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雅集小记
李千树
今天晚上,冒着淅淅沥沥的秋雨,我应约参加了一个友朋聚会。
聚会是在南外环一个叫作“齐家菜馆”的地方举行的。乍听这个名字,似乎觉得有些俗气。但实际上,这名义上是一家菜馆,内里却是一个甚是雅致的所在。不止是说它的装修装潢和各种陈设,客厅里,墙壁上,举凡各种名人字画应有尽有,主要是前来聚会的人,都是泉城济南的一些文化名流。
不必说大名鼎鼎的国家一级作家、垂杨书画院院长自牧先生,也不必说齐白石的再传弟子、著名书画篆刻家、垂杨书画院特聘艺术家孙丰田先生,也不必说著名画家张登堂的入门高徒、垂杨书画院特聘艺术家于景平先生,以及垂杨书画院特聘艺术家张承源先生,单说是邀集这场聚会的马延明先生,其本身就是济南市市中区书协名誉主席、垂杨书画院副院长,还有文化学者、垂杨书院/垂杨书画院总策划、我的莱芜老乡张期鹏先生,以及莱芜老乡、垂杨书院执行院长于芳女士等。单看这阵容,这名号,用不着多说什么,就是气场强大,一派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虽然是下着小雨,又是晚上,但所有与会者都没有请假的,更没有爽约的,而是都欣然前往,按时到达。特别是张期鹏先生,更是冒雨驱车从淄博匆忙赶了回来。他是参加淄博学者刘培国的新书讨论会后,并且当晚还要赶回莱芜去(因为第二天上午还有一场文化活动在等着他牵头主持)……
众人见面,相互寒暄。看得出来,大家都是同仁老朋友,只有我一个人是新近加入的“新人”。我除了与张期鹏比较熟识,与马延明及自牧先生虽有一面之识外,其余的人都是第一次晤面。
进入正式聚会环节,按照年龄大小,自牧先生与邀集聚会的马延明先生各自坐了主副座,竟让我坐了副主宾的座次,我自然觉得诚惶诚恐。但极富亲和力的自牧先生与马延明先生却自有话说。或许是因为我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聚会,算是给我一个面子吧。除此之外,是因为我最近为马延明先生写过一篇书法评论文章,马延明先生似有答谢之意。按照自牧先生的话说,二人只是一面之识,能应允并写的还算贴切,真是极为难得。其实,这根本就不算什么,只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何况,哲人不是说嘛:有些人,接触了一个辈子,最终还是陌生!而有些人,只是一面之识,却能一见如故,恒久不变。这大概就是缘分吧?正所谓乃“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罢了。
大家坐定之后,自牧先生开始一一介绍各位大伽。我嘴上说着“久仰久仰”,同时都一一记在心里,有心与每个人都加上微信,但又怕显得唐突,再说,时间上也不允许,还害怕打断了自牧先生的话头,那样就太不礼貌了。
介绍完大家,自牧与马延明先生就各自将带来的近期作品奉献出来,既进行了一番展示,同时也赠与了大家。其中,自牧先生不仅赠送我一本他所主编的《日记杂志》,还有一幅墨宝,展看之下,见是写的“神游物外”四个大字,可见,他很是郑重其事。自牧先生说:由于时间仓促,这不是新书,而是旧作,也没有题写赠与上款名号,就权当是初次见面礼了。我受宠若惊般双手接过来,遂表达了感谢之意。
马延明先生也送我一幅墨宝,而且是新写的,不仅有题赠,而且首尾俱用印,可谓章法严谨。展开看时,只见写的是“桃李成蹊,养德致远”,既将我本人的名字“李桃德”三个字巧妙地嵌在了其中,又表达了某种赞美之意,体现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俭以养德,宁静致远”之寓意。可见,他也是用心良苦。除此之外,马先生还赠我一本他写给宝贝女儿的书——《礼物》,是其在女儿出嫁时,马先生送给女儿的特殊礼物。可见,马先生作为一个父亲和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爱心与用心。
张期鹏先生则送给我了由他主持编纂的两本书:一本是众家齐写我们故乡莱芜的作品集,一本是山东财经大学教授、儒学研究专家王蔚所著的有关《论语》的阐释专著。
聚会中,在座的诸位讨论的话题包括社团的繁荣与发展,人员壮大,文化下乡,书画敬老,字画入户,以文化的形式向老党员致敬,向古稀老人、耄耋老人、鲐背老人送寿字送寿桃字画上门等等,无不体现大家作为当代文化人的热情与温暖,关注民生的家国情怀。
由于大部分人都不饮酒,只是主副陪之间象征性的表达了一番盛情美意,大家就都将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了聊天和叙谈上。
自牧先生听说我是从兖矿集团出来的,就问及有关兖矿邹城济宁等熟人的近况,特别是曹栋等文化人的情况,当听我说我与他的同学及好友曹栋、王宁、华德民、王黎明都是文友时,就说那就啥都不用说了,看来大家本来就不是外人了!
马延明先生也提到某次去济宁开会的情景,说到了与邹城市书协主席赵子富先生等的交往。我说,我与赵子富先生也是熟人,还曾与胡建平先生一起参加过他的收徒仪式等。马先生闻之,也认为都不是外人。马先生还介绍了他多年来从事教育工作的收获,言及曾劝导多名孩子重归正途,不仅挽救了孩子,更是挽救了一个个家庭。对此,我即深表深深的敬佩。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看到大家酒足饭饱,谈兴已尽,张期鹏先生就及时提议吃饭散席。毕竟天虽不算太晚,因其秋雨绵绵,大家都是有一定岁数的人,不能久留。于是大家起座离席,握手道别。我因为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文友聚会,也没有弄清楚到底几人参加,也就没有准备什么礼物,只是随手带了几盒福建风味的小点心,也不够人手一份的,就让老乡张期鹏先生代为分与大家,又麻烦他一路冒雨送我到家门口,实在有些不好意思。因为他还要连夜赶回莱芜去,真的是一天到晚都马不停蹄,舟车劳顿啊!我真的是有些不忍心哈!
回到家里,兴奋难抑,就连夜记下这次雅集的点点滴滴,以作为一个小小的纪念。若他年想起,必定又是一个美好的回忆。
(注:本文经自牧先生斧正。)
2025年10月17日夜于济南善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