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青莲身世
雨后的苦水河清澈见底,河床上的白莲在晨曦中摇曳生姿。明心静坐莲台,眉心的心灯已凝如实质,映照着水中倒影——那不再是青衫书生,而是一位眸含星河的修真者。
青莲倚在石塔残垣边,指尖轻抚一朵新生的金莲。经过昨夜那场天地异变,她额间的莲印已完全化作纹身般的印记,与血脉融为一体。
“你感觉到了吗?”她忽然抬头,“河底有人在呼唤我。”
明心凝神感知,果然在汩汩流水声中捕捉到一缕微弱的共鸣。那韵律与青莲的心跳完全同步,仿佛是她遗失的另一半灵魂。
赵老伯捧着几卷湿漉漉的竹简从水府深处走来:“老朽在秘库找到了这个。”他展开竹简,上面赫然画着青莲的画像,题注却是“镇河灵童转世图”!
“灵童?”明心接过竹简,只见后续记载着一段秘辛:百年前苦水河泛滥,道人以毕生修为点化河心白莲为灵童,代代转世镇守水脉。而这一世的灵童,本该在及笄之日觉醒...
“今日正是你的生辰。”明心猛然想起什么,取出那枚莲花玉佩。在清澈的河水中,玉佩背面的“渡心”二字竟化作“镇河”!
青莲接过玉佩的刹那,整条苦水河突然静止。所有白莲同时转向她所在的方向,莲心射出金光,在她身前交织成一道水幕。水幕中显现出十六年前的月夜——姚家夫人抱着女婴跪在河边,将玉佩系上婴儿脖颈:“苦水道祖在上,信女愿以此女供奉河神,求保姚家百年基业...”
“原来我本就是祭品。”青莲苦笑,眼中金芒骤盛。静止的河水重新流动,却在她周身形成旋涡,无数莲瓣飞旋如利刃。
明心正要上前,却被赵老伯拦住:“让她自己面对。这是镇河灵童必经的劫数。”
突然,河岸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一队官兵簇拥着镇守使疾驰而至,为首的特使高举圣旨:“奉旨清查妖孽!擒拿祸乱水源的妖女!”
箭雨破空而来,却在接近青莲三尺处凝滞不前。她缓缓转身,眸中已无悲喜:“说我祸乱水源?你们可知这河为何而苦?”
素手轻扬,河底升起无数官银箱,箱盖震开,露出里面刻满咒文的银锭。更令人震惊的是,每箱官银中都埋着婴孩骸骨——正是用邪术镇压水脉的证据!
“以童尸锁灵脉,以咒银污水源...”青莲每说一句,河水就清澈一分,“这才是苦水河百年苦涩的真相!”
镇守使面色惨白,突然夺过弓箭亲自瞄准:“妖言惑众!放箭!”
千钧一发之际,河心突然冲出一道黑影——竟是青莲的兄长!他浑身是血,手中举着本账册:“小妹快走!这是他们勾结倭寇的...”
话音未落,他被乱箭射成刺猬。账册散落,页页都是倭文密信与兵力部署图。
明心终于明白,为何姚家能垄断盐运——他们竟在借漕运之便为倭寇引路!
“阿兄——!”青莲的悲鸣引动天地异变,整条河水冲天而起,在她身后结成巨大的莲华法相。法相睁眼的刹那,幸存的姚家爪牙纷纷化作石像。
镇守使惊恐后退,却撞上一个冰冷的身体——不知何时,赵老伯已出现在他身后。老人手中古灯映出特使真容:额间竟有倭寇特有的刺青!
“你们...究竟是谁?”特使骇然。
明心踏水而来,心灯光华笼罩四野:“守道人。”
三字出口,风云变色。苦水河所有白莲同时绽放,莲心飞出金色符文,在空中结成“正本清源”四个大字。沿岸百姓见状,纷纷跪拜哭诉百年冤屈。
青莲俯身抱起兄长的尸身,泪水滴落处,尸身竟化作朵朵白莲。她抬头望向明心,眸中金莲旋转:
“这镇河灵童,我当了。”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刘寨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认证作家。曾就读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并参加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同时有二十多篇诗词获专家评审金奖。其创作的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春笋杯”文学奖。
目前,已发表作品一万余篇,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等诗词,以及《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等近二百部长篇小说,多刊于都市头条及全国各大报刊平台。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