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雨巷文学社

悲情芙蓉镇
作者: 一凡 - 杭州
米豆腐热气腾腾,“豆腐西施”店前飘来的香味,女人的希望和绝望都在这里畸形地发生。湘西土家族的小镇,一条五里石板街。
芙蓉镇,两千年小日子打磨出来的,街巷俯仰高低错落,小桥流水疑似人在江南。
去张家界路过,我匆匆瞥了它一眼。因为看过电影《芙蓉镇》打了底,回头不仅古朴,且还是那股潜入心底的凄楚。
街扫得干干净净,那是姜文扫的,他扫地像关公使大刀在泄愤;后来刘晓庆也扫,她扫得小心翼翼看得出内心的惧怕。
走在芙蓉镇的街上,我似乎看懂了石板上的划痕是谁写下的音符,唱着凄怆的落泊,和精神知解的两棵小草的顽强。
一个下放来改造的右派书生和一个寡妇走在了一起。可怜人爱情的萌芽,不是为了一场风花雪月,而是两个不屈的灵魂,要共同面对阴冷的眼光和人言的可畏。
文革后的伤感文学都这个调子,孤独、悲愤、抗争、血泪斑斑。死去的灵魂要复活,突如其来的人生苦难,也有底层的生命哲学。
寡妇和书生偷偷地结了婚怀了孕,他们仅剩的一点快乐和梦想。在芙蓉镇,在那个年代,要炸了锅,几乎大逆不道。
不可抑制的生命挣扎,如何轻描淡写。镇上的人漠然地看着,寡妇挺着肚子,书生戴上了手铐,他们在雨中站着听候发落。
我已容不得半点无关痛痒,芙蓉镇五里石板街上那场大雨中的悲号。丈夫要被判刑入狱,妻子身怀六甲,大雨淋透他俩的全身。
那声悲号是丈夫对妻子说的 ,声音很大 : “活下去,像牲口一样地活下去。”
内心的绝望又有着硬汉的豪气,从一个柔弱的书生口中喷出来。
芙蓉镇的雨在下,五里石板路旁放着两把扫帚,这经典之极的伤感。悲痛欲绝,以后,再无超越。

(2025年10月16日作于深圳)

作者简介:
一凡 本名张法荣,杭州人。
喜欢文学、戏曲、音乐、旅游。为文涉材用体广泛,主张反映社会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其文曲婉含蓄、清丽雅致,蕴含哲理情趣、人生感悟,深受读者喜爱。作品见各类媒体。
中国雨巷文学社注册会员、杭州文学研究院研究员。

投稿须知:
1.本刊为公益平台,欢迎公益投稿。
2.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原创作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3.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投首发作品。
4.本平台刊发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文学评论,书法、绘画等。
5.投稿作品一经刊登,本刊以及中国雨巷文学社所属机构均有使用、出版之权利。
6.投稿作品7日后未刊登,作者可自行处理,本刊概不退稿。
投稿须提供:
1.文本、2.作者简介、照片
3.朗诵者简介、照片,4.诵读音频、视频
投稿联系热线:13306500910
中国雨巷文学社
首席顾问:黄健 、特别顾问:周绍志
顾问:毛建一、 邓国安、徐勤
海外顾问:鄧瑛(德国)、王静(英国)
社长:陈继业 社长助理:李晓
副社长:孙建胜(兼秘书长)
副社长:刘虹、王木清
雨巷文学编辑部
总编:陈继业(兼)
主编:韩菜菜、朱双碧
本期编辑:陈继业
(2025年 10月1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