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最美夕阳红·重阳记》
唐增虎(山东)
几度夕阳红,晕染了归途。总以为夕阳是落幕的信号,走过半生才懂,它是时光拆开的另一封温柔信笺——褪去了晨光的慌张,收起了正午的灼热,只把余温浸在云里,漫在风里,落在重阳登高的石阶上,落在告老还乡的安稳里,这便是“最美”的真意。
曾盼着“安全着陆”后的清闲,却不知这份清闲,原是给热爱留的留白。从前总被“该做什么”推着走,忙着赶路,忙着承担,忙着把日子过成别人眼里的“像样”;如今脚步慢下来,才敢捡起那些被岁月压在箱底的念想:不必求精通,就学着把重阳的日子过成诗——晨起磨墨,让笔尖在宣纸上随意游走,不必管字是否周正,墨香里飘着菊花的清浅,就是欢喜;午后侍弄几盆草木,看多肉胖乎乎地冒新芽,听茉莉在风里递来一缕香,案头再摆上刚蒸好的重阳糕,甜香漫过窗台,便是慰藉;傍晚搬张藤椅坐在院里,就着夕阳翻本老书,读到会心处便合上书,看晚霞把天染成橘红,任晚风把“健康第

一、福寿为本”的老话吹得轻轻浅浅。
重阳是老年节,亦是岁月递来的一盏暖茶。不必再追着时光奔跑,只把日子过成自己喜欢的模样:闲时约上老友,或游山玩水,听风过林梢,看云卷云舒;或围坐聊天,话话家,常,讲讲年轻时的趣事,欢歌笑语里,都是盛世的安稳。谁说晚来的爱好算不得什么?比起年轻时的“有所求”,这份“无所待”的喜欢,才更见真心——不用急着学会,不用怕学不好,日子还长,慢慢琢磨,慢慢欢喜,就像夕阳不慌不忙地沉,却把天际染得那么亮。
笑看凡尘事,无愧于心便好。人生下半场,不追速度,只逐心意:登一次山,尝一块糕,写几笔字,养几株花,把“安享天伦”的暖,揉进“慢慢热爱”的甜里。原来最美的夕阳红,从不是因为多耀眼,而是懂得:慢慢来,用心过,每一段时光都有光彩,每一份热爱都不算晚,每一个重阳,都是日子最慢慢来,用心过,每一段时光都有光彩,每一份热爱都不算晚,每一个重阳,都是日子最好的模样。

这辈子过来,啥事儿都看淡慢慢来,用心过,每一段时光都有光彩,每一份热爱都不算晚,每一个重阳,都是日子最好的模样。
慢慢来,用心过,每一段时光都有光彩,每一份热爱都不算晚,每一个重阳,都是日子最好的模样。
这辈子过来,啥事儿都看淡了,笑看身边的事儿,只要自己做得无愧于心,就啥都不愁。今天趁着这节日,咱们一起举举杯!祝爸妈福寿绵长,祝咱们一家子都平平安安、和和美美,好好享受这好日子!
干杯!
评《最美夕阳红·重阳记》
唐增虎的散文以重阳为镜,映照出老年生活的诗意内核。文章以“夕阳”为意象,巧妙解构了传统暮年悲情——褪去功利性追逐,余温化作晨墨、草木、老书中的留白,将“安享天伦”与“慢慢热爱”糅合为甜暖的日常。重阳登高、蒸糕、侍弄花草等细节,具象化呈现“无所待”的欢喜:不囿于精通与否,只求笔尖游走墨香、藤椅闲看晚霞的纯粹。
文中“慢”的哲学尤为动人。作者以“不追速度,只逐心意”点题,将老年节升华为时光馈赠的暖茶——老友围坐笑谈往事、游山听风,皆成盛世安稳的注脚。这种“慢慢来”的从容,恰是夕阳最亮的底色:无关耀眼,重在用心浸润每一寸光阴。
结尾举杯祝祷,更将个体感悟延展至家庭温情,使“福寿绵长”的期许落于人间烟火。全文以重阳为轴,织就一幅“笑看凡尘事,无愧于心”的生命画卷,彰显老年阶段独有的丰盈与笃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