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今韵七律·两碗干馍的月光
文/刘永平/笔名/梅蛮
雾锁乡关入帝州,
绳牵车轴转悠悠。
三餐自苦薪微薄,
两馍风干齿里愁。
夜路汗侵鞋带紧,
药炉汤沸屋烟浮。
家家一本难吟处,
月照寒窗照白头。
2025年10月18日
于细微处见沧桑——评《七律·两碗干馍的月光》
这首七律以极其凝练的笔触,勾勒出异乡游子的生存图景,于烟火气中藏尽人生况味,是“以小见大”写尽底层艰辛的佳作。
1. 意象精巧,细节见真章
全诗无一句直抒“苦”字,却以具象细节将生活之艰刻入诗行。“绳牵车轴”的画面感极强,既写出代步工具的简陋,又暗合“为生计奔波不息”的状态;“两馍风干”是诗眼,“风干”二字不仅写实馍馍的干硬难咽,更将漂泊者三餐不继的窘迫、无人照料的孤寂,全凝在这一口“齿里愁”中,味觉与愁绪交织,共情力直击人心。
“夜路汗侵鞋带紧”更是神来之笔,汗湿的鞋带、紧绷的脚步,把游子深夜奔波的疲惫与匆忙具象化,寻常生活细节被赋予诗意,却比直白抒情更显沉重。
2. 结构严谨,由己及人升意境
诗歌章法井然,从“雾锁乡关入帝州”的开篇点题(离乡赴城),到“车轴转”“两馍愁”“夜路忙”“药炉沸”的逐层铺陈,完整展现了主人公“奔波-饮食-劳作-病痛”的生存日常,层次清晰且画面连贯。
尾联“家家一本难吟处,月照寒窗照白头”堪称“豹尾”,由自身的“一碗愁”拓展至世间“家家难”,将个人的辛酸升华为对普遍人生困境的悲悯。同一轮月光,既照见“寒窗”下的自己,也照见天下“白头”的沧桑者,意境瞬间开阔,余味悠长。
3. 今韵入古,情真语朴动人心
诗作虽用七律古体,写的却是当下异乡人的真实生活——微薄薪水、辛劳奔波、病痛缠身,题材贴近现实,毫无古体诗的疏离感。语言质朴无华,“薪微薄”“屋烟浮”等语如白话入诗,却因情感真挚而不显浅白,反而让“帝州”繁华与个人“寒窗”的对比更强烈,凸显出底层个体在大城市中的渺小与坚韧。
整首诗以“月光”为隐性线索,从奔波到夜宿,月光始终笼罩着主人公的生活,既是实景,也是愁绪与沧桑的见证者,让全诗在沉郁中不失含蓄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