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战峰抗灾止损保民生
金秋十月,正是秋粮收获,早秋播种的黄金时节。然而,天公不作美,淅淅沥沥的小雨不停地与抢收抢种的农民们强势作对。受极端天气的影响,眼看着即将到手的庄稼泡在雨肚里,待收的高粱、花生等都被雨水浸成了嫩芽。看着成熟待收的庄稼不能及时回收,饱受水害之苦的村民们心里真是五味杂陈……
灾情就是命令,雨中夺粮刻不容缓。中国人寿泌阳县支公司驻黄山口乡耿庄村笫一书记马战峰闻讯而动,不失时机地冲锋在抗灾保收的最前线,日复一日地奔走在全村的田间地头,用沾满泥土的双脚丈量民情,以日夜坚守的担当守护粮食安全,用汗水和行动带领村民抗灾夺粮保卫战。在乡村振兴的答卷上书写出了动人的篇章。“要不是马书记牵挂着俺,及时找人给俺打招呼,今年种的五亩花生使死俺老两口也弄不回来,非烂在地里不可。”耿庄村72岁的老农杜心宁逢人便说。
今年的花生长得好,杜心宁喜滋滋地说:“又遇上了一个好年景。"可是待到收获时,遭遇上了连阴雨,看到别人家都在抢收,杜老汉因两口俩年岁大,又患有老年基础病,孩子在处打工回不来,面对这几亩泡在地里的花生深感无奈。
就在杜老汉一筹莫展的时候,马战峰带着一帮志愿者悄然来到了杜老汉的花生地里。大家冒着蒙蒙细雨,分工协作,有薅的,有拉的,有肩扛的,不到三个小时,就把杜老汉的花生收回到了家里。眼前的一切,使杜老汉百感交集,他拉着马战峰的手说:“这社会真好啊。”在这段抢收抢种的日子里,马战峰一直没明没夜地坚守在村里,与村两委干部摽在一起干,家里也曾种有庄稼待收,几次电话要他回去帮个忙,他每次总是说:“你们在家辛苦点吧,我这里真走不了,好些工作都在等着我,我总不能丢下乡亲们不管呀。”他把家人的告白丢在脑后,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耿庄村地处山区,秋粮是扛牢全年粮食安全的重要杠杆,村民们的经济“蛋糕”能否做大,很大程度上也靠秋粮这块“酵母’来发酵。马战峰在耿庄驻村八年间,着力把“秋实”这个饭碗牢牢地端在手里,也让村民们在一秋半年粮里多得实惠。今年全村安排种植花生2600多亩,但花生一项就蕴含着极大的经济体量,旨在以秋季增收把夏粮减产的缺口补上。眼看丰收的果实就要到手,一场不期而至的阴雨又让村民皱紧了眉头。
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害止损,马战峰会同村“两委”干部,及时对雨情分析研判,超前制订应对方案,因户施策,挂图作战。对困难户,病残户重点帮扶,让需要帮扶的地方都能看到党旗飘扬,让困难户的地头上看到红马甲的力量。据统计:截止十月十一日,全村共投入社会力量1200多人,帮扶困难家庭16户,300多亩低洼地得到及时抢收,1800多亩花生,高粱,玉米得到应收尽收,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做到了大灾无大险,确保了粮食安全,树起了抗灾夺丰收的标杆和典范。
刘家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