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华欢:以竹立魂,以荷寄情——美陶湾书画展书写当代传承
当一位艺术家的作品在拍卖会上悉数成交,并有作品被佛山市档案馆永久珍藏,他便自然成为艺术市场与学术视野中共同瞩目的焦点。在2025年10月15日于佛山美陶湾开幕的“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上,澳门中华书画艺术协会副会长黄华欢,正是这样一位以“竹魂”与荷韵佳作吸引全场目光的艺术家——不仅因其笔墨精湛,更因其贯穿始终的艺术影响力,成为整场展览中最受关注的人物之一。
展览开幕当日,美陶湾陶·创客会馆一楼人潮涌动。这场由中国文联“文艺两新”集聚区(美陶湾)实践基地主办的活动,在佛山市文联指导下,由澳门中华书画艺术协会承办,并联合香港、广东等多地艺术机构协办,共同呈现了一场以“雅韵飘香 相聚美陶湾”为主题的艺术盛会。
在这场汇聚全国书画名家的展览中,黄华欢先生以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和鲜明的个人风格备受瞩目。他参展的两幅作品《竹石幽喜鸣唱》及《池塘飘芬芳,借月把荷赏》获得观众一致好评。
《竹幽喜鸣唱》是一幅意境清雅的中国水墨画,画面以墨色的浓淡干湿为主调,营造出幽远而静谧的氛围。几竿修竹立于画中,竹叶以疏密有致的笔法点染,墨韵氤氲,姿态各异,或舒展,或轻垂,尽显竹之清逸与劲健。竹竿则以劲挺的线条勾勒,笔力沉着,展现出坚韧而高洁的气质。
画面下方,一方奇石斜倚地面,形态古拙而富有画意。石上栖有两只小鸟,羽毛以浓墨与留白相映成趣,墨色对比鲜明,神采奕奕。它们或回首相顾,似有细语;或静默独立,如入幽思。鸟的存在不仅点醒了画面的生机,更与竹石构成一幅动静相宜、情景交融的诗意图景。
《池塘飘芬芳,借月把荷赏》是黄华欢先生为庆祝国庆与中秋双节而创作的一幅典型的中国水墨画。作品格调高雅、意境深远,以黑白为主色调,营造出一种简洁而含蓄的东方韵味。
画面中央和下方是荷叶错落,墨色氤氲,层次丰盈;一枝荷茎亭亭向上,顶端荷花含苞,淡红轻染,成为整幅画面的点睛之笔。荷茎上小鸟栖止,似正轻鸣,为静谧之夜注入一丝生动;背景中圆月隐约,淡墨朦胧,将观者引入一个荷香伴月的诗意夜晚。
该幅作品构图精妙,意蕴绵长,黄华欢先生在采访中表示,愿以“月亮代表我的心”之诚,寄寓对家国团圆、山河锦绣的深情祝愿。
成功非偶然,黄华欢先生自幼聪明,童年时期便对绘画与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家乡独联村那片郁郁竹林,藏着他嬉戏的足迹与无边的遐思。无论是穿行其间,还是静坐观想,竹林始终是他艺术灵感的活水源头。巧合的是,七十年代末,师范同窗见他家居竹畔,便赠他“竹林子”的雅称。年岁渐长,对竹的热爱逐渐沉淀为艺术的追求,他开始以笔墨捕捉竹之风骨,传达坚韧向上的精神气韵。
黄华欢先生艺术道路的重要转折,是他有幸成为被誉为“再世郑板桥”的国画大师徐千里的入室弟子。在徐老先生的悉心指导下,黄华欢不仅勤学苦练,更深入研究中国画的精髓,终得真传,成为其得意门生。
作为徐千里的传人,黄华欢在花鸟画领域独树一帜。他笔下的竹子不仅形神兼得,更重在传达“竹魂”——那是一种向上挺拔、经霜不凋的精神气象。这种独特的艺术语言,使他的作品在艺术市场上备受青睐。
近年来,其作品屡次亮相于澳门、珠海等重要展览,包括全国“知青书画院”及珠海市政协书画院展。2024年7月,在江门东仓里美术馆举办的“容纳百川 大德可风”大湾区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中,黄华欢先生参展的八幅作品,六幅参与拍卖,创下百分之百的成交率,这一成绩充分证明了其作品的市场认可度及号召力。2024年11月,以推介其艺术成就为核心的“翠竹丹心 中华欢腾——华欢杯·粤港澳大湾区书画名家精品展”在江门成功举办,进一步确立他在艺术界的影响力。更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5月,其作品《不可居无竹》被佛山市档案馆永久珍藏,标志着其艺术价值已获学术与官方机构的双重认可。
黄华欢先生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持续的创作实践,印证了真正优秀的艺术家是既能赢得市场,也能收获尊重。在这个艺术与价值互动的时代,他正用笔墨书写着自己的艺术篇章。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25日,观众可在石湾陶创客会馆欣赏黄华欢等名家的精品力作。通过这些作品,我们不仅能感受到传统书画的艺术魅力,更能看到一位当代艺术家在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坚定步履。
【本文作者】吴妍俊,女,新会人,笔名碧泉。现为中山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山市华侨历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民间文艺家书画篆刻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写作学会许峰诗歌研究院顾问。在《中国早报》《人民基层在线》《中国农业网》等新闻媒体发布作品数十篇。
主编:洪新爱
组稿:放飞 王光兴 叶小兵
编辑制作:放飞
图片由我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