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8日,星期六,当孟子教育研究院院长孟国泰先生读到阳光教育集团总校长樊瑞先生的微信后,即刻与他通过微信沟通,深入探讨教育教学的真谛,两位名家对教育的钟爱,跃然纸上。
在教育实践中,“学”是起点,但如何让“学”真正转化为学生的能力,一直是教育者思考的核心问题。樊瑞提出“先学”是尝试,是学习的起点,没有“学”,就无法发生“教”。他强调,不以“先学”为基础的“教”,都是盲目和一厢情愿的。先学,为有针对性的、差异化的“教”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然而,孟国泰进一步指出,学习不仅要强调“学”,还要强调“思”与“达”。他认为,只有做到“学、思、达”三位一体,教学才能形成良好的逻辑闭环。在这一框架中:
学,是知识与信息的输入过程;
思,是对所学内容的内化、分析与转化;
达,是将所思所悟以适当形式表达、教学、运用、创造、创新,直至通达。
樊瑞认同思考与表达的重要性,但他认为,在阳光教育的逻辑中,思考与表达已被包含在“学”的过程中。孟国泰则坚持:“学是输入,达是输出,两码事。”这一分歧的背后,实际上是两种不同的教学观:一种将“学”视为包含思考与表达的综合过程;另一种则将“学、思、达”视为三个独立却相互衔接的环节。
从古至今,学、思、做都是分而论之的。古有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今有陶行知的“学思做三位一体”。
“学”是基础,它为教学提供了针对性;“思”是关键,它让知识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能力;“达”是目标,它检验学习成效并推动知识的迁移与创新。只有将三者有机结合,才能构建起高效、完整的教学逻辑闭环,让学生不仅“学会”,更能会运用、会创造、会创新、能通达。
在高考备考等高强度学习场景中,这一理念尤为重要。学生需要先自主学习,再通过思考深化理解,最后通过表达与运用(如解题、写作、创新、打通)来检验与巩固成果。这样的学习路径,不仅能提高效率,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综合素质。
作者:青力
整编:阿鹰
责编: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