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秘道惊魂
苦水河清了三日,又复归浑浊。
月夜下的河面泛着诡异的油光,像是有什么东西在河底翻腾。明心站在塾馆窗前,眉心的心灯不时悸动——那是感知到危险的征兆。
青莲坐在灯下,正在临摹玉简上的符文。自河底归来后,她额间的莲印淡去不少,但眸中的金芒愈盛。忽然,她笔尖一顿,宣纸上的符文竟自行游走,组成新的图案:
“子时三刻,秘道相见。——守井人”
两人对视一眼,同时看向漏壶。距子时只剩半个时辰。
再入姚家秘道时,气氛已大不相同。石壁上的符文时明时暗,像是呼吸般律动。才走十余步,就听见前方传来铁器刮擦的刺耳声响。
“是管家的人。”青莲压低声音,“他们在转移什么东西。”
转过一个弯,眼前景象令人毛骨悚然——秘道两侧堆满白森森的骨骸,全都保持着向前爬行的姿势。最深处,独眼家丁的尸首被钉在墙上,胸口插着他自己的腰刀。
“灭口。”明心蹲身查验,“看来管家在清理门户。”
突然,骨骸堆中传来细微呜咽。扒开一看,竟是个被缚的少女——正是那日给明心报信的厨娘之女小翠。
“他们...他们在搬炸药...”小翠气若游丝,“要炸毁苦水塔基...”
青莲急忙为她松绑,却发现绳索上系着银铃。铃响的瞬间,秘道前后同时落下铁栅!
“果然来了。”管家举着火把从暗处走出,身后跟着三个蒙面人,“就知道你们会自投罗网。”
铁栅缓缓合拢,眼看就要将三人困死。明心突然想起玉简上的“步步生莲花”心法,脚踏七星位,每步落下,石地上便绽开一朵金莲。第七步踏出,铁栅竟如遇烈阳的冰雪,寸寸融化。
“修真者?!”管家骇然变色,“不可能...苦水道统早已...”
蒙面人同时出手,刀光如匹练斩来。青莲袖中飞出白绫,绫上金莲流转,将刀光尽数荡开。最诡异的是,其中一个蒙面人的招式,竟与姚家祠堂的壁画武学如出一辙。
明心趁乱拉住小翠,心灯光华在身前结成光盾。就在这时,他看见最后一个蒙面人腰间露出的令牌——竟是官府的缉私腰牌!
“你们是官府的人?”
那蒙面人闻言一震,招式露出破绽。青莲的白绫如灵蛇缠上其手腕,扯下面巾的刹那,所有人都愣住了。
面巾下是一张年轻俊朗的脸,最让人震惊的是,他的眉眼与青莲有七分相似!
“阿...阿兄?”青莲踉跄后退。
年轻人凄然一笑:“小妹,别怪我。姚家握着我通匪的证据...”
话音未落,管家突然甩出三枚毒蒺藜。明心急忙推开青莲,左臂却被划出血痕。伤口瞬间乌黑,心灯光华竟也压制不住。
“这是专门对付修真者的蚀灵散!”管家狞笑,“好好享受吧!”
秘道开始塌陷,巨石不断坠落。青莲的兄长突然反水,一刀刺入管家后心:“带小妹走!去祠堂井底,那里有...”
话未说完,他被落石砸中,鲜血染红胸前的银锁——那锁片上的莲花纹样,与青莲的玉佩一模一样。
明心强忍剧痛,拉着二女冲向秘道深处。身后传来惊天动地的爆炸声,苦水塔方向升起冲天水柱。
就在他们即将被埋的瞬间,井底那道石门再次开启。门内站着赵老伯,手中捧着一盏古灯:
“快进来!苦水河要醒了!”
最后回头一瞥,明心看见浑浊的河水中睁开一双巨眼。那眼睛悲悯而威严,正与心灯遥相呼应。
石门闭合的巨响中,他听见天地间响起一声悠长的叹息:
“时候到了...”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刘寨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认证作家。曾就读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并参加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同时有二十多篇诗词获专家评审金奖。其创作的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春笋杯”文学奖。
目前,已发表作品一万余篇,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等诗词,以及《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等近二百部长篇小说,多刊于都市头条及全国各大报刊平台。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