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十五章:残蝉渡海
咸腥的海风裹挟着煤灰,长崎港在晨雾中显露出阴郁的轮廓。沈寒蝉蜷缩在运煤船的底舱,指尖反复摩挲那半块染血的玉蝉。顾东篱断气前的嘱托犹在耳边,少年冰冷的体温似乎还残留在她的衣襟。
“唐通事…”她默念着这个陌生的称谓。明叔临别时塞给她的纸条上,对这个群体的解释只有潦草数字:“江户时代对华贸易翻译,多闽浙移民后裔”。
码头上军靴声与日语吆喝交织,浪人腰间的佩刀在雾里闪着寒光。她将玉蝉藏进发髻,学着其他劳工的模样弓腰背起煤筐。当监工的皮鞭抽在身旁老汉背上时,她下意识去扶,却被对方狠狠瞪了一眼——那眼神里满是警告。
在检疫棚按手印时,穿白大褂的日本医生突然捏住她手腕:“女人?”粗糙的手指在她虎口薄茧处摩挲,“这可不是女红留下的。”
第三十六章:唐人町影
长崎唐人町的牌坊布满弹孔,关帝庙飞檐下悬着“严禁支那语”的木牌。沈寒蝉按地址找到“林记药铺”时,晒药架上正飘着杜衡的苦香。掌柜是个独眼老人,用长柄铜秤挑开她递来的玉蝉:“唐通事早绝户了。”
后堂药碾突然停转,帘后转出个穿西装的青年,金丝眼镜链垂在中山装前襟:“林家第十代孙,林墨。”他拾起玉蝉对着光,裂纹处显出水印,“顾西洲还活着?”
地下室满墙都是长江流域矿脉图,林墨点燃酒精灯,将玉蝉浸入药液:“嘉靖年间,葡萄牙商船‘圣卡特琳娜号’在舟山沉没,船上有台提花机,能织出带暗纹的‘圣经绸’。”蝉翼在蓝火中渐透,浮现出经纬线交织的星图,“徐光启改进的织机,最初就是为了复刻这台机器。”
第三十七章:雷鸣纺织所
夜访“雷鸣纺织所”的计划在暴雨中成型。林墨展开手绘地图,厂区警戒塔的探照灯轨迹如同钟表齿轮:“登户研究所在这里试验超导丝绸,准备用于新型雷达。”
沈寒蝉望着窗外雨幕,忽然想起顾西洲在虬江码头说过的话:“星图要配合潮汐…”她抢过林墨的怀表,秒针正指向农七月望日于时:“今天是天文大潮!”
他们沿着排水管潜入厂区时,所有织机正在全速运转。银色丝绸在滚轴上流淌,摩擦出诡异的幽蓝电弧。林墨突然指向中央那台巨型提花机:“看图案!”
织出的雷云锦上,星宿随着潮汐涨落变换方位。当月亮升至中天时,所有星轨突然汇聚成清晰的坐标——北纬32°44',东经129°52'。
“伊王岛…”林墨声音发颤,“当年‘圣卡特琳娜号’的沉船点!”
第三十八章:海底圣经
潜水钟沉入冰冷的海水,沈寒蝉透过舷窗看见珊瑚丛中斜插的青铜炮管。林墨用氧割刀切开船壳时,成群发光的樽海鞘突然聚拢,照亮了舱室内那台覆满海藻的提花机。
“不是葡萄牙机器…”林墨拂去铭牌上的牡蛎壳,露出梵蒂冈徽章,“这是罗马教廷的礼物,万历皇帝拒收的那台!”
当他们转动织机残存的主轴,某个暗格弹开,露出用鱼鳔胶密封的羊皮卷。正在林墨试图解读拉丁文铭刻时,潜水钟突然剧烈倾斜——三艘微型潜艇正用钢索缠绕他们的缆绳。
沈寒蝉抓起提花机上的银梭刺向控制板,整片海域突然被强光照亮。她最后看见的是林墨将羊皮卷塞进她潜水服,然后奋力把她推入紧急逃生舱。
第三十九章:白菊之殇
沈寒蝉在种满白菊的庭院醒来,和服老妪正用陶杵捣药。“这里是蝉鸣别馆。”老妪将药汁涂在她被珊瑚割伤的手臂,“东篱少爷种的花都开了。”
纸门突然被拉开,穿军装的顾西洲站在飘零的菊雨中,左手戴着白手套。他俯身拾起落在地上的羊皮卷,袖口露出的腕部布满针孔:“《天妃显圣录》…你们居然找到了这个。”
当他用戴手套的手抚过织机残片,丝绸突然无风自动,显现出与雷云锦相似的光纹。“果然需要沈家血脉激活。”他转身时军刀已出鞘,刀尖却挑断她脚镣,“今夜子时,去哥拉巴园找三桥夫人。”
老妪在茶室切腹的鲜血染红了菊瓣,沈寒蝉攥着军刀割下的那绺白发,上面系着半枚明治通宝。
第四十章:蝴蝶夫人
哥拉巴园的晚宴正在演奏《荒城之月》。三桥夫人鬓边的玳瑁梳缀着玉蝉,在沈寒蝉经过时突然断裂。“该物归原主了。”她拾起玉蝉时,指甲在裂缝处轻叩三下。
露台月光如霜,三桥夫人解开和服腰带,后背满是用烟头烫出的星图:“登户研究所抓了二百个闽浙织工,用他们的血养超导蚕。”她将完整的玉蝉按在栏杆缺角,某块石板悄然滑开,“顾西洲被迫参与‘惊蛰’,是因为他们抓了他母亲。”
密道里堆着印有“陆军登户研究所”字样的木箱。当三桥夫人转动煤气阀门,沈寒蝉看见满墙照片——穿旗袍的顾夫人被绑在织机上,手腕连着抽血管。
爆炸声从宴会厅传来时,三桥夫人将她推进通风口,自己哼着《蝴蝶夫人》拉响了手雷。纷扬的乐谱里,沈寒蝉看清了最后一张蓝图标题:“超导丝绸在雷达隐身技术的应用”。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刘寨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认证作家。曾就读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并参加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同时有二十多篇诗词获专家评审金奖。其创作的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春笋杯”文学奖。
目前,已发表作品一万余篇,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等诗词,以及《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等近二百部长篇小说,多刊于都市头条及全国各大报刊平台。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