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染春秋》
~左峰先生的艺术守望与时代丹青
作者:刘亚丽
仲秋时节,天高气爽,瓜果飘香。我无意间翻动手机,左峰老师的新作《梅香疏影侍女图》蓦然映入眼帘——红梅绽放,一位身着红色斗篷的丽人低眉凝望手中花枝,竹影氤氲,似有暗香浮过屏幕。秋日的丰饶与画中的清冷,在这一刻奇妙交融。
说起左老师,他是我们天水市家喻户晓的老一辈艺术家。其书画作品题材丰富:无论是暗香浮动的梅花、香远益清的夏荷,还是松龄鹤寿的仙鹤、艳冠群芳的牡丹;亦或是《羲皇故里》系列里飞檐斗拱、古柏参天、香客如织的伏羲庙,尽显沧桑庄严;或是远山如黛、近水含烟,仿佛能听见松涛与溪流低语的《麦积烟云》;以及叠峰竞秀的黄山云海、汹涌澎湃的黄河之水、色彩缤纷的石门秋色,还有司晨报晓的雄鸡、凶猛强悍的老虎。这一幅幅作品皆匠心独具,神态各异、呼之欲出,墨色灵动间浓淡相宜、晕染天成,既如铁画银钩力透纸背,又似金石镌刻刚柔并济,气韵贯通,尽展水墨丹青的灵动与高古意境。
左峰老师出生于古秦州书香门第,父亲毕生执教且善书画。幼时的耳濡目染与良好家风熏陶,让他从小酷爱美术,幸得家藏《芥子园画传》和颜、柳、赵碑帖,便常常临池摹写。加之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孩提时的他已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浸润,尤其对绘画艺术情有独钟。
左老师曾拜早年毕业于杭州艺专的董晴野先生为师。董老师教他素描、色彩,还常带他外出写生,因此他的画作从一开始就受其影响,将西洋素描、色彩与传统国画结合,形成不拘泥于传统的独特画风。
在天水一中上高中时,校长汪都先生倡导美育,校园书画活动十分活跃,促使他从艺之志与日俱增。后有幸师从天水著名画家张筱辰先生,苦心研习期间,他得见张先生家藏珂罗版《中国历代绘画名作》大画册,眼界顿开、艺术慧门大开。无论是茶余饭后还是课余伏案,他都废寝忘食,挑选册中宋元以来古人的优秀作品深入钻研、反复临摹,在浩瀚的书画海洋中汲取养分、博采众长,为日后艺术生涯打下坚实的传统书画功底。
凭借扎实过硬的绘画功底,1958年,年仅17岁的他临摹的南宋夏圭《长江万里图》长卷,在当时天水书画界引起极大反响,艺术才华初露端倪。1959年高中毕业后,他如愿以偿考入兰州艺术学院美术系国画专业(后并入省师大),开始系统学习国画,师从韩天眷、汪岳云教授。在兰州工作期间,他又有幸结识陇上名家郝进贤先生,专攻山水花鸟,亦画人物。受其倾心栽培,画作水平突飞猛进。
左峰先生的人生,从不是“闭门作画”的纯粹艺术家。在任期间,他以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为天水文化事业奔走:为筹建图书馆,四处斡旋争取资金,终让投资数百万恢宏壮观的图书馆拔地而起;分管文物工作时,主持修缮伏羲庙、仙人崖、石门等重要文物景点,让文化遗产重焕生机;多次策划组织天水大型书画展览及省内外交流活动,曾组织并带队赴京举办“天水风情艺术展”,展览在京引起轰动。牵头筹建天水市美协与天水书画院,主编大型中英文画册《天水书画集》,全面梳理天水近现代书画创作成果。他在文化基建与美术人才培养上的贡献,早已融入这座城市的文化血脉。
他热爱生活、情系桑梓,羲皇故里深厚的文化底蕴赋予他创作的灵感源泉。闲暇之余,常走进田间地头,徜徉在祖国名山大川,或漫步家乡名胜古迹,用手中灵动的画笔描绘大自然的美好。日复一日的辛勤耕耘与坚毅执着,让他的书画水平不断提升。创作中,他坚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注重艺术理论研究和艺德修养,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善思好学的他,还独具匠心地将任伯年、吴昌硕、潘天寿、张大千等大师之所长熔于一炉,逐渐形成墨韵与气韵并重、厚情致且追求艺术内涵、浑厚朴实又清新典雅的艺术风格。
左老师“画如其人”,以画为乐。他的画作清逸高古、沉稳素雅、灵动唯美,且注重艺术内涵,兼具浓厚生活气息与较强时代感:山水画视野开阔、功力深厚,笔墨苍劲而意境深远;花鸟画气韵灵动、情趣盎然,尤其写意花鸟,笔下梅、荷、葡萄堪称“三绝”。他的书法作品亦苍劲有力、气势磅礴、超凡脱俗,富有音律感。
他的画作中,题款书法亦是一大亮点。如行云流水的自撰诗句“一砚墨香半生缘,几笔山水寄乡愁”,《红梅》题诗“铁骨铮铮向天笑,不随桃李斗春娇”,《老巷斜阳》题诗“此心安处是吾乡”——这些笔力遒劲的诗句与清新雅韵的画面相得益彰,真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将“诗画同源”演绎得淋漓尽致。画中留白处“天水左峰写于伏羲故里”的题款,更将故土情怀凝诸笔端,道尽对故土的无尽眷恋。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他的作品还常以农家竹篮、陶罐入画,题“陇上秋实”,画面里南瓜、辣椒堆叠如山,似有淡淡的泥土芬芳弥漫。其作品尤以写意梅花、荷花、山水见长,代表作《麦积烟云》《朝露》《暗香》等,通过动静结合、含蓄深沉的艺术手法,借物象歌颂生命力,凭沉稳素雅的画面传递内在力量。《麦积山写生》系列更是他数十次登临麦积山后的心血结晶,画中佛像衣袂飘飘、飞天婀娜多姿,他独创的“石窟皴法”能精准表现岩壁的斑驳质感。
