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九寨沟》
——记五星九寨秋季版北京独立团双飞6日游纪实(三)
宋厚健
九寨沟景区内的树正瀑布为阶梯瀑布,与诺日朗瀑布共同构成典型钙化流瀑布景观。作为进入九寨沟的门户区域,该景区呈现“小桥流水人家”的田园风格。
游览观光了树正瀑布,从树正瀑布至树正群海步行大约10分钟,路途564米。
树正群海,海拔2187—2280米。其地形是在河谷迭加泥石流域积物的基础上,再经钙华沉积,形成大小19个湖泊,顺着沟谷层层迭迭,形成“翡翠项链”奇观。这里森林、湖泊、小瀑布相错相连,呈现“树在水中生,水在林间流,人在画中游”的奇特景观,被誉为“九寨沟”的缩影。
树正群海景观特色:
1、结构特征:由19个大小不一的钙华湖泊呈梯田状串联,绵延5—6公里,湖间以瀑布和绿树相连,形成翡翠项链般的视觉效果。
2、核心亮点:
湖水层次分明,绿树与蓝海交融,钙华沉积形成乳白色湖底,阳光折射下呈现蒂芙尼蓝与深蓝渐变。
瀑布群落差达25米,水流经灌木丛形成叠瀑奇观,呈现动态水景与静态海子相映的意境。
藏族村寨树正寨坐落其间,白塔群与自然景观共同构成人文与生态融合的典范。
走在树正群海的岸边,微风拂面,神清气爽。树正群海之美,不仅在于它的广阔,更在于它的细腻。每一个海子都有其独特的韵味。道路旁一排排高大的树木挺立在森林中,枝繁叶茂,形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海边的树在秋风中摇曳着,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海的故事。
从树正群海到树正寨徒步大约5—6分钟,路程约350米。走进树正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白塔群。这个白塔群名叫九宝莲花菩提塔属于藏传佛教佛塔类型,由九座白色塔组成,按主体佛塔内经之的内容及名称合并命名,象征当地九个藏族村寨的团结。
九寨白塔:佛塔藏语叫“却登”。“却”是供养,“登”是容器与福田。佛像代表佛的“神 ”;佛经代表佛的“语”;佛塔代表佛的心“意”。九寨沟树正九座白塔,塔内装藏有包括本教大藏经《甘珠尔》《丹珠尔》等经卷上千部,舍利子、佛像、法器、五谷、圣药、金银珠宝等物品。
九寨白塔象征着当地九个藏族树寨的团结,在这里,转塔三圈,第一圈为众生,第二圈为山水,第三圈为你眼底的星光。为此,许多到来参观打卡的游客,穿着藏民族服饰祈祷祝福绕塔三圈,并在塔前合影留念,感受九寨的繁荣与发展。
树正寨是九寨沟九个藏族村寨中最大、最繁华的一个,九寨沟1000人中就有400多人居住于此。
树正寨里还有一个民俗文化村,在这里大家可以观赏九寨沟藏式的建筑风格、门窗上的彩绘及藏民的服饰,体验藏民的日常生活,感受藏民的衣、食、住、行。在九宝莲花菩提塔的下方是马致远笔下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老的水磨房、栈道,依然向你倾诉着藏民昨日的历史。这里曾是新片《自古英雄出少年》的外景拍摄点。
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徒步登上树正寨的最高观景点,俯瞰整个树正群海的全貌。
现在我们乘车前往下一个站点火花海。从树正寨步行至树正海停车场(约15分钟),在此搭乘景区观光环保车前往火花海站约10分钟车程。
火花海又称火花池,海拔2211m、长294m、宽232m、深16m、库容45万m3,波光粼粼,似火花闪烁。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使火花海出水口堤坝崩塌,形成长40m、宽12m、深15m的决口,湖泊景观消失,发育裂缝100余条,裂缝最长50m、宽1m、深6.9m。经反复论证,科研人员以震损钙华、落石、糯米浆等生态材料,修复了坝体裂缝,防治了次生灾害,恢复了湖泊景观。
火花海因下午时分阳光照射在湖面,波光粼粼就如火花闪烁而得名。这也是来九寨沟旅游必打卡的景点海子之一。
火花海名称由来:
光学现象:层雾消散时阳光经钙华层折射,湖面呈现密集金色光斑,犹如火花闪烁。
季节特征:秋季周边彩林倒映水面,形成“火燃湖面”视觉效果,冬季水位下降后钙华丘显露,呈现“千岛湖”景观。
科学验证:中科院研究证实,特定午后光线经环形山体多次反射,叠加水面波动形成“四层光效”奇观。
走进火花海我特意看了看手机上的时间,下午2点46分,此时的天气特别的好,秋高气爽,温度较高,而九寨沟早晚温差很大,如果来这里参观旅游,一定要做好防晒防寒工作,避免发生感冒。此刻的火花海,轻拍的海浪伴着烟花绽开,治愈了心灵的每一个角落,生命虽然短暂却如同烟花般光彩夺目,闪耀在那片蔚蓝之上。站在火花海的岸边,仿佛听见大自然细腻的低语,心醉神迷;火花海湖面波光粼粼,与长海遥相呼应,宛如仙境中的双子星星光闪烁、灿烂辉煌。
