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的长春,暑气渐消,长春市中心血站二楼采血大厅内却暖意融融。一束束鲜花映衬着一张特殊的“感谢状”,聚光灯下,王朝霞挽起衣袖,完成了她人生中第206次无偿献血,献血总量正式突破100000毫升。这个数字,不仅让她成为吉林省首位献血量达十万毫升的女性,更成为这座城市最温暖的“热血符号”,其所在工作单位也深受感召,积极掀起学习英雄、践行奉献的热潮。
时间回溯到2004年,彼时正处于生活困境的王朝霞,在政府与社会的帮扶下重拾生活希望。一次偶然路过献血点,她心中突然涌起一个念头:“既然我曾被世界温柔以待,那便用自己的力量回馈这份善意。”就是这简单的初心,让她踏上了无偿献血之路,这一走,便是二十年。她的坚守不仅感动了身边人,更深深触动了工作单位的每一位同事——单位得知她的事迹后,主动将其作为“身边榜样”进行宣传,组织员工学习她“用爱回馈爱”的奉献精神,鼓励大家以实际行动向她看齐。
最初,王朝霞捐献全血;2006年,在对献血知识有了更深了解后,她转而捐献机采血小板,因为知晓血小板对血液病患者、手术患者而言是“救命良药”。从此,献血成了她生活中雷打不动的“约定”——无论是工作日的忙碌间隙,还是节假日的休息时光,只要接到血站急需用血的电话,她总能第一时间赶来,风雨无阻。2018年,一场意外事故让她暂时无法献血,躺在病床上的她满心焦急,康复后第一件事便是咨询血站工作人员;得知需调养一年才能再次献血,她严格作息、精心调理身体,2020年如期“归队”,继续为生命续航。2024年12月11日,这个再平常不过的日子,她又一次走进献血屋,完成了今年第23次机采血小板捐献,19年来,献血早已融入她的骨血,成为刻在生活里的习惯。而她的这份坚持,也让工作单位的同事们深受鼓舞,不少人开始主动了解无偿献血知识,加入到献血队伍中,让单位里的“奉献氛围”愈发浓厚。
“看到白血病孩子渴望生命的眼神,为人父母的我怎能不揪心?”王朝霞的话语朴实却动人。这份善意不仅温暖了陌生人,更在家庭中种下了爱的种子——她将“热血火炬”传递给子女,鼓励他们用奉献书写责任;同时,也点燃了工作单位全员学习英雄的热情,单位多次组织无偿献血志愿活动,号召员工以王朝霞为标杆,把“个人小爱”融入“社会大爱”,用实际行动践行责任与担当。长春市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会长肖振山说:“王朝霞用二十年的实际行动,打破了‘献血伤身体’的误区,她是吉林省的献血女冠军,更是无数人心中的‘热血榜样’,而她带动工作单位共同投身奉献的举动,更让这份精神有了更深远的影响。”
当血站工作人员将一沓沓献血证摆成爱心形状,当感谢状上的字迹被掌声与敬意浸润,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人的坚守,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从个人到家庭,从家庭到工作单位,再到整个社会,王朝霞的“热血精神”正在层层传递、步步延伸。从2004年到2024年,她用十万毫升热血,在春城织就了一张爱的网,网住了无数濒临破碎的家庭,也网住了一座城市的温暖与善意。
在长春,在吉林,还有许许多多如王朝霞般的“热血英雄”,他们不求回报,默默奉献,用汩汩热血为生命续航。正如长春市中心血站党委书记、站长王鹏里所说:“每一份献血,都是生命的礼物;每一次坚守,都是文明的刻度;每一个被感召而行动的集体,都是爱的接力者。”
如今,王朝霞的故事仍在继续,她的身影,是无偿献血事业中最动人的风景;她所在单位的学习热潮,是榜样力量最鲜活的见证。这份坚守与传承,感召着更多个人、更多集体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因为我们知道,当点滴小爱汇聚成磅礴大爱,当无数手臂共同挽起,便能为更多生命撑起一片希望的天空。
来吧,像王朝霞一样,像她的工作单位一样,做“热血精神”的践行者与传递者!用一次无偿献血,赴一场生命之约,让爱与责任在热血中传递,让这座城市因我们的奉献而更加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