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世界粮食日感怀
蒙世清(南昭通)
题记:世界粮食日定于每年10月16日,始于1981年,旨在唤起全球对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重视。2025年主题为“手拉手共倡多样美食,聚合力同创美好未来”,第45届纪念活动将聚焦粮食安全与节约行动。
金秋五谷颂岁稔,粒米如珠价万千。
莫道廪实皆可喜,须知饥色尚堪怜。
盘飧每念耕人苦,箪食常怀汗滴田。
节约全民同责重,成城众志护丰年。


《七律·世界粮食日感怀》评析
一、主题契合度
节日精神精准捕捉:全诗紧扣2025年世界粮食日主题,通过“手拉手共倡多样美食,聚合力同创美好未来”的延伸,将“节约粮食”与“全球协作”双重内涵融入诗句。如“节约全民同责重”呼应第45届纪念活动的粮食安全与节约行动主题,“成城众志护丰年”则暗喻全球合力守护粮食安全的愿景。
历史背景自然嵌入:首联“金秋五谷颂岁稔”点明10月16日秋季丰收时节,与节日起源时间(1981年)形成时空呼应,展现节日历史延续性。
二、艺术手法
意象运用:
具象化对比:以“粒米如珠价万千”与“饥色尚堪怜”形成强烈反差,突出粮食的珍贵与浪费的残酷,增强视觉冲击力。
农耕符号:“耕人苦”“汗滴田”等意象直击农业生产艰辛,与“盘飧”“箪食”形成因果链条,强化“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哲理。
结构布局:
起承转合:首联赞丰收,颔联转忧患,颈联忆艰辛,尾联倡行动,四联层层递进,逻辑严密。
对仗工整:如“莫道廪实皆可喜”与“须知饥色尚堪怜”、“盘飧每念耕人苦”与“箪食常怀汗滴田”,平仄相协,音韵和谐。
三、情感表达
悲悯情怀:通过“饥色尚堪怜”等句,流露对全球饥饿人口的深切同情,体现诗人的人文关怀。
责任呼吁:尾联以“节约全民同责重”直抒胸臆,将个人行为提升至社会责任高度,激总体
总体评价
此诗以节日为纲,以农耕为骨,以责任为魂,既具古典诗词的韵律美,又富现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在主题深度与艺术表现上均达到较高水准,堪称咏物言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