我们听说了。”晓梅站在门内,语气平淡,却字字如冰碴,“现在,可以放过我们这小作坊了吗?”
这话像一把钝刀,狠狠割在陈远航的心上。他张了张嘴,想解释,想道歉,却发现任何语言在此刻都毫无分量。
程守仁听到动静,也从屋里走出来,手里还拿着推磨的杠子。他看到陈远航,脸色一沉,什么也没说,但那眼神里的厌恶和排斥,比任何咒骂都更让人难堪。
“对不起……”陈远航终于艰难地吐出三个字,声音低哑。
程守仁重重地哼了一声,转身回了屋里。晓梅最后看了他一眼,那目光复杂,有冷漠,有疏离,或许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怜悯?随后,她缓缓关上了院门。
“哐当”一声轻响,并不沉重,却像一道无形的屏障,将陈远航彻底隔绝在了那片温暖的灯光之外。他独自站在冰天雪地里,寒风像刀子一样刮过他的脸颊。他抬头望去,只见程家豆腐坊的烟囱里,正袅袅地冒着一缕青灰色的炊烟,那是在为明天的生计做准备,带着一种不为外界风雨所动的坚韧。
而他,像一个无家可归的孤魂,被抛弃在成功的幻灭和良知的自责交织成的、无比寒冷的深渊里。工厂的危机,将他内心一直试图回避的矛盾,彻底撕裂,暴露在这凛冽的寒夜之中。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刘寨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认证作家。曾就读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并参加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同时有二十多篇诗词获专家评审金奖。其创作的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春笋杯”文学奖。
目前,已发表作品一万余篇,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等诗词,以及《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等近二百部长篇小说,多刊于都市头条及全国各大报刊平台。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