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关捷、关霄汉父子所著的长篇报告文学《铁血军魂·一八0师在朝鲜》,2015年1月由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出版,2020年10月第4次印刷。王蒙先生读后,挥笔题词:“感天动地,读180师在朝鲜”;演员秦怡读后,流着眼泪说:“我几个夜晚没睡好,应该拍部好电影啊。”
前不久的9月12日,该书第一作者关捷作为代表,参加了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安葬仪式,他谈及《铁血军魂·一八0师在朝鲜》一书,无不感慨道:“虽然出版距今过去十年了,但其颠覆不实传言,彰显士兵英勇,为一八0师正名,仍有着十分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笔者以为,时至中国人民抗美援朝志愿军出征75周年这一重大时间节点,重新品鉴《铁血军魂·一八0师在朝鲜》,还原真相,不畏强权,在和平年代传承志愿军向死而生的英雄气概,铸就民族脊梁的精神丰碑,则是吾辈担当的重任……写就此文,以飨读者,告慰英灵。
在抗美援朝战争的宏大历史叙事中,关捷、关霄汉的长篇报告文学《铁血军魂·一八0师在朝鲜》宛如一座丰碑,矗立在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的岸畔。它以深刻的历史洞察、细腻的文学笔触和真挚的情感表达,在共和国尘封已久的悲壮历史中钩沉出新,给读者讲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一段鲜为人知、迷雾重重的故事,向世人呈现了一幅气壮山河的英雄群谱,让人们重新认识和铭记一八0师在朝鲜战场上的英勇事迹与不朽精神。用铁一般的事实和血性的灵光,告慰了那些倒下去的和不曾倒下的英雄。这部作品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与还原,更是对英雄的礼赞与致敬,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一、真实还原:打破历史谣言坚冰
长期以来,关于志愿军一八0师在朝鲜战场的经历,民间流传着诸多不实传言,如“全师覆灭”“军旗被缴”“师长被枪毙”等,这些谣言像厚重的阴霾,遮蔽了历史的真相,让一八0师的英烈们蒙冤多年,也让幸存的指战员们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他们对往事讳莫如深,三缄其口 ,使得当年的战况如同谜团一般。关捷、关霄汉父子凭借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调查采访,通过与原一八0师的友军四十四师师长向守志、原一八0师师部青年干事梁玉琳、警卫员王顺秀、营教导员关志超、师长郑其贵的亲属、连指导员赵三禄、团长王至诚、营副教导员张合顺等众多健在老兵的面对面交流,以及对大量历史文献、日记的研究,努力还原历史语境,重新构建整合历史的话语,终于拨开云雾,让历史的真相重见天日。通过这些亲历者的泣血讲述,以及对大量历史资料的细致梳理,他们用确凿的证据和生动的细节,将真实的一八0师呈现在读者面前。
书中通过详实的史实铺陈和适度而准确的文学描述,清晰地展现了一八0师在朝鲜战场的真实经历。
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中,一八0师面临着极其艰难的作战环境。他们不仅要对抗武装到牙齿、人数高出自己近十倍的敌军,而且武器严重落后,供给不足,甚至面临弹尽粮绝的困境。在战斗过程中,由于种种复杂因素,一八0师陷入了敌人的包围圈,遭受了重大损失,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抵抗,以顽强的意志和巨大的牺牲,进行了艰苦卓绝的突围作战,最终成功突围。所谓“全师覆灭”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同时,书中也明确指出“军旗被缴”“师长被枪毙”等传言同样是毫无根据的谣言,师长郑其贵回国后虽受到处分,但他始终心系部队,为部队的发展默默贡献力量。
这种对历史真相的执着追求,不仅是对一八0师英烈们的尊重,更是对历史的敬畏。正如作者所说:“我们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铁血军魂·一八0师在朝鲜》用铁一般的事实,为一八0师正名,还历史以公道,让人们看到了英雄们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所展现出的坚韧与担当。
二、塑造人物:英雄群像闪耀人性光辉
这部作品的一大亮点,在于成功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形象丰满的人物形象,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志愿军英雄的壮丽群像。这些人物既有高级将领,也有普通士兵,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性格和经历,但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他们都怀揣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为了保家卫国,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诠释了军人的使命和担当。
师长郑其贵是一个极具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领导者。在战斗中,他始终坚守在指挥岗位上,沉着冷静地应对各种危机。尽管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困难,他依然坚定地带领部队与敌人浴血奋战。当部队陷入困境时,他发出“将有必死心,士无偷生念!我永远和你们在一起!”的血誓,铮铮誓言如同一把火炬,照亮了全师将士前行的道路,也展现了他作为一名将领的铁血豪情。他对战士们充满关爱,在突围过程中,始终牵挂着伤员,不忍心将他们丢下。郑其贵的形象展现了一位指挥员在战争中的坚定与柔情,他虽然因战役的失利而承受了巨大的委屈,但他的功绩和精神却不容磨灭。
