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经卷玄机
湿透的青布长衫紧贴在身上,河水的苦涩气息仿佛已浸入骨髓。明心回到塾馆时,天光已大亮,雾气却仍未散去,只是从青铜色转成了灰白,像一块巨大的裹尸布笼罩着青铜镇。
他闩上门,靠在门板上微微喘息。掌心的莲花玉佩被握得温热,那“渡心”二字像是烙铁般烫着他的皮肤。
换下湿衣,他将那卷河滩拾得的经卷在书案上缓缓展开。黏连的书页在干燥的空气中微微卷曲,露出更多模糊的字迹。此刻再看,那些墨迹仿佛活了过来,在昏黄的灯光下流淌:
“道以无情渡有情,一切方便是修真...
入真门,秉真心,参透真玄真自在...
心中有慈悲,步步生莲花...”
每一句都像是对今日之事的注解。他取出那几页血书,将它们与经卷并列。突然,他注意到一个先前忽略的细节——血书的纸张边缘,隐约可见淡淡的莲花水印,与玉佩上的图案如出一辙。
就在他凝神比对时,窗外传来一阵急促的锣声。
“姚家新娘子落水啦!”
“冲喜不成反惹晦气!”
报信人的声音在街道上回荡,带着几分幸灾乐祸。
明心推开窗,看见镇民们聚在街角交头接耳。卖豆腐的老王压低声音:“听说新娘子被救上来后,说了句奇怪的话...”
“什么话?”
“她说:‘苦水河要醒了’。”
人群一阵骚动,几个老人连连念佛。苦水河要醒了——这句没头没脑的话,像是一颗石子投入死水,在明心心中漾开层层涟漪。
他关上窗,将喧嚣隔绝在外。目光再次落回经卷,忽然发现最后一页的背面,用极淡的墨迹画着一幅地图——蜿蜒的线条分明是苦水河,河底某处标着一朵莲花,旁边用小字注着:“真修假修,天地悉知”。
而莲花的位置,正是今日他跃入河中救人的那片水域。
“明先生!”门外突然响起急促的敲门声。
明心迅速收好经卷和血书,这才开门。门外站着满头大汗的赵老伯。
“不好了,”老人压低声线,“姚家要彻查今日之事,说是...说是有人故意作法,破坏冲喜。”
明心心头一凛:“作法?”
“他们说新娘子落水前,看见河心有个青衫人影在念咒...”赵老伯的眼神复杂,“现在姚家的管家正带着人往这边来。”
话音未落,街口已传来杂沓的脚步声。姚府的几个家丁簇拥着一个穿着绸缎马甲的中年人气势汹汹而来,为首的正是今日在渡口见过的那个管家。
明心不动声色地将玉佩塞进袖中,整了整衣襟。就在他准备迎出去的瞬间,目光忽然瞥见墙角——那里不知何时多了一串湿漉漉的脚印,从后墙一直延伸到书案前。
脚印很小,像是女子的...
他猛然想起渡口分别时,少女那个意味深长的摇头。难道她昨夜就来过这里?
“明先生,”管家的声音在院中响起,带着虚伪的客气,“今日渡口之事,还请您给个说法。”
明心深吸一口气,推门而出。院中,姚府的家丁们已呈合围之势,几个学生吓得躲在廊柱后瑟瑟发抖。
“管家想要什么说法?”明心平静地问。
“有人说看见先生在河心念咒,致使新娘子落水...”管家眯着眼,“不知先生作何解释?”
空气骤然紧张。明心注意到管家身后一个独眼家丁正死死盯着他袖口——那里,玉佩的轮廓若隐若现。
就在这剑拔弩张之际,街外突然传来一声惊呼:
“苦水河...苦水河变红了!”
众人皆惊,纷纷冲向院门。明心趁乱退回屋内,迅速将经卷和血书藏入墙角的暗格——那是他早年无意中发现的一处空隙,连他最亲近的学生都不知道。
当他再次走出房门时,整个青铜镇已经炸开了锅。
人们蜂拥向河岸,指着河水惊呼连连。原本浊黄的苦水河,此刻竟泛着诡异的暗红色,像是被注入了无数鲜血。河面上漂浮着死鱼,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腥气。
“妖孽啊!”老辈人跪地叩拜。
“是河神发怒了!”妇女们抱紧孩子。
明心站在人群边缘,看见对岸姚家庄园的大门轰然关闭,猩红的灯笼在灰雾中像一双充血的眼睛。
他悄悄摊开手掌,那枚莲花玉佩不知何时变得滚烫。指尖摩挲着“渡心”二字,他突然明白了什么。
这不仅仅是一场冲喜的闹剧,也不只是一卷玄妙的经书。这是一盘已经开始的大棋,而他和那个不知名的少女,都已是棋局中的棋子。
暗红色的河水拍打着岸边的卵石,发出呜咽般的声响。雾,更浓了。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刘寨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认证作家。曾就读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并参加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同时有二十多篇诗词获专家评审金奖。其创作的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春笋杯”文学奖。
目前,已发表作品一万余篇,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等诗词,以及《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等近二百部长篇小说,多刊于都市头条及全国各大报刊平台。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