游览了火花海,从此步行至下一站便是双龙海,路途552米,大约8分钟左右。
双龙海海拔2200米,长290米、宽247米、水深9米,透过晶莹的湖水,可见湖中有两条带状的生物钙华堤埂隐藏于水底,湖堤上部为钙华,下部为冰碛物,宛如两条蛟龙,似动似静。
双龙海景点特色:
地质奇观:湖底两条生物钙华堤埂形似蛟龙,由碎钙质沉积形成,地震后通过糯米灰浆等古法工艺修复。
动态演变:2017年8月8日7:0级地震导致火花海溃坝,水流冲击形成宽85米的双龙瀑布新景观,2019年9月27日正式开放。
生态特征:湖面常栖息天鹅、鸳鸯,水质呈现独特靛蓝色,冬季可观察到蓝冰与流动瀑布共存现象。
走进双龙海青山环抱其中,双龙静卧如镜,倒映着天光云影,秋风拂过,水面荡起涟漪,似有龙鳞闪烁。站在沿岸,无论是远眺还是近观,双龙海都像一幅流动的山水画,让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双龙海瀑布。该瀑布位于火花海与芦苇海之间,海拔约2180—2200米,并非自然原始景观,而是2017年8月8日九寨沟7.0级地震的直接产物:地震导致火花海溃坝,下游双龙海水体面积扩大,水流沿钙华堤埂阶梯状下泄,最终形成这一新景观,并于2019年9月27日正式对外开放。
双龙海瀑布,隐藏在九寨沟密林深处,对外开放之时,吸引了无数游人。这处瀑布宽达85米,高度为8米,虽然水量并不丰沛,但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秀美的景象令人叹为观止。
双龙海瀑布如天神遗落的银链,从火花海倾泻而下,水雾中仿佛仍能听见黑龙白龙贩依时的低吟。钙华堤埂化成蛟龙脊背,在碧波中蜿蜒欲飞,每一道水泽都是龙鳞抖落的星光。
从双龙海游览打卡之后,本人沿着栈道步行约1小时直达芦苇海,沿途欣赏了盆景滩等景点。
盆景滩,又名“盆景海”,藏语称“甲珠措”,位于九寨沟景区树正沟入口处,海拔2190米,是进入九寨沟的首个钙化滩流景观。其由水中碳酸盐经万年沉积形成乳白色钙华层,滩长218米,宽98米,水深0.8米,杜鹃、杨柳等植物水系直接汲取养分,在钙化堆积的天然盆堤上构成千姿百态的自然盆景。
地质与生态特点:
钙化地貌形成:盆景滩由水中碳酸盐经数万年沉积形成乳白色钙华层,其低钠高钙水质促成植物根系直接汲取养分,在钙化滩上发育出盘根错节的天然盆堤,形成“树在水中生,水在树下流”的独特生态。
植物与景观:滩上生长着杜鹃、杨柳、松柏等灌木,植物形态各异,一树一景,浑然天成,呈现水晶视觉效果,成为季节性特色景观。
走进盆景滩,千姿百态的盆景,或挺拔雄奇,或曲径通幽,宛如自然山水之缩影,如诗如画,美伦美幻,令人感叹。盆景之美,美在自然与艺术的和谐,静谧而生动,引人入胜。
芦苇海是九寨沟内的半沼泽湖泊,地处树正沟靠近沟口处,海拔2145米,全长2.2公里,为进入景区后的首个海子。其水域与沼泽交错分布,形成高原湿地生态系统,中央有碧玉色水系玉带河蜿蜒穿行,相传为九寨沟女山神腰带幻化而成。
景观与生态特点:
玉带河与季节性景观:中央的玉带河将湖泊平分为两半,河水呈碧玉色,蜿蜒穿行于芦苇丛中。春夏季节芦苇与水流同色,满眼碧绿;秋冬转为金黄色,形成“黄金盘翠玉”的强烈对比,芦花摇曳时吸引鸳鸯、野鸭等鸟类栖息。
生态多样性:湖中生长特有矮种芦苇,与睡莲、菖蒲等植物共同维系湿地平衡,是水鸟的重要栖息地。
走进芦苇海,芦苇丛中每一根茎杆都承载着岁月的轻吟,芦苇的舞姿,是风与水的交响,是大自然的诗篇。站在芦苇滩的岸边,下午4点多钟,夕阳映照下,芦苇的金黄与天空的霞光交织在一起,描绘出一幅动人的秋日画卷。
芦苇常生长在河岸沼泽地,是大自然的净水器。看似杂草的芦苇,却有深远的文学与应用历史。古代多以其粗壮的茎干建造堤岸及屋墙。芦苇随风飘摇的姿态是文人的灵感来源。《诗经》篇章<秦风.蒹葭>文中的(葭)亦指芦苇,诗人以蒹葭伊人描绘无法追求心爱之人的思念,“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古典韵味、“芦苇随风摇曳,秋意自温柔”的宁静美感,以及“夕阳余晖洒满芦苇荡”的画卷感,展现出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融。
