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杨振宁先生
文/李咸化(山东济南)
星沉广宇失巨匠,
举世哀悲送泰斗。
昔与稼先研核武,
物理领域占鳌头。
宇称不守恒理显,
诺奖殊荣耀九州。
丹心未改系家国,
暮岁归籍绩更优。
清华讲坛传薪火,
研院之中拓新途。
赤子情长贯始终,
倾囊相授无所留。
俗议纷纷何须论,
丰碑自在众人口。
一生伟绩昭日月,
千古英名万代留。
说明:杨振宁先生是举世闻名的物理学家,与邓稼先先生是西南联大时期的同窗同桌。邓稼先是两弹元勋、共和国功臣,当年邓稼先从美国回国时,杨振宁也有一同归来的想法。但邓稼先先生深谋远虑,考虑到当时国内对于杨振宁所研究的理论物理缺乏相应的试验条件,认为杨振宁先留在美国更有利于其学术理论的发展。后来,在我国研制两弹的过程中,杨振宁利用自身的研究条件,为邓稼先提供了不少帮助,助力攻克了诸多难题,为我国核弹研制贡献卓越。
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共同创立的宇称不守恒理论,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也因此被誉为“重新定义宇宙的男人”。
杨振宁先生在物理学界成就斐然,有三十多项重大发明创造,被世界物理学界赞为当代的“爱因斯坦”。
晚年的杨振宁放弃美国国籍,重新加入中国国籍,还投资在清华大学创办物理研究院,并亲自投身教学工作,培育了众多顶尖人才。他与许多海外科学家一样,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
杨振宁先生老年时与翁帆的婚姻,曾受到一些世俗观念的质疑。然而,我们更应该看到他对国家、对世界物理学界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他无疑是物理学界的一座不朽的丰碑。
杨振宁先生的逝世是物理学界乃至整个世界的重大损失。他的一生,是追求科学真理的一生,是心怀家国的一生。他在科学研究上的卓越成就,为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打开了新的大门;他对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更是激励着无数后来人。尽管曾有一些世俗的争议,但正如诗中所说“俗议纷纷何须论,丰碑自在众人口”,他的贡献和成就早已深深铭刻在人们心中,他的英名必将千古流传,成为后世永远敬仰和学习的榜样。
2025.10.18.拟于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