左峰先生认为:“中国画必须继承传统。中国画是天人合一的,表现的是作者真实的心理写照,这是中国画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所以学中国画,必须将传统的好方法融会贯通。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还要汲取西洋艺术的某些因素,借助线、色的变化和微妙渲染,取得传神和空间效果,充分显示画作典雅、纯净的神韵。”他的作品《日出》,便是中国画与西洋画大胆结合的佳作。
其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展览并获奖:青年时期的国画《东风颂》1958年即入选全国青年美展;《建设中的天钢》《云雾中的雄鹰》,大幅梅、荷花等作品先后六次入选甘肃省美展。近年来,作品先后入选赴西安、北京、深圳、香港、澳门、台湾、日本、新加坡等地展出,并见诸省内外多种报刊,多次获奖,部分画作被收藏。《报春图》获1998年三地市联展一等奖,《朝露》获1999年第五届国际书画展金奖,《荷塘清趣》获2003年亚太地区名家书画金传奖,《清气满乾坤》2004年入选中国群星艺术节书画展,书法被刻入四川太白碑林,在我省书画界获得较高声誉。
其传略和艺术成就已入编《中国美术家》《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专家大辞典》《世界现代美术家大辞典及作品集》等多种权威辞书。2007年,他出版《左峰书画集》,近年来先后5次举办个人书画展。《甘肃画报》曾整版刊登其作品并撰文介绍,天水电视台《文化时空》《天河热土》节目两次作专题报道,《甘肃日报》《天水日报》《政协报》等报刊多次刊登文章,对其作品及艺术成就给予较高评价。
天水著名学者和民俗专家李子伟先生评价道:“纵观左峰先生的作品,他最基本的艺术品质是富有情韵,山石展华夏之情,行云有神州之恋,这才是最可贵的。在左峰身上,这种人格的真诚抑或是艺术的真诚,乃是一种信念甚至是一种信仰,因为熔铸其中的并不单单是一种真实的品质,而且更具有超前的价值意义和永恒之美的光华。在画法上,他直追古人、前人,更出己意,于大气磅礴、酣畅淋漓中寓清雅脱俗灵动之气,笔墨语言清新、流畅,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更贴近时代的审美认同。”
左峰老师长期从事宣传文化工作,为人正直、善良温驯,谦和豁达,淡泊名利。在领导岗位二十年来,他对工作始终满腔热情,恪尽职守、尽职尽责,原任天水市文化局副局长,市政协委员,天水市文联兼职副主席,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现为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水书画院名誉院长,甘肃省特色文化产业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一级美术师、高级鉴定师。甘肃省群众文化协会理事、天水市政协书画院副院长、天水老年大学学友书画院院长等。
他是天水市少有的仕途兢兢业业,且与书画艺术相依终生的画家。公务之余,近四十年如一日,工作上勤勉进取,闲暇时仍醉心艺术、笔耕不辍,在艺术的海洋里不断探索、锐意进取,钻研理论、结识名家,潜心画作、博采众长,开阔眼界、精益求精。他说:“人生易老,而艺术长存,真情依旧。”
退休后,他受聘天水老年大学国画专业任教,一教便是20年,期间还任副校长。这二十年来,他尽己所能教书育人,注重“笔墨凝练精妙”的技法传承,培养的学员上百人,学生作品多次入选省级展览,成绩斐然,真正做到了桃李遍天下。这份对艺术的坚守与传承,也让他的作品更添人间温度。
正如天水在线所言:“左老的画,是画在纸上的天水,是挂在墙上的乡音。”他一生钟情书画,六十余年勤耕不辍,硕果累累,成就骄人。惟愿他在艺术天地间自由驰骋,用画笔描绘更多绚丽篇章,更愿他身康笔健,艺术之花常开!左峰先生书画作品:
~*~*~*~*~*~*~*~*~*~*~
作者简介:
刘亚丽,甘肃天水市人,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东方散文》签约作家、大爱文学交流中心编委、在多家报刊杂志发表散文百余篇,偶有作品获奖。出版散文集《渭水浅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