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典看人道和天道
作者/刘斌
经典人道
鱼豢云:“贫不学俭,卑不学恭,非人性,分处所然耳。”是知别恭俭者,必在于富贵人也。《长短经知人》
译文:三国时魏人鱼豢说,贫穷的人不需要学习俭朴,地位低微的人不需要学习谦恭,这不是人的本性使然,而是他的处境决定的。所以鉴别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谦逊俭朴,必须在已经富贵的人身上才能看出来。
“贫不学俭,卑不学恭”是三国时期魏国史官鱼豢在《三国志》注中引用的谚语,强调环境对人的行为塑造作用。其核心观点是:贫困者因生存压力大都自然节俭,卑贱者因社会地位大都自然谦恭,并非天性使然,而是处境所致。
该谚语并非否定节俭与谦恭的美德,而是警示社会结构对行为的隐性规则,尤其强调富贵阶层需主动培养这些品质,因其环境易滋生相反倾向。
感悟天道:
贫俭卑恭不需要修养,那是生活所迫。变富变贵而不变脸的,才是真有修养。
所以人要谨慎,免得忘记大道,不守真道的教训。
恐怕你吃得饱足,建造美好的房屋居住, 你的牛羊加多,你的金银增添,并你所有的全都加增, 你就心高气傲,忘记大道的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