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怀
张洪福
一个长工的孙子,因为留恋自己童年玩耍过的大院,成全一个三百年的古迹;一个远嫁的姑娘,因为总梦见家乡的山坡,就有了满山两万棵榛子树;一个年富力强有梦想女村书记,为了安慰远方的游子,建起两片露营地,几个怀揣乡情的大学生,决心为家乡做点事,便拍出四十集情景短剧《范家村那些事儿》,这不是什么文学杜撰出来神话,是真真实实存在的故事。
从景台镇后大桥向南大约一公里,是范家村地界,一尘不染的泊油路,两边彩旗飘飘,隔不远还时不时有一簇簇扫帚梅,凝静安闲。这让我忘记了一路颠簸劳累,掏出手机,拍下这美好的一切。
抬头遥望,范家村有了轮廓。在轮廓里缓缓驶出远一辆三轮车,因为问路的原因,我和朋友张凤明拦停这辆车。这才看清楚车上拉的是要废弃的葫芦秧。开车的是个中年妇女,齐肩短发,显得特别的干练,我上前问个好后,便询问范家大院的方向。“齐肩短发”爽快的告诉我行走路线。因为喜爱葫芦的原因,看见三轮车上的葫芦秧还有很多要遗弃的葫芦,便眼放光彩,想要摘几个。“齐肩短发”看出我的意思,爽快的说:“这些都是要废弃,喜欢葫芦,我家好多,我不能陪你去拿,你到范家村后就打听七队小卖店。跟我家人说,我答应你们的”。这令我很诧异,葫芦作为长春市文玩把件,很值钱,没想到,”齐肩短发”就这样慷慨馈赠,我说:“葫芦品相好的话,我可以付给你点钱!”齐肩短发笑着说:“我们种葫芦,不是为了卖钱,纯粹是一种情怀,小时候,看见父母种的葫芦成熟后作成水瓢,总觉得有些遗憾,长大了,就每年都种几棵葫芦,权当一种风景,看着就心里舒服。”
窥一斑而知全豹,足见范家村村民骨子里的古道热肠。我作了个自己标志性的双手合十于胸前并弯腰的动作,告别了“齐肩短发”,奔着范家村村部而去。
范家村范书记,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带我们走进范家村接待室。在这里我第一次体验到不一样的文化氛围。
接待室的中间,是和所有会议室一样的会议桌,抬头南望,透过明亮的窗,景台山起起伏伏温韵的曲线映入眼帘,心情是那样的明快。西面山墙,被装饰成一排”货架”,中间各种荣誉证书,闪着岁月的辉煌。荣誉证书区的左面,陈列着范家村自己的产品,右边摆放着市场比较畅销的商品。给人整体感觉,好像一个带货直播间。这让我有些震撼,这种与时俱进,才是新农村应该有的样子。
范书记向我们一一介绍本村的产品说:“我们村有黑玉米及相关产品黑玉米糊、黄金诺手指玉米,大榛子2万棵,还有高钙果欧里五万棵”。这下不止震惊那么简单,一个村竟然有这么多的产品,这是怎样的大手笔啊!我问范书记:“当今,在大潮流走进城市的环境下,如何做到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村庄的呢”。范书记平静的说出两个字:“情怀”。这两个字引起了我深深的共鸣。乡情是千古不变的话题。我也无数梦回家乡,那种高楼挡不住,乡思总入骨的情怀让我写了很多歌颂家乡的歌曲。
范书记给我们倒了杯水,接着说:“情怀体现在范家村所有村民的身上,比如我们村的刘大哥,他爷爷当年是当地大户范家的一个长工,他一小(东北话童年的意思)经常在范家大院里玩耍,就想,自己长大了要是也能拥有这么一个大院多好。解放后,他便买下了这个院子,不管日新月异,多少村里的房子翻盖到红砖灰瓦,甚至瓷砖挂面,他始终坚持范家大院的本来模样,说白就是一种情怀。”范书记的眼里有着穿越时光的感觉。我们了解到,其实范家大院的前主人也是范书记的一个远支。范书记喝口水继续说:我们景台山有片果园,是一位远嫁的姑娘,无数次梦见自己童年的时候在那个山坡挖野菜,采蘑菇的情景,于是回到了家乡把这片山坡承包下来,在这里种植了两万棵榛子树。说白了也就是家乡的情怀”。
说着我突然想起,来时路上遇到的“齐肩短发”话,情怀的确是一方“水土”,印在骨子里,灵魂里。
我说:“在农村人口越来越少,孩子们都考上大学的大环境下,咱范家村的未来,还有什么规划吗?”范书记笑了,说:“虽然说孩子们都考上大学,但范家村的大学生们,并没有忘记家乡,他(她)们时时刻刻想为家乡做点事。这不他(她)们以家乡为背景,正在筹拍40集3分钟情景短剧,主要宣传家乡的一草一木和家乡的产品”。我心里:“天啊,一个村,竟然拍40集短剧?”我何止是震撼。
范书记似乎看出我的震惊说:现在已经拍完了,在剪辑中,拍这部短剧的初衷,一是宣传家乡,二是范家村正在筹划梅花鹿养殖基地。也是为了宣传这个主题。”我了去,我心里震惊外还是震惊。
于是说:“范书记。你们村,的确震撼到我,我能不能参观一下呢?”范书记爽快的说:可以。于是我们从村部开始,展开参观旅途。
首先我们参观了村部的文化室,各种实用性的书籍的确是有别于其它文化室的氛围,也能看出来,范书记是个脚踏实地的书记,一心为民。稍作停留,我们又参观了别的村都没有宿舍,范书记说,这些宿舍是给留守老人准备的,有些儿女不常在家的留守老人,可以来到村部居住,并为这些老人开僻了食堂。“温暖、温馨、温存”这是我对村部参观了直觉。我想:范家村人之所以有情怀,与这些人性化管理有直接关系吧!
