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红白大事做帐房先生的那些事儿(上)
文/乐年
尽管我的字写得不怎么好,可在我们那村里,每逢谁家过红白事儿,还是被乡亲们热情地邀请着做账房先生。
这可是个细心活、操心活。想起第一次做记帐先生的那些尴尬事儿,至今仍记忆犹新。
那年刚过完国庆节,就是我一个发小的儿子大喜之日。我当仁不让被请来做账房先生。
住在村前的发小,一大早,家门前就是热闹非凡。帮忙的乡亲们你来我往,一个个衣着新鲜,脸上喜气洋洋。
鲜红的对联悬挂在大门两侧,院门前耸立着高大的气势浩荡的塑料拱门,欢喜地迎接着客人到来。门拱在朝阳照射下,轻轻飘摇着。将帮忙的乡亲们的脸庞,衬托得更加得光彩照人。
此时,房顶上的高音喇叭正播放着豫剧《朝阳沟》的精彩片断,动听的音乐为这个喜庆的日子增添了无限喜庆气氛。
这时,管事人大林哥来到我面前,冲我说道:“乐年,今天让咱丰军哥协助你收礼记帐吧。”
我向他嗫喏道:“大林哥,我还从来没有干过这种差事啊?再说我这手字儿也难以拿出手啊!”一旁的丰军哥对我说道:“没事,能把上礼人的名字写清楚就行,还有我呢!放心,不会出错的。”
于是,望着这个曾在村里做过数十年记帐先生的汉子,我只好点头同意。
早饭后,发小将帐本及几支笔交给了我。我和丰军哥抬了一张桌子,来到距发小家的一个十字路口,在这儿记帐耽误不了事儿。
“呵呵!今天,我们记帐地方的风景可真不错。”丰军哥先扫视了一下身后的一片杨树林,冲我笑呵呵地说道。然后,他从一个红色提包里掏出几张报纸,平铺在面前的桌子上。同时把几个帐本也摆放在桌子上。
我抬眼认真打量了一下那些红通通的帐本,约八开大小,红色封面绘画着一朵朵焰火。“恭贺新婚快乐”六个烫金大字被焰花包围着,这些字在焰花的陪衬中,越加显得煜煜生辉,耀人眼目。
当我和丰军哥坐下后,他转过身,向我问:“乐年,你今天是记男方家的帐哩?还是去记女方家的帐哩?”
“我记男方家的吧!毕竟男方这边的亲戚朋友,我大都认识。”
“好吧,不过,我要先说一声,帐本上的字尽量不要涂改,一定要写清楚。尤其,帐目的钱数要先写大写再写小写。对了,我们收钱时是不找零钱的。上礼的人若没有零钱,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兑换。这样免得出差错。”听着他的耐心教导,我认真地点了点头。我明白这都是经验之谈。毕竟,他在村里干了一辈子会计,所以,对于记帐这事儿向来轻车熟路,颇有经验的。
接着,他又继续向我叮咛道:“对于上礼人的名字,你若弄不准的话,让他们先在桌上的报纸上,写一下,然后你再抄到帐本上。这样免得记错。”
大约上午九点半钟,上贺礼的人们向我们围了过来。随着人流涌动。我和丰军哥忙碌起来。
不一会儿,我们旁边装钱的提包就鼓了起来。
“天热,喝口水吧!”丰军哥每当记完一笔帐,就弯下腰从地面上拎起一瓶矿泉水,递给来上礼的客人。
也许我初次做记帐先生吧!不免有些紧张,额头上布满了汗珠。
这时候,村里的光棍汉子二憨哥向我递来两张拾元的钞票,随后说:“乐年,给我记上吧,我上二十。”由于在他前边的好多人都是我发小生意上的朋友,每人上的都是二佰元。于是,我大笔一挥,竟然不由自主写道:“牛二憨,二佰元,200。”
然后,就节着记别人的账了。因二憨哥也不识字,所以就是看了帐本,也不清楚。他就转身就走了。
中午,我和丰军哥一块儿总账时,竟然发现账本上和实收的礼金相差一佰七。总了好几次都是如此。当都开宴了,我还是一个人搂着帐本,耿耿于怀地发着呆。唉,真是的,是不是自己给弄丢了呢?这可怎么向发小交待?
一位自家的嫂子看到我愁眉不展发着呆。悄悄走过来,问:“今天收了多少礼啊?”
“三万多。”
“可真不少啊!”
我向她解释道:“还不是发小人家家族大么?另外他的人际关系好,交外面的朋友多啊!”
当看到我愁眉不展的样子。这位好心的大嫂问我咋回事?我只好向她倾诉事情原委。
“这算个啥?走,上我家去,再帮你算一遍。看咋回事!”
于是,我在她的带领下,来到这位嫂子家。我把账本及现金全倒在她家的床上。然后,我读帐,嫂子用手机上的计算机累加着。可是算来算去,依旧还差一佰八十块。我简直无语了!
“这样,你把账本给我,让我过一遍。”她低下头,翻看着账本,研究了半天。突然,她手指着“牛二憨,弍佰元,200元”一栏说道:“二憨能上二佰?不会吧!他怎么会上这么多钱?”听到她这样讲,我猛地想起上午二憨个递给我两张十元票,急忙说:“嫂子,我想起来了,二憨哥只上了二十!那是我写错了!唉,可真是忙中出错呀!”
“乐年,以后谁家有大事让你记账,你还给记不记了?”嫂子看着我,问道。“咋不给记账呢?一回生,二回熟。下回我肯定要更细心,坚决不能再出这样的错!”我脸红着,回答道。
嫂子露出会心的微笑……
定稿于2025年10月12日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