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暗夜织机
沈寒蝉在弥漫着硝烟和丝绸焦糊味的夜风中奔跑,三桥夫人临终前塞给她的微型胶卷紧贴胸口。长崎的街巷在黑暗中扭曲成巨大的织布机,每道探照灯的光束都像是穿梭的银梭。
她循着记忆中找到的密道记号,钻进一家名为"月下锦"的和服店。店内悬挂的振袖和服在月光下泛着诡异光泽,仿佛无数悬吊的躯体。店主是个沉默的老裁缝,看到她手中的半枚明治通宝,直接掀开地板的暗格。
地下室里,数十台改装过的珍妮机仍在运作,但织造的并非丝绸——而是用金属丝编织的电路板。墙上贴着顾西洲与日本军官的合影,他肩章下的右手食指微微弯曲——那是他们早年约定的危险信号。
"他用自己作饵。"老裁缝突然开口,手中剪刀寒光一闪,"明日御裳祭,登户研究所要公开展示隐身战机。"
第四十二章:血染御裳
御裳祭的长崎街头飘满彩绸,人群朝着哥拉巴园涌动。沈寒蝉混在舞姬队伍里,面具下的眼睛紧盯着观礼台。当军乐队奏响《君之代》时,她看见顾西洲陪着一位陆军中将登上高台。
展示的战机覆盖着雷云锦,在阳光下呈现出流动的炫光。中将得意地挥手示意,顾西洲却突然抢过话筒:"诸君看到的,是用中国织工鲜血染就的罪恶!"
全场哗然中,他扯开军装露出绑满全身的炸药。沈寒蝉趁机冲向展台,将老裁缝给她的磁石按在战机蒙皮上——所有雷云锦瞬间失去光泽,露出底下普通的铝制机身。
"超导需要沈家人的心跳共振。"顾西洲在混乱中抓住她的手按在自己胸口,"现在,让我们给这场闹剧谢幕。"
第四十三章:惊蛰雷鸣
爆炸的气浪掀翻了观礼台,沈寒蝉在浓烟中听见顾西洲最后的呼喊:"去天草!"她抓着半片烧焦的雷云锦跳进海湾,海水中漂浮的丝绸突然发出幽蓝光芒。
一艘中国商船将她救起,船员却都是日本人。为首的船长摘下帽子,露出与顾西洲相似的眉眼:"我是东篱的舅舅,唐通事最后的传人。"
船驶向天草群岛时,船长展示了暗舱里那台完整的提花机:"万历年间,利玛窦带来的不仅是圣经,还有达·芬奇设计的织机图纸。"当他将沈寒蝉的血滴在织梭上,机器突然自动运转,织出的丝绸显现出福建沿海的暗礁图。
"登户研究所要找的不是矿脉。"船长指向地图上某个小岛,"是郑和宝船队留下的航路图,能绕过日本封锁线的秘道。"
第四十四章:天主教村
天草的下岛湾泊满废弃渔船,十字架与鸟居在峭壁上诡异共存。沈寒蝉跟着船长潜入隐藏的天主教村,村民们正在地窖用织机复制古籍。一位百岁老修女用拉丁文唱诵着,将她的手按在圣经封面上——烫金的十字架突然裂开,露出里面的青铜齿轮。
"圣卡特琳娜号沉没前,船员把导航仪藏在了圣经里。"修女转动齿轮,整面墙壁缓缓移开,露出布满星图的浑天仪,"这是郑和使用的牵星图,能借助地磁导航。"
突然整个洞穴开始震动,碎石从头顶落下。船长奋力将她推向往生船:"台风要来了,顺着黑潮漂就能到福建!"
在滔天巨浪中,沈寒蝉紧握浑天仪的核心齿轮,雷云锦在雷电中显现出新的坐标:北纬25°。
第四十五章:黑潮迷航
木船在墨绿色的海面上起伏,成群的发光水母簇拥在船底。沈寒蝉发着高烧,恍惚中看见顾西洲坐在船头,军装被海水浸透。"记住..."他的幻影在浪花中消散,"二十五度线..."
第七天黎明,福建海岸线的轮廓在晨雾中显现。但迎接她的不是渔船,而是三艘悬挂旭日旗的巡逻艇。甲板上的军官举着喇叭喊话,内容让她浑身冰凉:"欢迎沈小姐携带郑和航路图归来。"
当登船队逼近时,她突然想起修女的嘱咐,将浑天仪齿轮抛向大海。齿轮沉没处突然出现巨大漩涡,巡逻艇在惊涛中剧烈摇摆。
一道黑影从水下升起,锈蚀的青铜船头劈开浪涛——那是艘明代宝船的残骸,船身的龙纹正与她手中的雷云锦交相辉映。
第四十六章:永乐密码
宝船密舱里堆满密封的铜罐,罐体刻着《永乐大典》编号。沈寒蝉点燃应急火炬,看见墙壁上延伸的星图与她在徐家汇见过的如出一辙。在舱室尽头,她找到了最关键的物事——具覆盖着珊瑚的青铜浑天仪,仪盘中央卡着半卷航海日志。
当她将雷云锦覆在浑天仪上,星光透过丝绸在舱壁投下移动的光点。所有光点最终汇聚成清晰的航路:从泉州经琉球直达长崎,沿途标注着磁偏角修正值。
舱外传来潜水员的叩击声,她迅速撕下日志最后一页塞进衣领。在破门而入的瞬间,她转动了浑天仪上的罗盘——整艘宝船突然发出轰鸣,各舱室的铜罐开始渗出黑色原油。
"原来郑和留下的..."她望着舱壁上浮现的石油矿床图,"是工业时代的火种。"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刘寨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认证作家。曾就读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并参加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同时有二十多篇诗词获专家评审金奖。其创作的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春笋杯”文学奖。
目前,已发表作品一万余篇,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等诗词,以及《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等近二百部长篇小说,多刊于都市头条及全国各大报刊平台。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