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时英:悼杨振宁先生》
各位同仁、各位亲友:
今天,我们怀着无尽的哀思,送别一位跨越世纪的科学巨擘、心系家国的赤子——杨振宁先生。先生于2025年10月18日溘然长逝,享年103岁,这颗物理学界的巨星虽已陨落,但其光芒将永远照亮人类探索真理的征程。
先生的一生,是攀登科学高峰的一生。从清华园的少年立志,到西南联大铁皮教室里的求知苦读,再到普林斯顿研究院的深耕细作,他以超凡智慧在物理学领域留下了不朽印记。与李政道先生共同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颠覆传统认知,让他35岁便问鼎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与米尔斯共创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更奠定了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基础,被视作可与麦克斯韦方程、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比肩的科学基石。从"杨-巴克斯特方程"到统计物理新方向,他的成就横跨多个领域,深刻改变了现代物理学的面貌。
先生的一生,更是情系家国的一生。1971年,他冲破阻隔首次归国,架起中美学术交流的桥梁,掀起华裔学者访华热潮;他募集资金资助近百位中国学者赴美进修,为祖国培育了大批科技中坚。晚年的他放弃外籍,回归故土,在清华园筑起"归根居",以80高龄投身高等研究院建设,不领年薪、捐献积蓄,甚至亲授本科课程,将心血全部倾注于中国科教事业。他曾说,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增加了中国人的自信心"——这颗赤子之心,比诺奖奖章更显珍贵。
从合肥少年到科学巨匠,从海外游子到归根老者,先生的人生画了一个圆满的大圈。如今,清华园的树依旧葱茏,但那位曾爬遍园中树木、与学子亲切交谈的白发先生,却已远行。
杨振宁先生走了,但他留下的科学理论依然是人类认知宇宙的钥匙,他的家国情怀已然化作激励后辈的灯塔。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先生之德,永志不忘。
愿先生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