王大胡子是一位英勇无畏的普通战士,他扛着没有瞄准器的迫击炮,在战场上神出鬼没,给敌人以沉重打击。王胡子说:“爷抽根烟也不让,小个子,咱搞他一架飞机下来咋样?” 这句看似玩笑的话语,却透露出他对敌人的蔑视和对胜利的渴望。王小亮则是一名充满热血和激情的年轻战士,他在战斗中不断成长,逐渐明白了军人的使命和责任。他与战友们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都在书中得到了细腻的描绘。
除了男性角色,书中的女性形象也同样出彩。女卫生员张道华中弹后双目失明,但她凭借着顽强的毅力,硬是爬回了我方阵地。她的事迹体现了女性在战争中的坚韧和勇敢,也让读者看到了人性的光辉。还有刘英孩、杨小来等众多战士,他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让人为之动容。
作者在塑造这些人物时,摆脱了高、大、全的脸谱化、模式化、理想化的创作方法,而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展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优点和不足,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立体、丰满。这些英雄们不仅是战争中的勇士,更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普通人,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性格和背景,但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他们都为了同一个目标——保家卫国,而汇聚在了一起,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赞歌。
三、文学与历史完美融合:为历史插上文学翅膀
《铁血军魂·一八0师在朝鲜》在文学表达上独具特色,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巧妙地将文学性与历史性相结合,做到了 “如实再现史实,但要用文学去激活历史”,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可读性。
作品以采访、回忆、日记等为线索,采用跳跃式的结构展开文本。由于历史的局限和采访对象的断续回忆,这种结构方式既符合实际情况,又避免了按部就班叙述的单调和冗长。作者以点带面,通过一个个看似不连贯的小故事,紧紧围绕一八0师在朝鲜的浴血奋战展开,使读者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了解一八0师的战斗历程。如“336高地有多高,鲜血飞溅就有多高”“一八0师吸引着蝗虫一般的敌人……”“桌子被敌人炮击掀翻好几次……”等小标题,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战斗的激烈场景,使人如临其境,血脉喷张 。
在语言运用上,作者注重用最能表现人物心理和性格的人物语言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侧面描绘战斗的惨烈,起到了一箭双雕、一石二鸟的效果。像“原来是这样”“终于开打了”“后勤后勤,我们马上就要弹尽粮绝”“敌人开始了异常反击”等语言,简洁明了,却能生动地展现出当时紧张的战斗氛围和人物的情绪变化。此外,书中还穿插了大量的日记,如在《刘英孩,一个超级英雄的名字》中,结尾处加入了关志超的日记:“一九五一年五月二十二日,星期二。6时,我小部队发现美军约一个团的兵力,渡过洪川江,向通谷里、九峦山进犯。我伤4,亡3,战斗英雄刘英孩同志壮烈牺牲。”这些日记的运用,极大地淡化了文学作品的虚构色彩,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让读者仿佛能够触摸到历史的真实脉搏。
作品整体风格富于英雄史诗的色彩,在悲壮中渲染了人性的美。作者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惨烈描写,如“他目睹美军一发炮弹打到高地上,四五个战士瞬间被掀上了天空。很快,尸体鲜血淋淋地重重摔在地上,可是,周围的战士没有任何畏惧,又飞快补上空缺位置,接着战斗”,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同时,又通过对志愿军战士英勇行为和崇高精神的赞美,以及对他们之间真挚情感的刻画,如战友之间的相互关爱、生死与共,朦胧爱情在战火中的绽放等,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和伟大。这种悲壮与唯美的交织,使作品具有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为英雄们的牺牲而悲痛落泪,又为他们的精神而振奋鼓舞。
四、战争反思:探寻历史规律与启示
《铁血军魂·一八0师在朝鲜》不仅仅是一部记录历史的作品,更是一部对战争进行深刻反思的著作。通过对一八0师在朝鲜战场经历的描写,作者探讨了战争的本质、战争中的人性以及战争与和平的关系,为读者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启示。
在战争的本质方面,作者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和破坏性。一八0师在朝鲜战场上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他们不仅要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敌人,还要忍受饥饿、寒冷和疾病的折磨。许多战士在战争中失去了生命,他们的鲜血染红了朝鲜的土地。这些描写让读者深刻认识到,战争是人类的灾难,我们应该珍惜和平,避免战争的发生。