秋天是芦苇海的高光时刻,沼泽状的湖面被大片芦苇覆盖,一半是生机勃勃的翠绿,一半是染上秋意的金黄,就像大自然精心调和的色彩,拼接得冾到好处。微风吹过,芦苇们整齐地摇曳生姿,发出沙沙的轻响,好似在低声诉说着九寨的古老故事。芦苇海中间那条玉带河美得让人羡慕,清澈的小溪蜿蜒穿梭,把芦苇海一分为二,水面波光粼粼,就像一条镶嵌着细碎钻石的碧绿丝带,传说它是女山神沃诺色嫫的腰带所化,更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神秘的五星九寨,秋天的童话世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世界自然遗产,自然的美,美的自然的九寨沟风景如诗如画、美伦美幻,让人震撼!令人曙目。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走出芦苇海,告别九寨沟,这里的每一片海子都隐藏着蓝绿色的秘密,离别时才发现,那些波光已悄然缝进了我的记忆之中。踏过的木制栈道,踩碎了的秋叶轻响,却踩不散心头的不舍——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这里的藏族村寨、民族文化、历史传说,让我经久难忘,魂牵梦绕,注定是我余生回望的诗和远方。
下午5时,我从盆景滩乘车点搭乘观光环保车返回至景区入口,结束了九寨沟之旅。
三、九寨千古情
走出九寨沟风景区,我们乘坐旅游大巴前往今晚下榻的酒店用餐,之后还要观看大型歌舞表演《九寨千古情》,时间上需要特别的抓紧。为此,我简单地吃了二口饭,而小九哥连晚饭都没有吃,不顾身体上感冒发烧坚持送我们前往剧场,让我十分感动,心里暖暖的。
下了车,小九哥冒着中雨,将我们剧场的位子安排好,才悄悄的离开。
《九寨千古情》是一部大型原生态歌舞,分为《九寨传说》《古羌战歌》《汉藏和亲》《大爱无疆》《天地吉祥》等场。藏羌歌舞带着双方进入时空之旅,重现唐朝文成公主汉藏和亲的壮举。5D实景和高科技手段再现阿坝州5.12汶川大地震的惨烈场面。
第一幕:九寨传说
首先,演出从九寨沟的美丽传说开始。这个故事讲述了九寨沟的由来,充满了神秘和浪漫。舞台上的灯光和特效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遥远的时代,感受着大自然的馈赠。
第二幕:古羌战歌
《古羌战歌》,这一幕展现了羌族的勇敢和坚强。现场的打战场景,加上震撼的音乐,仿佛把现实带回了那个战斗纷飞的年代。羌族的英雄们为了保卫家国,奋勇抵抗外敌,真的是让人敬佩。
第三幕:汉藏和亲
《汉藏和亲》,这一幕展现了辉煌的大唐皇宫和文成公主的传奇故事。舞台上的大唐皇帝气势恢宏,文成公主的美丽和智慧也让人印象深刻。这一段不仅展示了古代文化的繁荣,也让人感受了民族之间的和谐与和平。
第四幕:大爱无疆
《大爱无疆》,讲述了汶川大地震中的感人故事。舞台上模拟的地震场景,加上演员们的深情演绎,通过环震座椅和洪水特效表现抗震救灾的团结精神。
《天地吉祥》:作为尾声,象征灾后重建与希望,以歌舞祈福阿坝州的未来。
“山水为幕,传说为魂——九寨千古情,一生必看的视觉盛宴!”这部舞台剧导演团队由黄巧灵担任总导演、总策划及艺术总监。该剧于2014年5月1日在九寨沟首演,1个小时的演出采用5D实景演出技术,融合藏羌文化与历史场景,采用360度全景舞台,400套舞台机械与观众互动,结合声光电特效,打破艺术类型界限,成为一生必看的演出之一。
作者简介:宋厚健,1959年7月4日出生,北京人,中共党员,政工师。
1985年8月毕业于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中文专业;1985年8月至1988年8月在中国文学函授大学中国文学专业学习。曾先后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刷厂、司法部、中国华侨旅游侨汇服务总公司、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工作,现在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退休干部。
《文学月报》杂志社签约作家,《白鹭文刊》杂志社签约作家,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青年作家网文学联盟知青分盟副主席。曾参与《毛泽东图书辞典》、《人镜丛书》等图书编辑撰写工作。责任校对了《瞿秋白与鲁迅》等图书。荣获全国文学大奖赛多项大奖。在报刊杂志发表多篇文章。
“盛世阅兵•礼赞强国”(2025)文学作品大赛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255731.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以上内容为用户自行编辑发布,如遇到版权等法律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官方客服,平台客服会第一时间配合处理,客服电话:18749415159(微信)、QQ:757700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