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ank you so much!China is so warm!”10月17日晚,义乌小商品城附近的街头,一句带着浓重异国口音的感谢格外动人——三位正在打包货物的国际友人,围着鑫智未来健康小屋翻译官曾润红,一边点头致意,一边用刚学会的中文重复着感谢,这温情一幕恰被路过市民用手机记录下来。

当晚23时许,结束夜餐的鑫智未来社区健康小屋团队,返回宾馆途中,远远看到路边货车旁围着三人,其中一位高鼻梁的男性友人正单手按压着手背,纸巾上已渗出血迹。“好像是受伤了!”翻译官曾润红立刻停下脚步,上前查看情况。经简单沟通得知,三位友人刚完成一批小商品装箱,搬运纸箱时男士手背被锋利的箱角划破,因手边没有急救用品,只能用纸巾临时按压止血,着急又无措。

曾润红当即转身跑向团队的“雷锋号”公益服务车,从固定在车厢内的急救箱里取出生理盐水、碘伏、无菌纱布和透气创可贴。她蹲在男士身边,先用生理盐水仔细冲洗伤口,轻轻擦掉残留的灰尘和纸屑,再用无菌棉签蘸取碘伏,沿着伤口边缘缓慢消毒,动作轻柔得不时抬头询问“Is it okay?(这样疼吗?)”。消毒完毕后,她熟练地贴上尺寸适配的创可贴,还特意将边缘按实,防止活动时脱落。
“伤口别沾水,这两天尽量别用力,要是红肿、疼得厉害,就去附近的义乌市中心医院。”曾润红一边用流利的英语叮嘱,一边拿出纸笔写下医院地址和简单的英文就医提示。男士接过纸条,紧紧攥在手里,拉着同伴一起向她鞠躬。

据鑫智未来社区健康小屋负责人介绍,团队的“雷锋号”公益服务车自投入使用以来,始终按照“应急+健康”双需求配置物资,累计为社区老人、快递员、环卫工人等群体提供应急救助和健康检测。“这次救助国际友人,其实和平时帮居民一样平常。”负责人表示,公益本就不分国界与语言,只要有人需要,健康小屋的工作人员就会第一时间伸出援手,用实际行动践行“公益无国界,健康守护在身边”的承诺。
目前,这段街头救助的视频已被市民发到社交平台,网友纷纷评论“细节里的中国温度,太暖了”“健康小屋的志愿者好样的,这才是公益该有的样子”,让这份跨越语言的温情在网络上持续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