在战争中的人性方面,作者展现了志愿军战士们的高尚品质和人性光辉。尽管战争充满了残酷和血腥,但志愿军战士们始终保持着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对战友的关爱,以及对正义的追求。他们在战争中相互扶持、相互帮助,共同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这种人性的光辉,不仅温暖了战争中的人们,也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希望和力量。
在战争与和平的关系方面,作者通过对一八0师经历的描写,让读者深刻认识到和平的来之不易。志愿军战士们为了保卫祖国和人民的和平生活,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的付出和牺牲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同时,作者也呼吁人们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努力维护和平,避免战争的重演。
五、历史意义:铭记历史,传承英雄精神
《铁血军魂·一八0师在朝鲜》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的作品。它通过对一八0师在朝鲜战场经历的真实还原,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一八0师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和贡献。一八0师以自己的巨大牺牲,掩护了军和兵团的转移,换取了朝鲜战场上宝贵的作战经验,即在当时的情况下,与美军作战,不能搞大歼灭、大迂回、大包围,而要搞阵地战、防御战、打小歼灭战,为后来一系列成功战例奠定了基础。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奉献精神,是抗美援朝战争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
这部作品也提醒我们要尊重历史、珍视历史。历史是一面镜子,它记录了人类的过去,也为我们的未来提供了借鉴。在当今时代,应该以正确的历史观和军事史观去看待历史事件和人物,避免被不实传言和错误观念所误导。同时,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传承和弘扬英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在英雄精神逐渐被淡忘、甚至出现诋毁英雄现象的今天,《铁血军魂·一八0师在朝鲜》的出现,如同一剂强心针,唤起了人们对英雄的敬仰和尊重。它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英雄是民族的脊梁,是国家的精神支柱,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捍卫英雄的尊严,传承他们的精神,让英雄的光芒永远照耀着前行的道路。
附:《铁血军魂:一八〇师在朝鲜》简介
《铁血军魂:一八〇师在朝鲜》是关捷、关霄汉父子创作的长篇军旅纪实文学,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2015年1月第1版,2020年10月第4次印刷。王蒙先生读后,挥笔题词:“感天动地,读180师在朝鲜”;秦怡读后,流着眼泪说:“我几个夜晚没睡好,应该拍部好电影啊。”
创作背景: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180师陷入重围,伤亡惨重,有3000余人被俘,师长郑其贵被认为是志愿军第一败将,“全师覆灭”“军旗被缴”等传言不断。作者关捷、关霄汉父子历时一年,采访了梁玉琳将军、郑其贵师长家属等多位健在的老军人,旨在揭开历史真相,为180师正名。
主要内容:书中以纪实笔法,展现了180师在第五次战役中的悲壮战况。1951年5月16日,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打响,60军180师承担割裂美军和韩军联系的任务,后又接到掩护全兵团伤员转移的命令,因左右友邻部队后撤,180师孤军滞后,于26日被美7师切断退路,主力陷入重围。师长郑其贵率部突围,历经十天拼杀,最终归队4000多人。两年后,180师奉命进攻949.2高地雪耻,一举攻上敌军主阵地,歼敌1750多名,成功雪耻。
作品特色:全书突出亲历者口述特色,兼具文学色彩,人物形象鲜明,对普通士兵的还原与塑造朴实亲切,收录了百余幅抗美援朝战场珍贵照片,整体风格富于英雄史诗色彩,在悲壮中渲染人性之美。
作品影响:2016年,该书获得第九届辽宁文学奖,它颠覆了长期流行于民间关于180师的不实传言,让读者了解到真实的朝鲜战场和180师的历史贡献。
【关捷小传】关捷,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沈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辽宁省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代表作有长篇报告文学《寻找英雄》《人民艺朮家李默然》《铁血军魂一180师在朝鲜》《日本,你必须还我天道》,长篇历史小说《顺治迁都》、长篇小说《辽阔》等,多次获辽宁文学奖。
【作者简介】孙文成,作家,诗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传记文学学会秘书长,发表文学作品200余万字,获评沈阳市新型领军人才和优秀专家、辽宁省第十届全民读书节“最佳读书人”、文化部第十五届“群星奖”。
以上内容为用户自行编辑发布,如遇到版权等法律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官方客服,平台客服会第一时间配合处理,客服电话:18749415159(微信)、QQ:757700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