我们说着聊着,便来到村部东面的广场,在村部的东山墙外有个文化舞台,每当节日都在这里举行文化活动,并有好几首歌,是范家村村民自己创作,所有的节目都是村民自编自导自演,虽然没有什么明星大碗,但这种自娱自乐的节目,非常有凝聚力。凝聚力,应该是范家村人有情怀的来源之一吧!
范书记安排好村部的工作,开车带我来了一次环村参观。首先我们来到了范家大院。
现在的能看的范家大院,是典型的三合院布局。正房五间,中间开门,两边各两间,窗保留上下开启的方式,门还是老旧的木门。是典型的、传统的中顺,对称的格局,东西厢房也各五间,好像正房被复制两份,粘贴到东西两边一样,东西厢房的山墙位置,离开正房屋檐一米五左右,东西厢房前檐不压正房边檐。我们到的时候,正赶上房主刘大哥在院子里忙着。刘大哥热情的接待了我们。从刘大哥的口中知道,范家大院原本有很多股的大院,通为四合院,这个被保留下来的大院也是如此。只不过后来因为刘大哥种地进不来车,才把门脸的房扒掉了。
我深深的惋惜,这样一个三百年的大院竟然不能看到它全貌,真是遗憾啊!
聪明的范书记,早看出我的心事说:“这个大院也差点没有被拆除,经历了各种原因,始终没有拆成,这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
大院的后身,有好几棵三百年的梨树,三百年的梨香我岂能错过。
告别范家大院,我再次回望,青砖草房,典雅古朴,他见证了柳条编穿村北而过,见证了改朝换代的云烟,他像饱经沧桑的学者,低调而厚重,就连三百的梨香也深沉内敛。看上去平平无奇,吃上一口确实透骨的水灵。
我们参观的第二站是范家村露营地。前面提到范家村有一个远嫁的姑娘,因无数次梦回家乡的山坡,于是,回到家乡,在这里种植了2万棵榛子树,露营地就是依脱这片榛子林里的空地而建,山上山下共计两片。在露营地入口,约离露营地200米处是养鱼池。养鱼池边上用原生态的木板做了几个木栈台,想是给爱好垂钓者准备的吧!露营地一,坐落与一个棒槌形状的山沟里,依地形两边分布。这里的露营地不同与城市公园或者城市周边的露营地。在这里能真正体验到远离城市的喧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按照范书记的话说,这里的空气都甜丝丝的。清晨的鸟叫,夜半的蛙鸣,看流云缓逝。观鱼游碧波。垂钓!怎么舍得。山雀儿时来觅食,野兔突来突去。远离汽车尾气,放松疲惫心神。春观山花烂漫,秋采野果芬芳。
范书记说,建露营地的初衷,是给在外游子片刻的安闲,让他们回到家乡的怀抱,感觉到母亲般的温暖。范家村人的情怀,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后来春城的人也慕名而来,范家村人慷慨的接纳了他们。
兜兜转转,我们又来到范家村露营地二。在这里,大有一种林深时见鹿的感觉。站在最高的木栈台向下望去,几十顶帐篷在林中错落有致,自己像林中小鹿,欢快的穿梭。我展开臂膀,拥抱大自然,瞬间,灵魂仿佛化作一只小鸟,飞上了枝头,随着微风起舞……
告别了露营地,我们来到景台山的山脚下,这里正在建设三潭林苑,因为没有预约,没有见到这里的老板。
但无用多说。这里的一幅对联足矣满足我所有的遐想:上联:长白山外林苑通幽境诚邀天下客
下联:柳条边里满乡烟火情笑迎四海宾
横批:三潭林苑
三潭碧水深藏于莽林之间,谭清而冽,长白山外,柳条编里,难得的世外桃源。
这真是:一副对联道尽三潭文旅风情万种;一缕烟火包罗满汉民俗沧海桑田。据范书记介绍。项目老板也是和景台山有着千丝万缕的情怀,才来到这里。
站在临别的路口,望着范家村周围连绵起伏的山峦,就像一瓣瓣莲花瓣,而范家村正好坐落在莲心,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渐进中午,范书记在景台镇招待了我们。情怀无处不在,而对我们这种常年在外的游子,情怀又无法安放。
本着对乡村的情怀,我点一道酱茄子、酱柳根、和尖椒干豆腐、还有一道西红柿蛋汤。无非是:想让乡村的情怀。在灵魂里撒个欢、打个滚。
以上内容为用户自行编辑发布,如遇到版权等法律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官方客服,平台客服会第一时间配合处理,客服电话:18749415159(微信)、QQ:757700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